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有关动物的俄语谚语的俄译汉翻译方法初探

作者:王丛民 宋小华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12-11人气:2829

谚语是各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是每一个民族文化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是古老的最受欢迎的文体形式之一。俄罗斯和中国的谚语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关动物的谚语很多。在两个民族进化发展过程中,动物一直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对这个民族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俄罗斯民族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情感,从而在俄语谚语中就出现大量以动物为喻体的词汇,这些谚语阐释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寓意。本文根据有关动物的俄语谚语和汉语谚语所具有的特点,对其翻译方法做一下初步的研究。

一、有关动物的俄语谚语和汉语谚语的特点

(一)结构稳定 喻体固定

谚语是日常生活经验的结果(Пословица-плод опыта бытовой жизни),是两个民族社会文化生活长期演绎的产物。在结构上,汉语谚语较为工整。而俄语谚语由于名词性数格的多变性,句子结构较为随意。但从总体看,俄语和汉语谚语的结构还是相对稳定的,各自谚语的各个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不可替换使用。例如,俄语的“И волки сыты,и овцы целы”和汉语的“两全其美”;汉语的“一箭双雕”和俄语的“Убить двух зайцев одним выстрелом”(一箭双兔),是不能替换的。俄语的“Волка бояться,в лес не ходить”(怕狼就不要到森林里去)和汉语中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都是各自民族约定俗成的谚语,各自在谚语中的喻体是固定的。类似的还有,Труслив,как заяц(胆小如兔)和“胆小如鼠”;Два медведя в одной берлоге не живут(两只熊不能住在同一个洞穴里)和“一山难容二虎”;Свинья не родит бобра,а сова не высиживает  орла(猪生不出小海狸,猫头鹰孵不出雄鹰)和汉语的“龙生龙,凤生凤”等。

(二)约定俗成 不可分割

无论是俄语谚语,还是汉语谚语,都是约定俗成的,是在语义上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不能只按字面意义逐字解释,各个组成部分也不可拆分,而是要从整体角度去解释其使用的习惯性。如,俄语谚语“Ни пава,ни ворона”,从字面解释为“既非孔雀也非乌鸦”,相当于汉语的 “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类似的还有“Ни мясо,ни рыба”(非鱼非肉)和汉语的“不三不四”正好对应;汉语谚语的“虎头蛇尾”,是指有始无终,俄语可译为“Начать за здравие,кончать за упокой”。类似的还有,“Корова на дворе,мясо на столе”(院里的牛,桌上的肉)意思是各有各的价值;汉语谚语的“杯弓蛇影”在俄语谚语中就有“Бояться волка,бегать и от белки”(因为怕狼,见到松鼠也吓跑)等。

(三)哲理性强 寓意深刻

因为俄语谚语和汉语谚语都来自于两个民族的生活积累和文化沉淀中,因此他们在语义上都具有丰富的生活哲理。例如:“С собакой ляжешь,с блохами встанешь”“和狗躺在一起就会沾上跳蚤”喻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俄语中有“Конь в рати узнаешь,а друга в беде”;“В согласном стаде волк не страшен”一整群牲畜在一起就不怕狼,喻指人心齐,泰山移;汉语中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俄语中也有“Волка в овечку не обратишь”(不要想把狼变成绵羊),等等。这样寓意深刻的谚语不胜枚举。

 

二、有关动物的俄语谚语俄译汉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翻译在人类跨民族、跨文化交往的媒介和桥梁,它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等值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手段。俄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带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其表达方式、历史含义和由此引起的联想、比喻也会因此不同。谚语翻译更是如此,有关动物的谚语也不例外。笔者对俄语谚语的翻译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了更准确贴切的翻译有关动物的俄语谚语,笔者经过多年研究,认为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 直译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俄语和汉语用同一种动物表达相同或者相似的形象意义和内涵。因此翻译时尽量保持俄语的形式和结构,尽量表达出俄语本身的寓意和文化内涵。例如:

Зайца ноги носят, волка зубы кормят(兔靠腿跑,狼靠牙咬);

Блудлив как кот,( а)труслив как заяц(嘴馋如猫,胆小如兔);

Старый конь борозды не испортит(老马不毁犁沟);

Красна птица пером, а человек ученьем(鸟俊在羽毛,人美在智慧);

以上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尽可能保留了俄语的表达方法和过程,但绝非一一对应的死译。这样就缩小俄语和汉语的表达差距,浅显易懂,相得益彰。

(二) 舍弃法

大家知道,在翻译过程中有时会受到两个不同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这时就需要一种处理俄语谚语的形式和内涵的办法。舍弃法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舍弃喻体形象的翻译方法。具体的说,是指在俄译汉过程中,把俄语谚语中的动物词汇舍去。这样谚语中的动物词汇在对应的汉语译文中消失,不再有该动物词汇。例如,“Даровому коню в зубы не смотрят”(人家送的马不要去看它牙齿)对应的汉语翻译中,就是收到的东西不要挑剔;“И на добра коня спотычка живёт”(好马也会跌倒)对应的翻译就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И волки сыты,и овцы целы”(既要狼饱,又要羊不少)译成汉语就是“两全其美”,这时“狼”和“羊”都消失了。类似的还有:

На трактор надейся, а коня не бросай(虽然有拖拉机,也不要扔掉马)不要喜新厌旧;

Всякая лисица свой хвост хвалит(每只狐狸都夸赞自己的尾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У всякой пичужки свой голосок(每只小鸟都有自己的叫声)各有特色;

Одна пчёла не много мёду настакает(一只蜜蜂酿不出很多蜂蜜)独木不成林。

可见,虽然这些谚语的寓意大致相同,但在在汉译俄翻译中俄语谚语中的动物词汇就“消失”了。这样,既反映了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各有其别致新颖之处。

(三) 转换法

转换法并非望文生义的离谱胡译,而是在表达形式上有所改变,改变了俄语谚语的动物形象,这样才能够基本准确表达俄语谚语本身的含义,又符合汉语谚语的表达特点。例如:

Близ норы лиса на промыслы не ходит(狐狸不在窝边做坏事)兔子不吃窝边草。这里的“狐狸”在翻译时变为了“兔子”;

Два медведя в одной берлоге не живут(两只熊不能生活在一个窝里)一山难容二虎。这里“熊”变为“虎”;

Нужен как собака пятая нога(就像狗需要第五只脚)翻译成“画蛇添足”。

类似的还有:

Слово воробей, вылетит - не поймаешь(话语像麻雀,飞走就抓不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Не родится от свиньи бобрёнок, всегда поросёнок  (猪不会生出小海狸,只会生出小猪)龙生龙,凤生凤;

Пустили козла в огород - он всю капусту пожрёт(把羊放进菜园,它会把所有的菜吃掉)狐狸看鸡,越看越稀;

可见,转换法是在采取直译会给读者带来费解、歧义或误会时,才采用的一种翻译方法。但这种方法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它是又能准确表达出俄语谚语的寓意。

 

(四) 会意法

这种翻译方法需要对两国的历史、文化和各自谚语的形成过程和原因非常透彻的了解,在充分理解俄语谚语的含义的基础上,用含义相同,形象不近相同的汉语谚语点明其内涵。会意法主要用在单独使用直译或者舍弃法、转换法都不能表达俄语谚语的含义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方法,即达到形神兼备的统一。

Молодец против овец, а против молодца и сам овца(见了绵羊是好汉,见了好汉是绵羊)欺软怕硬;

Та не овца, что с волком пошла(和狼一起的不会是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Рыба начинает портиться с головы(鱼是从头开始烂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Было бы корыто, свиньи найдутся(只要有猪槽,就能找到猪)有钱能使鬼推磨;

Посади свинью за стол,она и ноги на стол(让猪入席,他会把脚放到桌上)得寸进尺;

Всякая сорока от своего языка погибает(每只喜鹊都会因为自己的话语而死掉)祸从口出;

Цыплят по осени считают(数小鸡的数量要到秋天)不要高兴得太早。

可见,会意法用汉语谚语基本忠实地表达俄语谚语的内涵和风格,它们互相补充,最后殊途同归。

另外,还有“无中生有”法,和前面介绍的“舍弃法”相对应。即俄语谚语中本没有这种动物形象,但在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添加了动物喻体,使得谚语更形象生动,更有汉语特色。如

Дальше ехать некуда翻译成 悬崖勒马。这里出现了“马”的形象;类似的还有:

Из окна всеего света не оглянешь管中窥豹;

Лучше поздно ,чем никогда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当然,翻译方法还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归纳和总结。

三、结束语

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在俄语和汉语的谚语中,动物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分别与这两个民族的社会心理、理想追求、伦理道德、民间神话和语言形成等文化因素密不可分。所以仅仅了解掌握一些翻译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了解和重视不同民族语言中的民族文化的差异。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