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广西忻城县莫氏土司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作者:黄羽薪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8-04-19人气:2421

气魄非凡而风格高雅的衙署建筑皆为砖木结构,具备华夏古典宫庭建筑的特征。顾盼之余,忻城人民自古以来世代耕种役田,山区的封闭、商品流通的缺乏,直接或间接性的降低了忻城人民对物质的追求。从大局考虑,恒久偏低的物质需求重组了生产与生活风俗、游艺竞技风俗、礼仪制度等文化习俗,使得壮、瑶、苗、汉各族民俗文化寂静交融。多种民俗文化的结晶缓和了社会阶层间的大小矛盾,凸显了壮族多彩的生存状态。莫氏统治忻城500年间,等级烙印显著,做好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需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辩证地看待土司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土司文化背景介绍及对当地的影响

元、明、清各朝廷为更好的统治少数民族制度,常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任命为土司,此土司官职历代世袭。中华上下五千年,历代朝廷采取多种管理制度,要全面了解土司制度,绝不可管中窥豹。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合称。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创建隋朝为止,北朝与南方地域相继出现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对峙。北周大定元年仲春,周静帝禅让地位于隋文帝,隋文帝建立隋朝,北朝已矣。

隋朝以前,多为世袭制,朝廷采取选拔官员的制度多为开科取士,并议定选派官员到各地任事。根据广西少数民族地域的实际情况,我国历史上就经历过郡县制、羁縻制和土司制。

隋唐两朝时期,开国天子的祖先都为北朝名贵,且军事、政治等领域制度多在沿袭北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多项举措并进,成功摧毁隋唐盛世和民族大融合发展道路上的多重屏障。

明代,是广西土司的极盛时期。据不完全估计,当时大小土管有300余人,直至清初,仍有128个大小土府、州、县。忻城的土地、经济、教学等制度发展,在莫氏土司的有序管理下,日渐脉络清晰。从大局上看,莫氏完全世袭了忻城土司制度,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世官其土,世有其民”,历代土司在保证立体呈现土司制度文化的同时,相继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譬如:土地管理上,莫氏土司将全县大部分土地据为已有;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军事上,养兵千人,镇压起义。莫氏土司管辖地方近五百年光阴,积极地发展壮锦生产;修缮山口、开掘乡道,勉励农民发展私有制经济;大兴教义,促进地方优秀文化的发展。

同时,在历代土司的统治期间,土司文化对当地产生了多重影响。

其一,顺应当地社会发展,维护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世袭土官在职时期时刻修正与朝廷的关系,拟定诸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再者,官族为强化区域局部文化教育,建立学馆,撰写诗文。土司进行的片面性文化建设、诗书礼乐的启蒙对安抚民心、维护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二,滞后忻城教育进程,弱化当地社会生产力。一方面鼓励接纳各后辈入学,却限制较为富裕的平民百姓。在容许私垫读书的同时却禁止其参加科举。针对大多数土民,实施愚民政策,以此加强对他们的户籍掌管。另一方面,地方官员利用自家的武器进行军事镇压,以维护封建统治和地方官员利益为出发点,极大地激发社会矛盾。刻薄的等级的统治潜移默化的催生社会矛盾,最终引起土民暴动。

其三,延缓社会发展步伐。"入市不准撑雨伞,吃饭不能与土官、官族同席……路过村庄,村民须收藏所晒之衣物……所到村庄,村庄头人负责招待,按户派要食品,贡纳钱物,供土官及随员享用。”土民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要严格体现对地方官员的尊重,不得有丝毫越级行为。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土司制度正式源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第十七任土司,莫绳武因"纵匪殃民”罪被撤职废除。莫氏土司能够长久地统治地方近500年光阴.虽说此制度最终被废除,但对后世的影响,不论是积极与否均值得后人思考。

二、土司文化传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一书中曾提到:“一切其他文化现象都只是派生性的,次要的。这并非说那些第二性的现象都是直接从生产那个主干上枝生出来的,乃是说它们虽然各有独立的根源,但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却受着最占优势的这个因子的巨大影响”。至始至终,文化传承绝非易事,更不是一件机械而繁琐的事情。土司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瑰宝之一,是一种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形态观念的集成合。言简意赅,土司文化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如下:

第一,土司文化带有严重的等级烙印。忻城土司制度等级统治森严,封建地方制占较大比重。在尊卑分明的社会基础上,衍生了多种生活心态,复杂的生活心态交织缠绕,派生了微量“畸形”文化,异化了部分民俗文化。在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社会上,切身处地的理解吸收带有等级烙印的土司文化,并非易事。

第二,复兴土司文化需要自然山水的映衬。林语堂在《官家令》中道:“最优美的建筑是以融合而混入自然风景中,成为风景之一分子,亦即属于风景而不可分离。这个原则控制所有的中国建筑”。青山绿水浩然归,衙署建筑群色彩巧妙迎合当地翠绿山色,旷朗晴空。再者,土司建筑群迎合了南方人的群聚心理,在满足山、水、人、建筑群相协调的基础上,尊崇自然法则,遵从“尊祖重孝,共荣共患”的传统思想。

第三,忻城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影响了土司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忻城县属于经济发展较不发达地区,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内外大部分地区相比,经济滞后性严重,同时该地区对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重视程度不高,当地文化传承工作部分脱节,地域文化缺失,壮族特色的文化色彩破损。

三、对土司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建议

“守护民族的根与魂,传承保护文化遗产”。对土司文化传承与衙署建筑群保护,应“多措并举抓保护,让文物活起来”。从当地民众开始,加强土司文化宣传力度。开拓、开发当地旅游项目,保证管理规范,确保修缮流程的正常推进。

(一)加强土司文化传承力度,保持批判性的眼光

对弘扬土司文化、传承土司文化任务,应打“组合拳”。首先,利用报纸、电视、QQ、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宣传土司文化、壮乡文化,深化当地教育事业,熏陶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加强当地民众与外界的联络度。其次,以理性的眼光探讨思考土司文化,以批判性的眼光兼收并蓄。最后,多方面考证土司文化、壮乡文化的历史渊源,提出文化本身所依附的封建性糟粕,吸收进步性的结晶。

(二)利用现代化技术修缮和维护衙署建筑

在确保土司文化的弘扬工作落实到位的基础上,修缮衙署建筑。首先,利用现代科技,深入确切的认知衙署建筑,记录建筑的原型制、原材料,采用标本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红外线光谱分析仪,拟定修缮配方,做到实时有效地保护建筑。其次,制定针对每一类构建的保护程序,运用BIM技术对每个衙署建筑建立模型,列出对象的门类,提出研究记录标准,预估文物所经历的各类病害并进行病害机理研究,小范围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完成保护方案。

(三)加大资金链的投入,鼓励当地民众投身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中

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是当地文化活着的灵魂。为此,政府应当加大资金链的投入,加强对衙署建筑群的保护力度。而当地民众应自觉提高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不破坏古建筑。对一些破坏建筑的恶劣行径应进行严格的监督,发现出现破损处应咨询相关专家,以确保衙署建筑的完整性,土司文化的持续性。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