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融媒体时代微纪录片创作特性之变化

作者:范银红来源:《视听》日期:2019-05-13人气:2527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益精进,新媒体环境逐渐成熟。目前,各媒介之间呈现出越来越深入的融合态势,进入到融媒体时代。在融媒体时代,观众更偏好读取在时空上更具碎片化特质的信息,鸿篇巨制终将被短小精悍而取代,微纪录片就这样应运而生。本文从界定微纪录片的基本含义出发,在梳理微纪录片的特点基础上试着总结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创作特性之变化。

一、融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含义

微纪录片是在纪录片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是传统纪录片适应融媒体环境下受众的收视心理和碎片化阅读习惯而做出的短而精的改变,是融媒体时代的产物。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微纪录片可以从“微”和“纪录片”两种特性来进行读解。一方面,“微”代表的是“微小”,追求的是“短小精悍”。与传统鸿篇巨制的纪录片相较而言,这里的“微”不仅指的是在时间上的短,其选题的“平民化”、制作的“简易化”和主题的“个性化”等都是“微”的体现。除此之外,“微”还体现在具有更容易传播的含义。在融媒体时代中,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达,“微”传播可以依靠微信、微博、QQ、门户视频网站及微视频APP等移动网络客户端进行传播,并且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对其转发、评论,从而进行信息的反馈和扩散。另一方面,微纪录片本质上仍是纪录片,其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纪录片的艺术创作规律,保持纪录片的本质特征——真实。

因此微纪录片指的是在融媒体环境影响下,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具有制作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叙事平民化等“微”特征,一般而言每集时长不超过15分钟。其在保有传统纪录片的基本特质基础之上,更强调“微”。

二、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特点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媒介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深入,使得大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人们可以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方便地接受碎片化信息。可以说微纪录片是新媒体和传统纪录片相互影响下产生的必然结果。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特点主要有三个。首先是观众审美“快餐化”。媒体移动化的趋势使受众更加渴求非正式化、片段化的内容。例如《如果国宝会说话》共100集,分四季播放,每集五分钟讲述一件国宝文物。这就很适合现在观众的收视习惯,加之其主题清晰、制作精良,一经播放好评如潮。其次,微纪录片拥有多渠道的传播方式。在网络技术的整合下,各个媒介的融合为微纪录片的发展夯实了技术基础,开拓了众多传播渠道。第三,随着制作技术的平民化,人人都可以成为微纪录片的创作者。这使得纪录片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大大提升了创作效率,纪录片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都得到深化和扩充。

三、融媒体时代微纪录片创作特性的变化

(一)微纪录片叙事策略的转变

程式化、精英化、政治化的大型纪录片宏大的叙事会和融媒体时代受众的心理有一定落差,现代的观众不大能从传统纪录片中找到与自身现实生活相关的内容。而微纪录片的叙事是将焦点集中于街头巷尾,深入大众生活。注重选题的平民化,以多元的视角去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并且善于利用对细节的展示带领观众去发现生活中被忽略掉的微小事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更多受众乐于观看与自己身边相关的、符合自身兴趣的题材,即使这个题材不是自己所熟悉的,但都能从中快速找到与自身相接轨的内容。系列微电影《了不起的匠人》将镜头对准的是20位亚洲匠人,展现他们精妙的匠人手艺和各地的人文风情。《了不起的匠人》并没有把过多的镜头给予器物和历史这样专业的知识上,而是通过重点展现每位匠人认真制作器物的工作过程,带领观众走入其内心丰富的世界,从而产生共鸣。

受融媒体环境影响,网络中观看微电影的受众逐渐壮大,这导致用户的分众化倾向。不同的受众对于微纪录片的题材、表现形式、展示事件都有不同的审美需求,这使得创作者的选题变得越来越多元化。目前,出现了像《风味人间》、《人生一串》等从美食这样的微小切入点,发现中国人民族个性侧面的人文类微纪录片。也有《故宫100》、《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这样关照历史与现实的历史类微纪录片。也有《大国工匠》这样展现不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完美工匠精神的人物类微纪录片。除此外还有生活记录类、公益类、系列纪录片类。当然,微纪录片的多元化视角不仅体现在选题的多样化,也体现在创作者对选题从微观角度进行的多样化表达上。可以说微纪录片正是通过放大这一个个微小细节,调动受众的参与性,使观众通过观看这些扩大化的表达细节,更好地推测出片子的主题,从而接收到创作者在有限时间内想表达事物的全貌。

(二)微纪录片创作技术的突破

一方面,微纪录片的发展深受创作技术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微纪录片的快速发展又推动了创作技术的不断前进。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和传统纪录片在创作上有许多不同,包括拍摄技术、辅助设备、后期制作等,其中拍摄设备的智能化体现的最为明显。首先,手机行业的飞速发展,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拍摄,人人都可以成为微纪录片的拍摄者。其次,数字化技术的日益精进,人们用极其轻便的设备就可以得到高清优质的画面。在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就用微距镜头代替通常使用的长焦镜头拍摄到大量文物细节特写镜头,以此展现出国宝的细节和质感,营造触摸感。第三,无人机的航拍镜头也开始较多地出现在微纪录片中,提升了整体的镜头语言的美观性。当然还有许多微纪录片中也开始加入特效、动画等辅助画面精致化的后期技术,微纪录片在由过去的“小而糙”向“小而精”发展。在《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将特效做到“润物细无声”,在介绍人头壶那集中,特效组对背景中的尘埃反复处理,营造出纵深感。当天空划过流星时,观众甚至能从仰望的人头壶脸上看到流星映衬的光芒。在介绍甲骨文那集中,通过特效将甲骨文字拟人化成了主人公,它们可以伸胳膊动腿,形象生动。

(三)微纪录片传播互动的变化

新媒体传播具有时效性快、传播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变、支持多媒体等特点,并且随着媒介融合的加深,微纪录片传播互动模式随之变得更为全渠道化,也更强调受众的交互性。一方面,微纪录片时间短、内容少,更容易储存与传播,给全渠道化传播模式提供了便利。微纪录片的传播可以是在朋友圈、公众号、微博、各大视频门户网站等移动客户端。甚至也可以在线下媒体平台传播,例如:地铁、公交、机场等户外平台。这种“一对多”的传播方式使一个用户有多个读者,多个读者拥有更多受众,受众还可以通过评论的方式对微纪录片进行二次传播。另一方面,微纪录片在传播中与大众的交互性越来越强。观众通过网络可以通过留言、评论、私信等方式对影片时长、内容、表现方式等方面与创作者交流,从而促使微纪录片得到长足发展。此外,融媒体时代还可以众筹拍摄制作微纪录片,让受众参与微纪录片选题、策划和制作中。例如,2015年柴静拍摄制作的《穹顶之下》应观众要求在原本103分钟的正片基础上也出了一个微电影系列,共8集,每集13分钟,一经播出受到如潮的好评。

四、结论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逐步加深促进了纪录片的传播,产生了微纪录片这样的新样式。微纪录片作为后现代文化的产物,符合现代人碎片化的观赏习惯和快节奏的消费模式。微纪录片在秉持纪录片真实性基础之上自身凭借着平民化的叙事、多元化的表达以及精良的制作等特点在视频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凤凰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以及腾讯视频平台等视频网站都有了专门的微纪录片频道,随之而来的就是其产业化的发展。机遇是和挑战并存的,微纪录片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在创作上,微纪录片存在叙事内容雷同、表现手法老旧、选题边缘化等问题。在技术上,仍受制于于互联网传输速度慢、便携拍摄设备分辨率低等问题。在商业上,微纪录片创作资金尚缺乏一个完整的投资平台体系。如何既实现纪录片的价值诉求,又把握住融媒体时代的传播机遇,最终实现观众认可和产业化发展的统一,是微纪录片发展所围绕的核心问题。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