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手机媒体的文化创新传播

作者:马莹莹来源:《视听》日期:2019-07-18人气:1194

自4G网络广泛应用以来,手机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充当起了高速推进大众文化传播的先锋力量。人们手中的移动电话不再是单一的通讯工具,而收看电影电视、浏览网页,关注聊天发朋友圈、玩手机网游等各种新的文化传播形态正在蓬勃盛行。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新媒体实现盈利模式的同时,更加关注到创新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便成为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手机媒体文化的解读

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的延伸”。在传统的文化传播途径中报刊、广播、电视等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类沟通互动的重要桥梁,但这种连接却是和人是分离的。但随着手机媒体的诞生以及日新月异的发展使这种分离从有到无,真正体现出了人类在时空中的无缝连接,为大众用户营造一个双向传播空间,是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文化传播时代。

(一)手机媒体文化的发展

手机媒体文化创新概念的提出已经并不新鲜,首先,是关于“手机文化”的理解。当英国著名文化理论家安东尼·艾弗雷特提出的文化划分理论,对文化的定义有了一定的提炼时,可以说手机文化的发展,已然跳出其本身的意义,而更加瞄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迈向充满前景的文化景观时代。

众所周知,传播依托着媒体存在,而移动传播则是需要通过移动媒体的诞生来实现。手机作为传播工具,在不断自身发展的情况下基于网络更新换代实现信息的流动,这既促进了媒体技术的革新,又满足了媒体文化的发展。视频、聊天、资讯、游戏、音乐等各种形式的交流互动方式在手机上也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用户在享受的同时手机媒体文化也逐步发展。它们的出现代表着先进科技发展的成果,同时也密切的反映着人们多样化的精神需求,更体现全信息时代所持有的特殊文化形式。在《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8年6月,手机即时通信用户7.50亿,较2017年末增长5641万,占手机网民的95.2%”。由此可见,受众范围之广,此外,从报告中显示,手机媒体文化的发展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文化,这是对科技理性和技术文明依赖性较强的文化,是科学与艺术并驾齐驱的文化,是出于传统向现代,旧的媒体与新的载体并存出于转型的特殊时期的文化。

(二)手机媒体文化的传播

手机媒体脱胎于个人通讯工具,它作为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新势力,具有强大的人际传播功能。从传播学角度讲,手机媒体的文化信息接收方式有静态变为动态,受众的主观性、选择性得到很大提升,同时也具备自主选择和发布信息,即时互动的功能。手机用户可以接受来自各个网络渠道的信息,同时可以利用手机自带的摄像、摄影、语音等功能制造出多媒体信息,并发送到各种网络渠道。

手机媒介是时代的“速度文化”的产物。因其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速度,传播者和接受者彼此间的距离对人际传播的影响变得不再是障碍。手机媒体文化通过作为媒介的手机让世界任何地方的人在任何时空都可以参与社会的、人际的交流活动中,从而促进多元文化的认同和发展。

二、手机媒体文化的创新

何为“创新”?是相对于历史而言,具有传统不同的涵义。具体而言手机媒体的文化创新来源于传递信息的内容、表现形式、主题思想的创意性,不以哗众取宠故弄玄虚为表现目的,而是将文化思想的精华高度提炼和升华,达到利用视觉传播为表现形式,使其广而告之的目的。因此,创新将显示出手机媒体文化不同的技术表现,不同的思维形态,不同的构想创意的重构。在这个意义上说:手机媒体的文化多样化的体现,除了其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打上现代工业文明,信息网络文化的烙印外,不同地域民族的丰富性,不同艺术种类的表现形式,不同民族文化的复杂性也融入其中。人类科技不断进步,审美情趣不断变化,两者的结合使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孕育而生,为此,手机媒体文化也将更加生动和更具有参与性。

(一)创新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社交互动是手机媒体文化创新的典型。腾讯QQ的横空出世成为手机用户乐此不疲的一大常用工具,特别是针对于年轻的手机用户。在《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 2018 年 6 月,微信朋友圈、QQ 空间的使用率分别为 86.9%、64.7%,基本保持稳定;随着短视频和 MCN8机构的兴盛,微博在粉丝互动和内容分发等方面的价值进一步强化,用户使用率为 42.1%,较 2017 年末增长 1.2 个百分点,用户规模半年增长 6.8%。”。由此可见,这些社交软件诞生出的祝福表情、幽默表情、搞笑视频等均带着浓厚的网络文字风格和地域文化特点,其短小精悍、趣味洋溢,成为年轻手机媒体传播者的新宠儿,逐渐形成独特、轻松、方便、迅捷的手机文化。

第二、手机影音也是对手机媒体文化创新发展的一种新尝试,为手机文化注入新的血液并吸取传统的通信业务优势,和现代影视媒介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传统影视中,观众只能单一的观看,而无法选择时间、地点,更重要的是无法即时互动。而如今,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其这一大弊端成为历史,手机作为新媒体的载体大大满足了人们对于通信媒介更多的要求,实现多种的传播路径。由此,手机媒体文化也因有了多样化的传播途径而改变了传统的形象,更多的兼容文化生活和意识形态。这样,人们利用更多的动态影像中得到较之图片更直接的同化和吸收,其中抖音的发展就是典型案例。手机用户利用抖音社交软件,可以通过网络观看由多媒体整合呈现的当下流行时尚的文化元素,同时也可以将其融合加工甚至升华提炼成为自我的全新的影音作品传播再次到网络各个角落。

第三,手机动漫是另一种手机媒体文化创新的发展趋势。从侧面彰显了文化产业独特的一面。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新信息时代下各国软实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手机动漫的发展给整个动漫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冲击,它引起动漫内容制作与传播手段的巨大变革,与数字新媒体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同时他又赋予动漫新的发展道路。在全新的消费模式与文化产品生产模式下,它颠覆传统语言单一又缺乏互动性、参与性,成为“看动漫”转变为“玩动漫”。更重要的是手机动漫的发展促使手机媒体文化产品摆脱传统制作方式的复杂性,从小众转变为大众,人人都可以创作出来形象化,休闲化,时尚化,亲民化的动漫作品。

第四,手机游戏为手机媒体文化带来了一个虚拟的交互空间。在这个时空范围内,现实与梦境进行一定程度的交织。手机游戏在近几年尤为强劲,它所营造的虚拟空间,给人们带来体验经济时代的快乐,让人们在虚拟的世界中实现梦想,感受竞技,完成互动,是一个既具有社会文化张力的产业形态。手机网络游戏产业以高成长性和良好的盈利能力为特征,已经成为热点,其所折射的文化影响力伴随互联网游戏渗透到每个手机消费者中。

(二)手机媒体文化创新的拓扑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手机媒体文化成为一种特殊的视听文化,一种互动的文化。它发展至今,是利用什么条件进行不断的更新变化?是怎样应用新的手段和新的技术条件创造新的符合人们的新审美的手机文化形态?如果我们引用手机媒体文化的拓扑描述,通过这种新的诠释,更直观的体现出手机媒体文化创新的条件和作用。在拓扑结构中,手机文化的创新的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以文化为核心进行共生。

第一,经济因素。文化产业的发展体现了国民经济的提高。人们生活的物质需求不断更新使得精神需求也随着而发展。因此,经济因素是手机文化产业的兴起最为活跃的因素。手机由原来只能作为单一性通讯工具到目前集通讯、娱乐、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媒体传播工具,扩宽了手机媒体文化的创新道路,承载了更加广阔的接受空间和更大的接受人群。

第二,政策因素。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发展的指向标,文化产业发展除了其自身文化底

蕴的传播以外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可以刺激区域竞争和资源整合,提高手机媒体文化产业的质量和数量,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温,最终有效地防止不良文化,部分西方文化的渗透,并且极大拓展了手机制造业和设计人员的生存空间,进而拓宽中华文化的渗透领域。

第三,受众因素。受众因素的核心就是消费市场本身。对于手机媒体文化发展来说,充分考虑到受众因素的影响,无疑在对于市场运作,产品构建,价值体现都具有基本性的意义。不同的消费人群的差异性体现在手机媒体文化上则表现在对于文化传播的主题内容,形式表现等不同的趣味。

三、手机媒体文化存在的问题

手机成为人类重要的交流信息的平台,沟通情感的载体、传播舆论的媒介,对人类社会产生双重影响。例如,手机媒体提供的信息量巨大,信息来源很多,但其真实性、有效性却是有限的,这给手机用户带来极大的不方便,容易引起误导。此外,手机媒体平台上传播的一些多媒体信息,有的是来自媒体经营者或是网民个人凭着良知进行挑选修改之后呈现的一些多媒体作品,但仍有些是来自于门槛低、无把关的“泛文化”现象的多媒体作品。这种文化传播给手机媒体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危险因素。

四、结语

“创新”是手机媒体发展的核心理念,手机媒体的文化产业价值延伸模式是一个以用户体验为驱动、内容创新为源头、模式优化为关健、系统配称为保障的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系统。通过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精神需求不断呈现多元化,市场日益成熟,在产业价值链主体的战略协同发展与有机联动推进下, 手机媒体文化必将发挥它更大的辐封作用, 创造无可限量的经济价值。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