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经济论文 > 正文

全球创新资源整合视域下的创新集群的概念与特征研究

作者:黄少坚,程赛楠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日期:2018-08-04人气:1059

中外学术界有关创新集群的概念、内涵、特征的研究文章已经很多了,但是,尚未有达成共识,而且,因为创新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促进作用以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各国学者对创新集群这一经济现象投注更多的关注是必然的。从新的视角或者借助于新的理论对创新集群的多角度、多视域的研究是有意义的。本文主要是从全球 创新资源整合角度来分析创新集群的概念以及相关特征。

1  学术界对创新集群概念及其特征的研究

创新集群概念毫无疑问是从产业集群概念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因为,没有产业何来集群?没有产业化的创新也不能称之为创新,最多只能是研究或者开发。原则上从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发展演化到一定阶段,如果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即这样的集群有可能趋于发展成为创新集群。

关于创新集群概念的讨论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首先从产业集群角度论述创新集群,产业集群是作为提高生产力的商业环境以及区域竞争力和创新的决定因素提出来的,因此,王辑慈认为波特的产业集群概念实际上是创新集群的概念。这里集群的地理集中性、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其他机构的关联性、互动性以及创新性成为研究创新集群关键的要素。其次从国家创新体系角度论述创新集群,如OECD组织提出来的创新集群的概念,OECD组织保持了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一贯传统与理论的继承性,在2001年出版的《创新集群——国家创新体系的推动力》中认为创新集群就是简化的国家创新体系,这是因为研究的专家将创新集群理解为集群的创新,所以没有超出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范畴,而是将国家创新体系具体化为创新集群。很多学者也认同这种观点并有所发展,对创新集群的概念进行了概括,认为一个创新集群是一组包括各种组织和机构的网络,集群网络组织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具有某种特定的制度环境和区域集中的空间规模;第二,具有内部联系的组织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组织或人际关系和网络交流互动;第三,在一个已经成熟的产业中通过共同的努力参与各种创新活动。

总之,学术界基本认同创新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是一个复杂系统,由多个具有内部联系的主体、地理上相对集中彼此关联、依靠互动机制共同促进技术创新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核心是技术创新,没有创新就不能称之为创新集群,只能成为产业集群或企业集聚。

2  全球创新资源整合视域下的创新集群概念内涵及其特征

随着全球化的深化,国际产业链的进一步整合,专业分工越来越明显,从而出现所谓的“锁定”现象,也就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创新投入相对不足,往往被“锁定”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很难在技术上超越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基于技术创新的基础在产业链中居于主导地位,承担技术研究、开发、创新的主要任务,而将产品、工艺创新等交给发展中国家,从而牢牢地控制产业的发展动向,进一步将全球的创新资源整合在自己手中,获取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由于创新越来越复杂,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顾客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已经不是单个人、单个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具有创新优势的企业提供了进一步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平台。现在已经发展良好的创新集群,具有两方面的明显特征,一是本地化区域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尤其是累计的社会资本优势明显。二是国际化、全球化资源整合优势特别明显。如硅谷既有本地上百年的人才、技术、经验、文化、资本的累积优势,又有吸纳全美、全球优势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本的优势。而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班加罗尔的软件业创新集群,虽然建立在业务外包的基础上,但是随着软件业人才的积累,加之语言的优势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已经形成全球化的软件编程资源整合优势。可见,创新集群的进一步发展趋势是以创新为核心培育产业的竞争能力,而创新集群则是以创新网络为手段的一种全球创新资源整合的一种力场存在的。这种力场是以场内企业以及其他主体彼此竞争与合作这两种力量的消涨来促进创新集群产生互动机制,在互动中形成集体学习的文化,学习导致了创新,从而促进创新集群具有持续创新的驱动力。每个主体根据自身的利益以及产业链的共同利益来决策,实现创新资源的场中整合与场外整合。

将创新集群理解为全球创新资源整合的力场的概念,源于两种理论。一个是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场论以及格式塔理论,他认为任何一个群体都会具有格式塔的特征:群体是一个整体,群体中每个成员之间,都具有彼此交互影响的作用,因此,每一成员都具有交互依存的动力。此即勒温提倡的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正如个人在其生活空间里形成心理场一样,群体与其环境形成社会场。作为企业组织中的群体与其环境形成创新场,在这个创新场中不断地彼此交换资源、互动,既竞争有合作,共同形成一种创新的空间,这就是创新资源整合的力场。群体的特点是成员互动动力的相互依存性。群中成员(企业或机构)的地位取决于它的区域,而它的区域又同别的区域(群体成员)相联系,形成一种彼此耦合的关系。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不断地生成,也不断地耗散,即群体成员依据创新项目不断地整合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形成一种力场,这种力场具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基于项目合作的凝聚力,一种是基于竞争的耗散力,此消彼长,在共生涨落中形成创新的良性循环,并促进创新的产品化,实现群体的共同利益最大化。另一个思想是基于Preissl and Solimene(2003)提出的集群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当创新的公司需要的时候就能进入的思想,以及阿伯德里拉汗(Abdelillah,2007)提出的一个创新集群必须被解释为是一系列的创新资源,由创新的项目和活动构成的创新资源包,这些资源当群内某个创新的公司需要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合作安排,这些资源将被活性化和转移到创新公司中去的思想。由此可见,将创新集群理解为一系列的创新资源的力场是可以的。为什么是力场?是因为创新资源不是任意进入所需要的企业的,只有通过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争取到所需要的资源,而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具有整合资源的能力,可以根据创新项目的需要(创新的路径)整合群内外的创新资源,因此,企业之间的互动是依靠创新力被需要而产生的。每个成员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在互动之中产生更大的张力,这就是整体力量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

在创新集群这个力场中,群体的角色或者成员,主要包括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知识密集性的服务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和政府属下的一些服务机构,彼此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彼此互动,共享区域的社会资本。每个成员彼此依赖,具有彼此交互影响的作用,每个成员都具有交互的动力,由于专业化的分工,使得每个主体都只能以自己的专有知识擅长于某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产生专有资产,这些专有资产又不能单独创造最终的价值,只能彼此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创新。如企业以技术开发与商品化运营形成自己的专有资产,而大学以培养人才以及科学研究成为其专长,而研究机构擅长于创造新的技术与产品却不擅长于商品化,金融机构有资本但是资本只有与产业结合才能增值,这样群体成员之间就形成一个竞合彼此消涨的力场,各个主体以其专有资产作为彼此竞争合作的资本,形成彼此合作,交互影响的关系。因此,这种群体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集群,这种资源整合于创新工作之中。一旦在集群中,产生创新项目就必然会依据创新的需要,首先整合群内的创新资源,如果群内资源不足以完成创新项目即同时整合全球最优质的创新资源,通过内外整合能够迅速的完成创新项目。而集群本身的优势又能将创新项目商业化,转而满足市场需要,进而提升集群的竞争力。

创新集群这种资源整合力场的性质,不断地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向场内集中,场内的成员包括企业和个体也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实力,不断地产生新的专有资产,从而形成新的资源。这种资源转化为创新资源,有两种方式,要么通过契约卖给需要这种资源的成员,要么自己将这种资源转化为产品,这就催生了新企业(集群新的成员)的诞生,而这种新成员产生的数量和质量能够说明创新集群本身的演化能力。而风险投资在新企业催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以它们的资金为创新奠定基础,当然也会有丰厚的回报。硅谷的模式在全球很多地区被克隆,说明根据本土化的基础,在政府的支持下,可以创造同样的环境。因此,创新集群是可以通过政府的战略决策和扶持进行培育的,发展中国家将创新集群作为产业升级,超越集群的战略选择是符合创新集群本身作为资源整合力场的本质规律的。但是,不可以操之过急,创新集群的形成需要遵守自身演化的路径以及规律,需要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在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资源积累上大力投入,功到自然成。

3  结论

创新集群是一种地理上集中的具有相互关联的主体共同构成的创新资源整合的力场。成员之间彼此竞争与合作,产生交互影响,形成创新的空间。单个成员不能以其自身的力量形成这种资源整合力场,只有与产业相关的主体共同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形成这种创新资源整合的力场,整体所具有的张力远远大于个体和各个个体相加之和,因此,整体不是部分之和,而是各个部分相互交互产生合力的张力场。这种张力场是以创新主体的专有资产作为资源基础,在彼此的竞合中不断与外界交换能量,以创新为核心整合内外资源的结果。因此,创新集群整体力量大于部分之和;创新集群成员彼此交互关系,以创新为导向,以商业化为旨归,共享资源,实现持续创新,从而提升创新集群的凝聚力与竞争力。



本文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http://www.zzqklm.com/w/qk/2122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