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二度创作”——让提问“点石成金”

作者:彭云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2-15人气:689

画房子,学古文

教授《项脊轩志》这篇课文时,我引入课文后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项脊轩到底是间什么样的屋子?请哪位同学带着我们‘参观’一下。”

问题抛出后,同学们都比较兴奋,开始针对文章的首段(作者集中对项脊轩描摹的段落)进行讨论交流。他们大都能够概括出项脊轩的特点:小、破旧、暗等等。然而一画在黑板上就有了争议,大家的意见各不一致,尤其集中的是:房顶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同学说:“‘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漏泥土还漏雨,这么破的房子当然是那种茅草屋喽!”

有的同学反驳道:“虽然房子漏雨又漏土,但是这个屋子是‘百年老屋’,如果是那种茅草顶的话,早就不存在了。肯定不能画成茅草的房顶。”

也有同学结合后面的课文内容,解释道:“后面说他的曾祖曾经拿着象笏上朝,可见他家曾经是豪门大户;尤其是这个院落曾经很大,‘庭中通南北为一’,作为一个大宅子中的一间房子,它在修建之初必然不会显露破败之象,不然会影响整体的美观。我认为应该是一间有青瓦的房子,虽然破旧,样式还蛮齐整的。”

在这样的交流讨论中,“项脊轩”的样子逐渐的清晰起来,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也更加的形象具体。一草一木,日影闲云,当小房子的样子“历历在目”时,再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归有光对项脊轩的感情就水到渠成了。

我与地坛中的填空题

再比如经典名篇《我与地坛》这一课,虽然已听了不少公开课,但是发现授课的模式基本是一致的,无非就是“地坛”和“母亲”这两大重点值得挖掘。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往往会流于表面,堆砌形容词。如归纳母亲形象的时候,用“善良”“隐忍”“伟大”等一系列词语来简单概括,不能深入感受;而硬性地上升高度去解释又破坏了文章的意境,显得累赘而无趣。有的教师会在这一环节加以引导,让学生阅读“表现善良/隐忍/……的段落”,但是学生的阅读水平有高有底,阅读后能不能产生一种感染力打动其他人又另作他论。

同样是受“二次创作”思想的启发,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在《我与地坛》中,你读到的母爱如(     )?学生们本来读完课文已经陷入了深思,这时候看着黑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

渐渐的,开始有同学说话:“像水!”

“什么水?溪流还是大海?说一下理由。”我问。

“表面上的溪流,汇聚起来深藏在地下的大海。母亲平时生活中对儿子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体现的是一种大爱。”这位同学慢慢的回答道。其他同学则一边理解着一边点头。

后来又有人说起像“月光”,“清冷,像母亲独自一人承担起痛苦的那种孤寂”;有说像“大地”“包容着我”;有说像“光”,“照亮了最黑暗的路”;说像“一双翅膀”“在史铁生瘫痪了双腿之后,让他重新飞起来”……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同学忽然说出的“母爱如盐”。

“盐?”全班都好奇的静了下来。

“盐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平日里提供给我们养分,我们不能缺少它——就像母爱一样。因为它很平常,又太容易被忽视……而在史铁生的母亲去世之后,这些过去像盐一样平凡的爱又洒在了他的心里,让他感受到一阵阵的苦涩和悔恨。”

是啊,文章结尾处那段话“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不就是那“盐”洒在心上的疼痛?我和学生们都被这一个比喻深深地打动了,这个时候重新再去读最后几段,有的同学读着读着甚至留下了泪水。

促创作,防滥作

提问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教师的提问对于整个课堂的组织来说意义重大,对学生的思考方向、方式也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当前课堂大行“高效”“素质”之风的情况下,传统的提问也应该加以变革:由单一的定向的问题向开放性问题转变。其中,尤其是要注意创设问题,给学生一个“二度创作”的空间,让他们在阅读后,积极的将个人感受以及“再创作”的独创性思考展示出来,从而在课堂这一个舞台之上充分表现个人的风采。

带有“二次创作”特征的提问具有生发性,可以给学生思考、展示的空间。但也很有可能过度“生发”,偏离文本的研讨的方向。对于教师来说,要充分利用“二次创作”的优点盘活整个课堂,需要注意这么几点:

1.明确教学目的、文本价值,牢牢抓住这一中心去设计问题。对待哗众取宠,单纯博课堂效果的问题要学会“忍痛割爱”。

2.有效组织课堂,把握课堂的“度”。问题具有开放性,相当于给课堂打开了一扇窗;但是,能开能合才是好的课堂。学生活跃而有序,思维打开而能回到文本本身的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课堂组织能力。

3.各种展示活动中,及时评价,兼顾全体。要让问题搭建一个舞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交流中来,在对文本问题的探讨中共同深入下去。教师在学生的展示中,要注意及时恰当地加以评价和反馈,适时的引导。

教师问题的设计,肩负着串起课堂和文本,联系教师和学生的重要角色。将“二度创作”理念引入课堂的提问之中,让问题具有开放性和生发性,给学生留一定的余地去展现个人的魅力——提问,也可以变成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点亮学生头脑中智慧的火花!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