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之我见

作者:陈蓓蓓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2-16人气:922

诗歌对一个人的人文精神培养起着领航作用,诗歌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培养鉴赏诗歌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江苏省自2005年进行新课改以来,语文教材在内容和编排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诗歌内容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高考中诗歌鉴赏部分的分值也逐年提升。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对诗歌学习提不起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这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从读、鉴、品、析四个方面谈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一、读——结合诵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这说明了诗歌教学中“读”的重要性,正如古人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即诵读,在诵读中不仅能体会到美感,还能被诗歌中的艺术氛围所感染。因此,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诵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是用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与新课程的要求相符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如教学《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同名音乐,通过悠扬的旋律激发学生朗诵的欲望。

2.范读与自读相结合。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在诗歌学习前或者学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出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如教学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朗读,读出诗歌蕴含的情感,然后再指导学生自读,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体会祖国数百年来的贫苦与疾苦。

3.组织比赛活动。课堂上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握诗歌内涵。背诵比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更牢固的把握诗歌内涵。如教学柳永的《雨霖铃》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内进行击鼓传花的游戏,教师做裁判,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的学生以逗号为间隔一个接一个展开背诵,直到第一组的最后一名学生;然后第二组的学生开始同样的活动,一轮结束后,出现失误较多的组要给大家表演一个情景剧,特别是要演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画面。通过这样的比赛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参与欲,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鉴——斟酌字句,品鉴诗歌韵味

诗歌语言具有凝练的特点,诗人特别注意对字句的锤炼。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等,都给我们展示出诗人炼字的艰辛,流露出诗歌的伟大魅力。所以,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斟酌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关键字句的鉴赏能力,从而品味诗歌韵味。

1.品鉴字词。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说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穿”、“惊”这两个字的运用,从这两个字感受山势的险峻,体会汹涌澎湃的波浪对岩石的冲击。再如学习晏殊的《蝶恋花》时,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可以让学生体会“昨夜西风凋碧树”中“凋”字的运用妙处,试试看让学生换成其他字,都无法表达出秋天的萧索悲凉及作者心中的伤感之情。

2.品鉴名句。名句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能给人带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同时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不是说每首诗歌都有名句,有的诗篇中可能出现的不止一句。一般来说,短诗的意蕴就在它的名句中,赏析名句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重点赏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能起到理解全篇的作用。

3.品鉴妙语。诗人历来注重造语,造语是说字词间的巧妙组合,达到语工而巧的效果,提高审美价值。如“旧时月”、“玉簟秋”等,有着丰富的意蕴,耐人寻味。

三、品——品味意境,走入诗歌生活

诗是诗人心灵的艺术,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诗表达的意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我们初读时是诗人表现出来的意蕴,但并不是其全部意蕴,更多的意蕴是蕴含在诗中的,这就是前人所说的“文外曲致”。因此,品味诗歌意蕴要由外入内,由浅入深。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抓住诗歌意象背后蕴含的深层意蕴,从而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

1.解读原诗。诗歌的句法有别于散文,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点拨学生,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有的诗歌语言涉及到历代典故或者一些特殊的背景,或者与作者的生平经历有关,这都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点拨,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解读原诗需要广博的知识,但高中语文节选的诗歌都是名篇,凡是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般书上都有标注,只要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再多读几遍,会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解读原诗是为了深入体会其意蕴,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

2.品味意境。意境是抒情性作品中体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想象空间。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抓住诗歌描绘的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诗歌意境,就能深入理解诗歌。如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其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句子进行联想,用语言表述出这些优美的画面,课后还可以让学生用画面将其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此诗的理解,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境界。

四、析——分析诗歌表达技巧,感受诗歌魅力

    诗歌写作有一定的技巧,了解这些技巧,能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诗歌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表达方式、表达手法、修辞手法等三个方面。

1.析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抒情是最突出的,包括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中又有托物言志,有的寓情于景,有的情景交融,还有的寓情于事。如李清照在《如梦令》中抒发自己对春光的留恋,正是借助海棠花在一夜之间“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

2.析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主要是说诗歌的技巧,如渲染、移情、衬托、对比、用典、虚实相生等。虚实相生是指诗歌学习中应该注意的显性与隐性,培养学生把握诗歌技巧的能力。如教学《雨霖铃》时,上阕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竟无语凝噎”写的是实景,而下阕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虚写,是诗人对未卜前途的担忧。学生只有掌握了虚实的技巧,才能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诗歌很讲究用典,这样既可使诗歌语言凝练,又能丰富诗歌内容,增强其生动性与含蓄性,达到言简意赅的目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比较多的典故,如孙权、刘裕等,诗人借助这些典故表达了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准备掌握了这些典故,才能深入理解作者报国无门的忧愤。

3.析修辞手法

诗人写诗常通过多样化的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情感,常用的有比喻、对比、拟人、借代、象征等,因此,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修辞手法把握诗意诗情。如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和“红”替代“叶”与“花”,写出了它的茂盛与凋零。这样用部分代表全体,使语言更为简练、含蓄。

总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要做好诵读与鉴赏教学,诵读是鉴赏的基础,鉴赏是诵读的深化,两者缺一不可。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艺术殿堂,品味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