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中德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作者:许多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2-23人气:4558

一、前言

非语言行为是相对于语言行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除语言因素以外,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的其他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加深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中国和德国的交流越来越多,本文试从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角度,分析中德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以实现两国在政治、经济、民间等交往上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二、中德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具体表现

由于语言的使用规则不同,常常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意识地使用一种语言的标准规范来解释描述另一种语言,导致交际的预期目标大打折扣。此时,在直接交际活动中利用好副语言、身势语言、身体距离等非语言行为就显得非常重要,具有重复、否定、替代、强调、调节的功能。接下来本文将根据非语言行为的四个表现类型来列举其在中德非语言行为上的文化差异。

首先是副语言的差异,指的是交际中的音量、音速与音调等能够表达交际者思想感情和态度的起语段(suprasegmentals),还可以指用叹息、咳嗽、呻吟来传递某种信息的类语言行为。中国人在谈话中停顿被视为深思熟虑的表现,而德国人则对此深感别扭,说话很少停顿,通常会对中国人在交谈中的沉默、微笑、点头视为不重视。

其次是身势语的差异。指的是交际者过程中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这些身势语在交际过程中具有说明、情感表露、象征、适应性以及调节等功能。在德国同性之间手挽着手常被视为同性恋,而中国女性朋友之间常常手挽手走在一起以示她们之间关系亲昵;德国人谈话时非常注重目光接触以示坦率、自信和诚恳,中国人在谈话中则习惯于尽可能短地与说话对象进行目光接触以示尊重。

第三是体距上的差异。指的是在交际中的人际空间各方的身体距离。人们交谈时对体距好态度和双方关系的疏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的文化特征所决定的,在体距交往的性别、年龄、关系、文化四个因素中,文化因素和关系因素影响最大。中国人谈话时习惯接触谈话的另一方,德国人谈话时会保证自己的安全距离以示礼貌。中国人与德国人进行交谈时会习惯性地跟进对方,导致谈话会产生空间移动距离加大的结果,形成尴尬的局面。

    三、中德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原因初探

中德非语言行为的不同反映的是两国文化上的深层差异,仔细剖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中德民族不同的思维定式造成的不同的非语言行为。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严谨性,善于思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儒家思想中的现实性,重视直观的洞察、识别和判断。在非语言行为上的表现即是两国在时间的观念上的不同,德国人非常守时而且一般得在一周前预约,中国人在时间观念上就不及德国人这么严格,相对来说较为随意。

其次是中国人强调天人合一,人情味浓厚。“人和”即人际关系是最关键的一条,由此出现同性之间手拉手的情况就不足为怪。反之,德国人把个人感情和工作关系分得很开,喜欢和朋友保持一定的距离,处事的重心在于就事论事,这常被国人理解为他们显得冷漠和不近人情,这是造成交际障碍的第二个原因。

最后,应该是中德两国对于空间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的非语言行为文化差异。德国人视自己的空间为自我的延续,他们会利用一切方式来维护自己的私人空间,而中国人则喜欢分享自己的私人空间拉近彼此的距离来显示双方的关系接近。

   四、如何应对中德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第一,是应该把中德跨文化交际建立在互相了解双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培养一种“跨文化交际意识”,了解中德双方的文化及非语言行为的差异,提高对这些差异的敏感性,并尝试接受对方的文化特征,入乡随俗互相尊重。

第二,是正确运用适当的交际策略,如德国人应该了解和学会中国人的含蓄性格特点和待人接物的方式,中国人也应学习和适应德国人的直接和有一定距离的交际方式。双方共同回避那些差异较大的地方,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将非语言行为交际控制在双方均可接受的范围内。

五、小结

   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下,非语言行为在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只有清楚地找到中德文化在非语言行为上的具体差异,并分析出存在这些差异的原因,才能让彼此了解交际对方的行为习惯,进而消除文化冲突和文化休克,增加彼此差异的敏感度,巧妙利用非语言行为差异创造交流优势,对中德深入交流起到推动作用。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