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李修超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8-07-21人气:2026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培养意义重大。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培养主要存在内容、方法、途径和效果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应当从创新师德培养内容、优化师德培养方法、拓宽师德培养途径等方面入手,创新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培养模式。

一、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重要性

(一)师范生师德培养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基础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基础教育的质量如何,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国民素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更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师范生作为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如果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未能达到合格教师的标准,甚至有悖于标准,其入职后从事的教育活动就难以保证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目标。因此,在师范生入职前就要把师德作为其素质养成的首要方面,大力进行培养,这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师范生师德培养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师职业劳动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工作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其教育活动是师生间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教师不仅要通过学科教学来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发展,还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人格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也就是说,教师在道德方面的榜样作用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师范生应该把“为人师表”作为人生准则,自觉塑造高尚人格,不断加强道德修养。这不仅是对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更是教师的人生课题和终身使命。

(三)师范生师德培养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成为促使学生成长、教育进步的重要因素。师德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其引领作用主要包括政治引领和思想道德引领两个方面。师德的政治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保证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师德的思想道德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保证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具有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终身服务教育和学生的理想信念。因此,应当从教师队伍专业化的高度充分认识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重要性,把师德培养放在师范生培养的首要位置加以重视和推动。

二、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师范生师德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课题组对河南省属的A、B两所高校的部分师范生和教职工通过问卷、走访等方式,以师范生师德培养的内容、方法、途径和效果等为主要内容开展调查分析。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97.5%,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师范生师德培养内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其职业道德内容必然有别于其他职业,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师范生师德教育内容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职业理想教育较为薄弱。问卷中设计了“你是否愿意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回答“否”的师范生达到66人, 占比33.8%。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师范生并没有坚定的教师职业理想。二是师德教育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目前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开设的师德课程和非师范专业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只有一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难以体现出师德教育的特殊性。即使有专门针对师德方面的教育内容,也未能成为独立的课程,散见于诸如《学科教学论》等课程中。三是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性。目前,我们师德教育内容较为笼统,道德要求也相对宏观,忽视了现实生活中师德内容适应性,没有把时代发展和教师现实生活需要对师德的新要求纳入师德教育的范畴,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师德教育在内容的融合上还较为欠缺。

(二)师范生师德培养方法和途径存在的主要问题

方法和途径是师德培养取得实效的关键,但调查情况在许多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一是在培养方法上,主要存在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的问题,教育载体也比较单一。问卷设计了“你认为在师德培养方法上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其中在针对性方面,回答“是”的比例为43.1%,回答“否”的占比56.9%;在创新性方面,回答“是”的比例为36.1%,回答“否”的占比63.9%。问卷还设计了“你认为师德培养载体是否丰富”,回答“是”的比例为57.2%,回答“否”的占比42.7%。由此可见,在师德培养方法上,针对性和创新性还有较大改进空间,教育载体也有待丰富。二是在培养途径上,主要存在课堂师德教育缺乏独立性、实效性,社会实践课程较为不足、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在调查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地方院校师范专业师德教育除了难以体现其特殊性之外,还存在缺乏专门的师德课程教学,独立性不够的问题;而且由于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手段落后,师德教育的实效性也不尽如人意。在社会实践方面,主要存在实践基地不足,课程课时数偏少,实践形式单一,以及针对性不足的问题。

(三)师范生师德培养效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师德培养效果是师范生师德培养的落脚点,是是否实现师德培养预期目标的判断依据。课题组重点从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和师德实践三个方面对师德培养效果开展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有65. 3%的师范生认为通过师德教育,师德认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也说明当前地方高校师德培养总体上是基本成功的。但调查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在师德情感方面,对“通过在校师德培养,你是否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的回答,有12.3%的人回答“否”,尽管比例较低,但也说明对于少部分学生师德教育的实效性是较差的。在师德意志方面,设计了“面对教师行业目前存在的困难、问题以及名利的诱惑,你能坚守师德么”这个问题,回答“能”的仅有55. 4%,也就是说还有近一半的人在困难诱惑面前,不能或不完全能坚定师德意志。在师德实践方面,有41.6%的师范生认为“完全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践行师德规范,有32.6%的师范生回答“基本能够”,还有25.8%的师范生回答“很难说”。这一结果反映了在师范生师德培养知行合一方面,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另外,在对教师的调查中,也有不少教师反映,由于受到社会风气、文化多元的影响,部分师范生在思想道德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以及政治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等问题。

三、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培养的模式构建

(一)创新师德培养内容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培养内容的特殊性,应围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内在要求,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师范生师德培养内容。一是强化职业理想和荣誉感教育。教师职业理想和荣誉感教育是师范生师德培养过程的起点,通过系统的职业理想培养教育,可以帮助师范生增进对教师工作的认同,确立以教师工作为人生奋斗目标,进而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师德培养有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了师德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应当结合师德行为规范有关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细化,融入到师德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师范生师德培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把“四有”好老师作为师德培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表明了党中央对于教师队伍寄予的殷切希望,理应成为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优化师德培养方法

师范生师德培养方法是十分丰富而多样化的,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师德培养方法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优化师德培养方法。一是强化文化熏陶法。地方高校要高度重视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着力塑造“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等为核心的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注重运用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校友的榜样、身边的典型来影响和感染广大师范生,打造有益于高尚师德形成的校园文化环境。二是运用情感体验法。师范生师德培养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不仅要注重师德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通过情感体验法使师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在德育课堂上十分注重情感体验教学法的运用,在合理设置专题的基础上,运用情景剧、小品、歌曲、相声等多种教学形式强化师范生情感体验。教师、政工干部要紧密结合学生思想、情感的实际,有的放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学生不断增强对师德的情感认同。三是注重自我修养法。道德自律是师范生提升师德修养的根本方法。师范生要自觉主动学习师德知识,提高政治和思想站位,不断坚定教师职业理想,提升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在平时严于律己、慎言慎行、慎微慎独,通过努力早日成为师德高尚的合格教师。

(三)拓宽师德培养途径

    师范生师德培养途径是影响师德培养实效的关键,针对师德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当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现代媒体的应用等方面入手拓宽培养途径。一是优化师德课程设置。单独开设师德培养方面的课程,比如《师范生师德修养》,按照周学时2开设。注重开发师德培养有关的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独有的德育资源。还要把师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使专业课堂成为开展师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二是加强师德实践教学。注重加强师德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有关中小学校、高校所在地的红色教育基地等设立为师德实践教学基地。在师德培养的专门课程中,保证实践教学不低于周2学时,同时注重运用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三是注重运用现代媒体。在德育课堂上注重运用慕课、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日常教育中,注重运用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等现代媒体,将现代媒体建设成为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重要阵地。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