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科技论文 > 正文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探析

作者:刘珊珊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日期:2018-06-23人气:959

近年来,随着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进行,“高校智库”的建设日益得到多方的重视。2014年年初教育部社科司印发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要求高校智库应当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以及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中国“高校智库”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 “智库”的前世今生

    “智库”一词源于西方,即“think tank”,也称为思想库或是智囊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将“智库”定义为“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这一机构通过对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与论证分析,为决策者和决策部门提供最佳策略选择。“智库”的说法虽最早来自于二战期间有关军事规划部署团队,但这一群体自古代就早已存在如 “门客”、“谋士”、“顾问”等等,中国古代的“养士制度”就可以看成是智库的培养。

   在中国,智库主要分为党政军智库、社会科学院、高校智库以及民间智库。其中高校智库主要是指隶属于大学的从事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组织,这类智库是由大学单独或在其他机构、团体的协助下创建的。高校智库的经费主要来自校方的拨款和一些基金会、企业赞助或私人捐助,其成员多为高校学者及研究机构聘用的研究人员。“高校智库”的服务对象与研究课题并不像党政军智库那样仅局限于官方,其涉及范围颇为广泛,但他并没有独立法人的地位,因而必须依附于所属高校。

在所有的智库中,“高校智库”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高校智库”可以弥补知识与政策之间的鸿沟,贡献专家学者的智慧。美国这样一个拥有众多智库的国家,其智库大都设在大学,如著名的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等等。“高校智库”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高校智库”基本在“211”或“985”的高校,这些“高校智库”建立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献了很多良言良策。北京大学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以及清华的国情研究中心都是国内“高校智库”的优秀代表。

2 为什么需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2.1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乃是时代需求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时有发生,国内、国际的环境及发展趋势日益复杂,决策者们不得不慎之又慎,而仅仅依靠官方智库还不足以有效地解决所有问题。随着民主决策以及科学决策的现实需求,2004 年1 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明确指出,“党委和政府要经常向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注意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中,运用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高校智库”加入决策过程,使政府的决策加入非官方的声音,有利于加快民主化的进程,也是广大群众的需求更是这个时代的需求。

2.2 高校智库有其独特优势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智库,高校智库有其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学科综合性强、资料丰富、信息通畅以及相对宽松而独立的学术研究氛围等等。

2.2.1 高校智库聚集了高层次人才

高校不仅拥有近80%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还有近半数的两院院士,大多数人员都拥有博士学位或是海外留学背景,很多学者都是其领域内的专家或权威,并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高校智库的人才支撑是其他智库机构所无法比拟的。

2.2.2 高校学科门类齐全且综合性较强

高校一般学科门类齐全,使得学者们的学科背景多样,自然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多有交叉,无法替代的跨学科优势有利于看待问题的视角更加全面以及“头脑风暴”的形成。多学科研究力量的融合,大大提高了研究的质量,这是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智库不可多得的优势。

2.2.3 高校拥有丰富的资料以及畅通的信息渠道

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图书档案馆,拥有庞大的史料收藏,一些历史悠久的名校甚至收藏了外界无法获得的珍稀史料。如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的东亚馆中就收藏了蒋介石和蒋经国的个人日记以及孙中山先生的法律顾问保罗M.W百克记录的相关资料等等。除此之外,高校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敏感性,能及时掌握社会动态,获得信息的渠道也甚为畅通。这些优势成为高校智库独特的研究基础。

2.2.4 高校拥有宽松的研究氛围和独立的研究环境。高校智库不直接依附于政府,因此而不用受到一些约束,其服务对象和研究范围相比于官方的智库具有更大的视阈。政府决策中往往习惯带有“经济人”的理性,而高校则能突破某些体制内的束缚,保持必要的中立性。高校智库的相对独立性还体现在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资政型研究成果更具有批判性和探索性。高校智库的经费是由大学或其他机构或组织提供,相比于民间智库享有比较充足的经费。宽松的研究氛围使得学者们更容易静下心来做研究,多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3 他山之石

美国的高校智库成为美国的公共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其他国家高校智库的建立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中国高校智库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高校智库的优秀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些许启示与借鉴。

3.1 与政府密切合作但又彼此独立

    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利间彼此的制衡为智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美国的很多政策都是依靠一些著名高校智库而制定并实行的,如奥巴马总统因“推动核裁军的和平诚意和理念”并放弃在东欧建立反导基地计划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这一举措正是因为采取了美国前国务政要基辛格以及里根时代的国务卿乔治·舒尔茨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探讨形成的“消除核武器的零点计划”,以及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伊朗的核与导弹潜力》的研究报告。另外,哈佛大学的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聚集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行政、外交、军事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应对那些来自国际安全领域的重要挑战提供具体的政策建议。政府会根据他们提供的一些报告或建议进行考核与评估,再决定是否采用。政府人员也可能直接进入研究过程中。这些高校智库直接介入了国家政策制定的过程,但是又并不直接受到政府的管制,其研究的课题也可以自由选择。

3.2 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及其高层次人才配置

    美国高校智库中的研究团队并非由单一学科的人员构成,以胡佛研究所为例,它的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就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政策、区域、法律、历史、外交、国家安全、军事、科技等11个领域,而且几乎每个人都擅长这些领域内的2~3个。研究所里的研究人员不仅包括了常驻研究人员还有与大学其他院系合聘的教职员或直接从校外聘用的学者。另外,研究所几乎都是高层次的人才配置,其中不乏美国各类院士及其各类奖章的获得者。这样强大的研究团队大大提高了研究成果的质量,使其更能等到执政人员的青睐。

3.3 灵活的“旋转门”

    美国的行政机构实行的是行政任命制,是典型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某位总统一旦当选就会任命自己的亲信,建立属于自己的执政团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无论是总统候选人还是成功当选的总统都需要有为其出谋划策的智囊团。这些智囊团里的人很多都是来自科研院所的颇具权威的学者,当然还有政商界人士。这些智囊团会认真研究国内外各种情况为候选总统提出能获得当选得执政政策,充分发挥“外脑”的优势。当选后的总统对于这些智囊团也是十分的依赖与信任,智囊团里的人很多都会被安排进一些重要部门,专家学者也因此成为政府官员。当某位总统执政结束后,这些专家学者大都又会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去,一些退下来的非学者型的政府官员也会选择去高校任职,这样政府官员又成了专家学者。曾在二战中有着不俗表现的美国著名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在退役后就担任了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一职,之后又在总统选举中获胜,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一些美国内阁人员曾几度在政界、学界进出。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之间的转换形成了一道灵活的“旋转门”。高校研究所为政府输送了一批精锐人才,当这批人才“谢幕”后,高校对其回归也是持欢迎的态度。这样使学界与政界之间的交流更加通畅,也增强了学界对政界的影响力。

4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路径探析

就如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的院长胡鞍钢所说“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建设中国高校智库的问题,而是要讨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一流高校智库的问题。”国外的确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借鉴,但是毕竟国情有所不同,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吸收他人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在高校智库中加入“中国元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智库。

4.1 确保智库的三大核心价值: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

世界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理事会主席曾说:“一个顶级智库的三大核心价值是: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必须确保这三大核心价值。

4.1.1 提高高校智库质量

质量是高校智库的立足的基础,主要表现在其研究成果的质量,即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及其解决问题的作用。高校智库的质量与智库的研究人员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必须对进入智库团队的人员严格把关,做好团队建设。要吸引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进入智库,建设一支既有老中青的研究人员又融合了各种学科背景学者的研究队伍,使富有经验和智慧的老学者与充满干劲的年轻学者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激发。

4.1.2. 保证高校智库的独立性。相比于官方智库来说,独立性是高校智库最大的特征之一。中国高校中的“行政化”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去行政化”也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高校智库隶属于高校,难免会受到“行政化”的影响。高校智库应该以学术研究为主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力的影响,应该要坚定自己的研究立场。

4.1.3 增强高校智库的影响力。影响力是智库的价值所在,也是维持其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对于中国高校来说,其专业影响力有待加强。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项目组发布的中国智库影响力调查报告中,除了北京大学在经济政策、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城镇建设,清华大学在国际问题、政治建设以及复旦大学的文化建设有方面有专业影响力之外,其他大学智库几乎没有发挥其专业影响力。高校应该发挥其学科优势,突出其领域专长整合研究优势增强专业影响力,避免趋同化。

4.2 建立多渠道的成果发布机制

    布鲁金斯学者中曾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我们为政策制定者撰写的书本只为大学生们阅读。”有人虽然将其当作笑话,但是这反映了一个尴尬的现实,即高校智库的研究成果得不到合理的应用与应得的重视,缺乏转化渠道转化效率低下,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却被束之高阁。当今的中国高校智库的研究除非是政府或其他机构委托的项目,否则其研究的政策成果很难得到实施,基本上只能作为学术交流在学术圈内交流。“中国高校智库不应该自己圈起来自己玩,应该跟政府、跟社会各界、跟企业进行对话”,建立政、商、学的政策对话机制。高校智库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发挥其成果作用、形成影响力的渠道和机制,除了直接承担委托的课题以外,还应该主动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如举办各类论坛和学术交流互访活动、定期出版政策刊物或研究报告,广泛传播研究成果宣传政策主张等等,高校甚至可以借助必要的“旋转门”机制让智库专家称为决策者。

4.3 坚守研究特色注重长期积累

    高校智库主要是建立在高校学科发展的基础之上,并依托于高校多年来建立的学科理论体系。高校的强势学科正好为高校智库的发展提供了独有的优势。然而,当今高校发展的趋同化越来越明显,片面追求大而全而忽视了特色,这也导致中国高校智库特色并不鲜明以及专业影响力有所欠缺的局面。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学科背景,高校智库应该充分利用本校的学科优势,特别是对某一领域经历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积累的学科,从而提出有特色的战略研究建议。为某一热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固然重要,但是高校智库更应该注意长期的持续性的研究。高校智库的研究成果最终希望是能得到应用,使智力成果转化为应用成果。高校虽然大多注重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但这与应用性的智库成果并不矛盾,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积累为智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不要只顾短期的成果,更应该注意长期的积累。

4.4 寻求协同创新

当下所面临的环境错综复杂,很多问题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得到解决,需要多方力量合力而为,改变单打独斗的现状。协同创新可以是校内多学科间的合作,也可以是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高校与政府或是多方的合作。国际化时代的到来,高校也应该试着与国际接轨,甚至可以与国外一些高校或是研究机构展开合作,争取在国际上争得“话语权”。在整合资源与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一批协同创新的平台,以求对某些问题有所重大的突破。可以在“高校联盟”的基础上建立“高校智库联盟”,改变传统高校智库之间争夺课题的现象,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智库间资源的合理配置,让各大智库之间的协作发挥最大作用。


本文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http://www.zzqklm.com/w/qk/2122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