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网络弹幕中的自我呈现

作者:张梦怡来源:《视听》日期:2017-10-21人气:1281

欧文·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从戏剧艺术的角度将整个社会机构看作舞台,将人们日常的社会互动看作是“表演”,认为个体为得到观众的认可,通过特定的常规程序和戏剧技巧控制观众的对其印象的感知与形成,以达到成功表演的目的,对于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互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自以B站为代表的弹幕视频网站出现,弹幕以其共时互动的传播模式和显著亚文化特性的形式和内容,改变着传统的传受关系和话语体系。目前弹幕被用于视频网站、电视、电影、直播、网页漫画中,成为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的新型社交互动方式。梅洛维茨认为: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会营造出新的场景,新的传播场景的产生将会带来人们新行为的发生。“弹幕”的出现带来的新型自我呈现形式对于研究网络时代的信息互动具有重要作用。

一、表演区域的变化

戈夫曼将人们进行日常活动的区域分为呈现特定表演的“前台”和准备表演,获得放松的“后台”两部分,而在弹幕平台中,由于互动方式和表现形式的变化,前后台这两个表演区域也具有了新的特点。

(一)弹幕表演的“前台”和“后台”

虚拟的网络平台中,用户主要文字或图像等符号进行互动交流。因此我们可以将具有弹幕功能的平台看做表演的前台,如视频网站等。从舞台设置上看,这些平台所提供的文化资源及开设的弹幕功能为“表演”提供了现实基础。从个人前台看,人们在发布弹幕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弹幕的颜色,出现和滚动方式等来决定自己的弹幕样式。

用户在观看视频等内容的过程中,根据视频内容及他人发布的弹幕内容做出反应。这一常规程序中,用户在利用弹幕进行表演前后,经历了“观看—反应—思考—借鉴或创新”的准备活动,需要不时进入前台获取信息,再到后台进行表演内容的修整,如构思发布内容,调整自己的言辞等,最后通过发布弹幕,成为“前台”的表演者。

(二)弹幕表演区域的新特点

前后台的自由切换。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互动是在固定的,有边界的前台进行的,为保持“表演”的完整性,人们必须在后台做好充足的准备才会步入“前台”开始表演,并根据现实情况能进入后台对表演进行修正或获得放松。而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及弹幕形式的短小,用户不再受到“前台”的限制,可以迅速完成表演并回到后台,同时保持对整个前台的细致观察,为随时到来的表演做好准备,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自由地切换自己的位置, 

前台和后台界线模糊。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用户的匿名性,“人们可以大胆表演,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把属于传统后区展示的部分移至前区,条件是人们把自己彻底交给媒介网络”。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更乐于抛开后台的“秘密”将表演移至前台。前台和后台的明确界线被打破。

前台的多变性和表演的自主性。弹幕注重人们即时感觉的呈现,多依托于连续呈动态的影视内容,随着内容的变化,用户所进行表演的前台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一场完整的弹幕表演中,又包含了众多根据前台变化而变化的表演。同时,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去身份化,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角色和表现内容。

二、弹幕表演的呈现

戈夫曼提出,人们“通过相互间的密切合作来维持一种特定的情景定义”时,便构成了一个“剧班”,剧班的互动构成整场表演的呈现。将“剧班”的概念置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弹幕表演中,可以发现弹幕表演的新特点。

  (一)大剧班中的小剧班

网络弹幕呈现中,用户围绕平台提供的文化产品内容发布弹幕,展开各种各样的表演,形成一个众多参与者相互配合补充的大剧班,并期待所有对象作出回应。然而这一大剧班进行的完整表演中又是由许多时间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的小型表演构成的。首先,主体视频内容变化的动态形式决定了用户通过弹幕进行自我呈现的动态性,因此每一时间段的弹幕互动呈现出相互独立的倾向;其次,对于相同的内容,用户出于不同的心理表达诉求,在发布弹幕时往往易形成不同的对话情境。

  (二)不同时空的成员组成剧班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互动都是在共同时空里面对面进行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互动突破身体和时空的限制。弹幕最大的特色便是为用户营造了共时互动的体验,人们在使用弹幕时,易认为眼前的弹幕是由与自己同时观看的用户发出的,并对其作出积极的回应。然而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使观众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因此用户可以在任意时空进入弹幕网站,并根据所见所感使用弹幕,这种表演被记录保存在网站中,以供后来者观看并加入,产生与之同时合作演出的体验。

三、弹幕中自我呈现的新问题

弹幕以虚拟共时、纯文字表达的特色开创了网络社交互动的新模式,匿名化的发言体制吸引大量用户使用弹幕展现自我。但弹幕的特色在推进其发展的同时,也使以其为载体的自我呈现受到掣肘。

(一)表演崩溃的易发性

对于表演崩溃的努力规避,是表演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首先,由于弹幕功能伴随着ACG文化的发展而成熟,随着弹幕功能被普及到更多平台,更多主流文化的受众成为弹幕的使用者。早期的小众用户在交流互动中形成了特定话语体系与规范,新用户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因此在发布弹幕时,一定的文化冲突在所难免。

其次,弹幕网站的开放性和弹幕的绝对“去身份化”往往会引起弹幕内容的低俗化。用户使用弹幕时,网站中的ID处于被隐匿状态,绝对“去身份”和参与者众多的环境,导致“个体的‘去责任化’倾向……行为者和责任者的角色相互分离,促成用户放纵心理的形成”。 用户倾向于毫无顾忌的非理性发泄,从而对正在呈现的情境造成威胁。

最后,弹幕表演是无法补救的表演。人们在面对面互动时,可以根据对方的表情和动作对自己的表演进行修正和补救,促使对方产生自己想要给予的印象。而弹幕作为人们表达意见,发泄情感的重要工具,内容多是人们情绪化的产物,一些不当语言译造成表演中的误解或批评,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互动的不完整和失衡

弹幕带来的虚拟共时体验造成用户互动的不完整。在信息超载的社会,人们对于内容的关注度并不持久。很多用户不会对同一内容重复观看,并对来自他人的回应予以关注,即一些信息可以传达到其他用户,但其他用户的回应到达不了原始传播者。即使能够达到,在海量的弹幕信息中,原始传播者也无法判断哪些信息是回应自己的,而无法做到再回应,这种情况下,只有信息的“你来我往”,而无“再来再往”。

内容互动的失衡。由于弹幕本身的短小碎片化以及弹幕发布者人数众多,很多弹幕无法引人注意,这些弹幕一经发布,便石沉大海,无法得到回应,但有一些弹幕会以其鲜明的外部特征(如色彩和表情符号、滚动方式)和内容引起注意,往往引起大量的附和回应。 

四、结语

弹幕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和匿名化机制在网络空间营造了新型互动场景模式,将在现实生活中毫无关联的用户连接起来,用户通过其呈现的弹幕表演,展开积极的沟通互动,获得精神归属感与交流快感。然而弹幕用户更注重自我表达诉求的实现,对同一情境中他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并不关心,且弹幕发布的绝对“去身份化”易催发用户的非理性呈现,造成不良影响。规避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健全的监督机制,通过第三方监管和用户的自发举报,消除不和谐因素。其次,在不影响对文化产品内容观看的情况下,创新弹幕的形式和发布载体,使弹幕以更多更新的样式吸引用户的使用,逐渐消弭存在的文化冲突。最根本的是从用户自身出发,支持多元文化交融,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展开优质有效的互动交流。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