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公共网络舆论危机下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策略

作者:蒋雨丽 华峰来源:《视听》日期:2017-12-16人气:1455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几件突发性公共事件经新兴的网络媒体关注,掀起巨大的波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使得人们开始注意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并逐渐将网络转化为舆论的主阵地。网络舆论作为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主要推动力,它既有可能诱发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安全的突发事件,也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舆论平台的相关监督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网络舆论危机潜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如果不能处理好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则会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强政府对网络舆论的治理是当务之急。

一、公共网络舆论危机下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它不仅为网络舆论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提升了网络舆论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深度。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突发性公共事件频频发生,有时甚至转化为群体性事件,威胁社会的稳定。因此,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必须重视网络舆论,它既是民意表达的途径,也是政府了解民意的窗口。若是我国政府部门能够有效的管理和引导网络舆论,可以减少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反之则可能诱发突发性事件,破坏社会的稳定秩序,由此可见网络舆论决定着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网络舆论存在两面性。一方面是网络舆论能够诱发突发性公共事件。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对于同一件事的观点和见解自然不同,在对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个“意见领袖”,随着信息量的扩大化和争论程度的上升,舆论可能走向极端化。基于匿名心理的存在,很多民众发布一些不负责任且没有考究的信息,误导参与者在主观作用下扩大其不利影响,甚至会在一定条件下诱发突发性公共事件,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另一方面是网络舆论能够减少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网络媒体已经逐渐的深入到人民的生活内部,成为民众利益表达和思想交流的舆论渠道之一。网络舆论正在成为社会舆论的“航向标”,政府了解民意的“出风口”,公民参政的“入场牌”。如果政府能够有效的管理和引导网络舆论,就能以网络舆论为手段,减少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弱突发性公共事件所造成的社会危机。

在网络信息瞬息万变,突发性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舆论引导者指引方向,就会导致网络舆论危机的爆发,影响社会的秩序稳定。那么这个中间调控者谁担当最合适呢?自然是一个有威望、有百姓支持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在公共网络舆论危机下,因危机的不稳定性和破坏性,使民众对政府寄予厚望和信任,政府能否有效的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是其获得公信力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由于各项水平指标的提高,人们的欲望也就越来越强,政府官员一心为己而忽略人民,就会降低人民对政府的支持度和信任度。在有关“政府信任度”的调查显示,政府官员以80.3%的绝大多数被网民评为信用最差的群体。最近两年“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的加大,各种官员的落马,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提升在公共网络舆论危机下政府公信力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任务。

    (一)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政府公信力反映了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政府行为的客观结果,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的各项决策或行动都与企业和市民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因此政府在执行政策时,必须具备公信力,公平公正的处理,不偏颇,不徇私,才能有效的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公信力,也是在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政府部门更加完善,人们自然就会愿意相信政府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就会服从政府的领导,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如08年拉萨打杀抢烧事件在短短几天内迅速的解决好,也充分反映人民对于政府能力的信任。

    (二)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中,离不开政府这个无形的手加以调控。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激烈的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各个主体要守法依法,同时也要坚守信用底线,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幕后调控者,必须要建立政府信用。政府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要想推动市场经济前进,就必须加强政府信用建设,从而更好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证社会稳步的向前发展。

二、公共网络舆论危机下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策略

    政府公信力体现的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信、互依、协同合作的关系,是政府所拥有的一种潜在资源,它更是政府与社会的一种新颖的互动关系。想要拥有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就必须是一个廉洁奉公、高效的政府,只有这样的政府才具备较高的公信力。一旦政府失去公信力,就有可能遭到人民的唾弃和疏远,从而引发社会恐慌,造成社会动乱。因此必须加快提升政府公信力,从而减弱网络舆论所造成的危机,保证社会的稳定。

    (一)加强政务公开,建设透明型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知情权的有力保障,是政府与公民交流互动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公信力的基础。自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改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那种传统的“官本位”思想随着网络的发展已经被打破,如果政府部门还抱着信息公开与否都不影响的态度,这将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发展,当公众面对社会热点问题听不到政府的声音,只能通过网络来了解事件信息,这样更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政府部门要加强政务公开,例如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有重大决策,都应该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扩大开来,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到,从而能够依照相关程序来行事,降低舆论风险。再有就是尽量公开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和环节,让民众能够参与其中,保持政府行政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很多时候,我国的政府部门在信息方面模糊不清,不能保持信息透明度,公众无法及时探及政府的实际意图,往往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而网络则成了其发泄情绪的场地,逐渐引发舆论危机。只有建立政务公开的信息透明政府,才能保证公众的知情权,保证广大民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转变执政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权益的保障者,服务型政府强调的是为人民服务。“是否把公众利益至上的理念作为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政府公信力法的基础”。政府工作的一切出发点都是给人们提供服务,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各级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始终牢记“执政为民”的理念,一改往日的官本位思想,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获取民众信任的基本途径,因此各级政府要增强服务理念,完善网络服务系统,把职责重心放在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上,坚持以人为本,有效的预防公共危机的发生,增强公众的信任度。

    (三)明确责任意识,建立务实型政府

    一个有责任的政府才能为人民办实事,才能拥有民众高度的认可和信任。政府的外在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公众对其的认可度和评判,而政府的行为又将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务实型政府就是要对人民有高度责任感,将人民的事实实在在的办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网络媒体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各种监管体制不够完善,法律条例尚在制定中,网民过度的使用言论权力,匿名发布虚假和不负责信息,都将会使网络舆论危机扩大化。这就需要政府行动起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进行有效的监管,并把每项条例落实到位,做好信息的把关者,同时也要加强公众网络素质的建设,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网络规范教育,提高道德修养,净化网络环境。在面对关乎社会公共安全和利益的突发性事件,为避免网络舆论造成的危机,各政府部门要明确分工,第一时间将责任落实到位并公布于众,主动承担责任,快速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来化解危机或减少危机的影响范围,从而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

    (四)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建设公信力政府

首先是要健全网络功能,网络逐渐成了政务信息公开的平台,政府部门要加强各自门户网站的建设,注意信息种类的归纳,并能够即时发布信息,保证人们能够及时的接收到政府部门最新政策通知;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保障公众问政满意度;加强网络监督,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引导公众合理使用网络。

其次加强网络舆论监控,信息传播的随意性源自于网络的互动性和虚拟性,这可能导致人们做出现实生活中难以想象的行为。因此必须对网络信息进行把关,尽最大可能筛选网络中不良信息,了解网络舆论现状,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加以应对。

最后是推动网络立法,“无规矩不成方圆”,面对相对自由的网络空间,舆论危机随时危害社会的安定,必须要积极推进网络立法,把人们的言论自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政府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网民的数量会随着网络的普及而不断增多,虽然网络化不会导致公信力问题,但是网络舆论就像一个放大镜,将政府的公信力问题不断放大,舆论危机弱化政府公信力。有较高公信力的政府能在网络危机中获得公众的真诚配合,具备控制社会心理状态的能力,能够有效激励公众以积极、信任的态度支持配合政府治理危机。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信息时代,网络舆论危机随时会损害人们的公共利益,影响社会和谐。政府更应该有所作为,提升公信力,积极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并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网络监管制度,净化网络环境,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前进。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