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智能出版视野下有声读物内容的四个“供给侧”

作者:陈曦,宫承波来源:《出版广角》日期:2019-09-05人气:825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出版历程,我国出版行业从最初纸质载体形式到数字出版形态,再到突破出版载体及形态界限,在人工智能技术助推下向融合出版新生态发展。在此变革中,有声出版也焕发勃勃生机,逐步实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型。值得关注的是,有声读物时效性不强,用户可以随时进入、离开,其受众得以维系的重要原因是专业化、高品质的音频内容。在此前提下,关注有声读物在智能化浪潮中内容生产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这也是有声出版行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专业内容生产侧(PGC):深耕移动场景,提升优质内容生产

《2018出版融合发展报告》指出,出版融合发展的现状之一是线下场景重新被挖掘并成为流量新入口,而单薄的产品形态与丰富的线下场景难匹配成为当前出版融合的一大挑战。从有声出版角度考虑,用户在学习、工作场景下对有声读物的需求是不同的,然而,当前有声融合产品内容局限性大、形式单调、听觉体验较差,很难满足不同人群在多元场景下的各类需求。因此,把握专业内容生产(PGC)的理念核心和不同场景特性的细分场景,并生产专业优质的音频内容,是推动有声读物智能化传播的基石。

一方面,移动传播时代,媒介融合本质是基于场景的信息服务,场景是用户使用有声读物的新空间。随着移动智能设备普及率不断提高,音频、有声读物的收听场景愈加多样化。比如,上下班、开车、消磨时间和做家务时都具备良好的伴听环境,有声读物应充分填补白领、司机、保安和家庭主妇等人群的碎片化时间;而在睡前,历史轶事、散文诗歌和童话故事等儿童有声绘本成为亲子阅读的首选;另外,根据景区旅游地点的变化,有声读物可以提供相应的智能语音解读。然而,场景复杂多变,需求也是变化的。以往主流媒体是以专业的内容取胜,如今专业化的内容必须通过场景的争夺才能得以传播和反馈,否则将被信息洪流所吞没。因此,内容制作者不仅要把握用户的场景需求,而且要预判其隐含需求,考察人与环境的动态关系及信息互动,并监测人们的生活习惯,在用户最需要的场景中,有针对性地提供有声读物,让音频精确地接近用户。

2019年,喜马拉雅FM在各大商场设计了“有声书森林”,把耳机放在“枝”上,不同区域对应不同的音频类型:“告别委屈,拒绝死磕”的职场类,“不教学,只习得,历史人物陪孩子聊天”的儿童类,“谈笑古今,民间智慧在闪耀”的杂谈类……用户将耳机戴在头上,就可以听到其中的森林物语。这无疑有效地开拓了有声读物场景传播的新潮流。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内容伴随着用户生活的各种场景,喜马拉雅FM试图通过“喜马拉雅Inside”将声音内置到各种设备中,实现场景顺延,并称其为“新声活”。

目前,包括智能家居,汽车和音响在内的近1000个品牌,比如,阿里和小米都可以进入“喜马拉雅Inside”,用户通过语音控制实现智能移动设备的音频播放,打造有声阅读的时刻相伴。

另一方面,从演播室录制有声读物的角度来讲,主播的演播条件及后期声音效果是营造立体听觉空间的关键要素。有声读物由于只能依赖声音进行传播,所以,其主播必须掌握语言技巧并机动灵活地应用这种技巧,通过听觉有效调动听众其他感知器官,以增强传播效果,给听众以临场感。除此之外,主播在专业技巧扎实的基础上,应根据内容传播的场景需求将纸质文字通过声音进行形象化塑造,不但反映其在人脑中的客观印象,而且要将其物化为人能感知,并有效认知、理解的形象。

影音节目《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的主播认为,有声书对主播要求很高,其不能过于播音主持腔,声音又不能太平,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如果声音能产生性格的话,朗读每本书都会产生相应的状态和气质,表达出一定的声音性格,让听众忘记场景创作中的声音,完全沉浸到内容中去。也就是说,有声读物主播只有善于对素材进行改进、调整,充分发挥音频载体优势,才能使音频传播达到为用户传递信息、抚慰情感和充盈生活的效果。

二、算法内容生产侧(AGC):巧用大数据算法,实现精准智能分发

以用户为中心的算法时代已经到来,基于AGC即算法内容生产的方式已经成为网络生态中信息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毫无疑问,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的迭代更新,出版智能化将进入全速发展阶段,传统机械、耗时的操作流程将被取代。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媒体环境中,全息交互可以拓延用户感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将无缝对接,各种大数据会解读用户的各种需求,多终端将实时提供个性化服务,所想即所得式的媒体服务也将渗透到各场景中。这也意味着,在算法驱动下,有声内容生产工作将更趋向于针对性、轻量化和便捷化。对有声读物用户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并构建信息集成与反馈体系成为可能。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优化有声读物生产及传播流程。在此基础上,用户将收到应景的读物音频,沉浸于特定声音空间,并深化听觉体验。

面对互联网上日益丰富的信息和资源,快速发现用户需求,提供定制服务是有声读物创新发展的方向。不同的用户对有声读物的需求也不一样。有的有声读物听众把听当作情感伴随的过程,以获得精神满足、情感共鸣和心理认同,比如,情感类、心理诊疗类有声读物帮助他们稳定心神,排遣孤独;还有一部分声音爱好者对有声朗读要求较高,更愿意听到专业团队制作的有声读物,希望声音富有情感性和艺术审美性;但也有用户更在意的是有声读物的内容、题材、语言、技术便捷性及系统服务水平。由此可见,有声读物音频平台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围绕用户建立数据库,并根据用户行为进行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了解用户在有声内容的选择、使用和服务上的需求,从而以用户需求为驱动打造音频产品。

但值得注意的是,算法内容生产(AGC)在带来巨大生产力释放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隐忧,尤其要注意规避“信息茧房”效应。当有声读物平台以用户需求(偏好、

兴趣、情感等)为重要标尺进行音频信息推荐时,用户的偶然性使用与真正需求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大数据及算法技术的出现,其内在逻辑只有与人文主义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信息时代人们的多元需求。

三、机器内容生产侧(MGC):技术迭代升级,加强深层听觉体验

基于语音交互技术,机器正式进入媒体产品的生产链,其生产过程从专业生产内容(PGC)转变为“专业生产内容(PGC)+机器生产内容(MGC)”。在开源方面,MGC可以从大量音频资料中选择和转换适合有声读物的内容;在深挖方面,MGC 的应用能极大地提升音频内容的生产效率。

首先,在语音编辑技术方面,以往一个小时的音频节目在进行碎片化处理时,需要人工一点一点去收听、截取,从而精选出十几分钟的节目。如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音频节目可以使用关键字搜索来实现快速拆条编辑。同时,语音识别和转换也让广播的内容传播不再受限于声音介质。在人工智能技术可实时、持续将语音转换成文字的情况下,语音产品可打通各个端口,进一步推动媒介融合进程。

其次,在有声读物接收终端方面,传统收音机听书的方式已成为过去式,在智能语音技术成熟与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智能语音为有声读物带来了交互方式的革新。如此一来,智能语音设备将成为有声读物的重要传播载体,是人们进行语音交互与有声音频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实现从触摸屏交互到语音界面交互的过渡。比如,百度公司推出的“小度在家1S”智能音箱增添了用于观看视频的可触摸屏。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小度在家1S”智能音箱与喜马拉雅音频平台进行合作,用户呼叫“小度小度”指令唤醒音箱,便可通过语音指示打开各类音频节目,其中包括海量优质正版的有声读物。除此之外,音箱中内置了大量学习类、科普类和生活类的儿童教育有声软件,开启了物联网时代儿童有声读物人机交互连结的崭新局面。

除了智能音箱,其他可实现零用户界面的语音移动交互新型终端设备也应运而生。比如,《金融时报》通过谷歌助手推出了一款名为“隐藏的城市”(Hidden Cities)的交互式播客,用户可以通过谷歌或苹果的智能手机和智能播放器进行访问并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语音遥控,随时进行切换、暂停和回听等语音互动操作,主动选取有声读物片段。而在家居空间中,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甚至智能镜子等都可配备语音助手,从厨房、客厅串联到起居室和浴室,这将极大方便人们在任意空间场景中收听有声读物,在深化受众听觉体验的同时,增强有声读物的用户黏性。

最后,在场景氛围的营造层面,VR技术的应用可以高度还原近似真实环境的视觉、听觉和触感;AR技术则可以将虚拟信息叠加真实世界,甚至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截至2018年底,我国AR图书呈稳定发展态势。总体而言,VR的尝试以课题研究及文化产业项目为主,而智能教育机器人及语音知识库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有声出版从业者要充分利用VR、AR等技术优势,打造个性化、体验式、沉浸感和超媒介的VR、AR有声读物,为用户提供超越现实的视听体验,构建多感官认知的新时空。

四、用户内容生产侧(UGC):加大 IP 原创内容,构建新型听书潮流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场景转换的变革,信息生产与传播流动方式也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基于权威媒介中心的向外扩散模式演变为基于个体关系的网状型连接模式,这无疑强化了人与人连结的关系网络。尤其在智能化不断推进的情形下,有声读物的制作门槛降低,与此同时,其传播渠道拓宽。这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业余爱好者加入有声读物原创团队。有声读物的使用者与其贡献者或影响者的边界趋于模糊,重构了生产流程与传播关系。一方面,有声读物的制作与传播越来越针对个体;另一方面,有声读物的音频风格将更为多元化、时尚化和口语化。这种用户对有声读物自主创作、编辑传递和分享交流的模式,充分展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受众本位理念。

从儿童有声读物角度考虑,其在用户内容生产(UGC)发展进程中的互动创新不容忽视,图文阅读与声音阅读的自由切换将成为一个新方向。目前,市面上已有一些专注于打造儿童读物的团队和平台,既有将课堂及课外在线有声阅读有机结合的少儿数字图书馆,也有致力于将有声绘本资源与儿童服务搭载到移动终端的文化公司,以满足儿童便捷化、轻量化的听书需求。这些儿童读物通过自主创建朗读团队的方式致力于将文字形象化,从而提升儿童阅读兴趣, 加深他们对文本的认知度。在此基础上,出版方可邀请儿童参与到名著、课文等经典文本的朗读中来,以儿童自己的声音创造独属于他们的有声读物,唤起同龄人的亲切感,增强儿童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参与到故事情节当中,进而获得愉快的阅读体验。从成人有声读物角度考虑,有声读物的信息传播与流动方式需要改变对以往路径的依赖,转换到基于关系网络的传播模式中。有声读物只有通过自主创作、社群关系互动和接力式信息分发的方式,才能实现优质有声读物内容的有效传播。微信、微博和手机客户端等社交媒体可以成为有声读物主要的分享与交流渠道,其中,基于社群兴趣、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等需求划分的各个社交媒体空间,都更容易对同一类有声读物产生兴趣,并引发共同话题进行讨论等。比如,“罗辑思维”以每天60秒的语音及每年最后一天举办的“时间的朋友”主题跨年演讲吸引粉丝关注,并主打“知识+社群”理念来招募会员,通过满足成员需求社群结构的稳定性。出版方可考虑搭建依托于智能媒体平台的有声读物社群,鼓励用户自主参与有声读物IP创作,并在社群中分享原创有声产品,使社群成员获得高度的认同感。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已成为大众生活的常态。倘若有声读物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用户耳朵,就应以用户为中心,掌握他们的听书习惯,引入多元、海量的内容契合其听书喜好。这就需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等优化有声读物内容生产环节,缩短用户与音频之间的距离,打破传统媒介与受众的隔阂。毋庸置疑,有声读物的前景是极为广阔的,但如何紧随潮流, 实现高度智能化将成为有声出版行业下一阶段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毋庸置疑,有声读物的前景是极为广阔的,但如何紧随潮流,并实现全面智能化将成为有声出版行业下一阶段无法回避的命题。


本文来源:《出版广角》:http://www.zzqklm.com/w/zw/734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