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从传播学角度解析“锦鲤文化”

作者:刘帅来源:《视听》日期:2019-10-09人气:6739

“锦鲤”作为一个好运的代名词,现如今成为网友对幸运儿的称谓。“锦鲤”近年来一直存在于网络中,被网友二次创作并大量转发。而在今年,不同商家利用“锦鲤”进行各种商业营销活动引发全民刷屏,热度居高不下。

2018年10月7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公布了价值百万的“全球免单大礼包”的获奖名单。获奖者“信小呆”以300万分之一的概率得到了“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还成为新一代的“锦鲤”形象。在宣布支付宝锦鲤“信小呆”后,微博网友热闹纷纷,迅速留言信小呆表示羡慕,甚至转发蹭好运。当天,与信小呆相关的微博话题就超过2.5亿阅读量,其中三个更是登上了微博热搜榜上的前十名,微博甚至把信小呆的主页认证改成了“支付宝中国锦鲤”。

一."锦鲤"语义的多层次发展

(一) 锦鲤的古代寓意

早在中国古代,鲤鱼就被赋予了中国传统中的美好寓意。“前程似锦”“鲤跃龙门”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吉祥”“幸运”等美好事物的追求。

春秋时期,孔子的夫人生下一个男孩,碰巧有宾客送来几尾鲤鱼,孔子心怀喜意曰“嘉以为瑞”,故为儿取名“鲤”,表字“伯鱼”。随着时间的演进,“鲤”的习俗含义愈加丰富。从单一的吉祥预兆逐步发展为“好运、财富、事业、爱情”等综合所有美好愿景为一身的具体化意象。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例如“鲤鱼洒子”、“在店铺内养鲤鱼”等,成语“鲤跃龙门”、“连年有余(鱼)”等更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福。

(二)锦鲤的现今发展

随着时代和互联网的发展,网友们逐渐产生了自己的网络文化。通过用户的裂变传播与重新创作,“锦鲤”的语义不断延伸扩展,甚至脱离了特定意象,完全成为一个有象征化的文化符号。

“锦鲤”现象由来已久,最早在网络中出现的是用锦鲤做配图,以“转发这条,好运将至”为配文的微博,吸引了许多网友主动转发,在第一批网友转发之后发生幸运事件,加以“应验”再进行二次转发,“锦鲤”好运的形象由此产生。

网友把幸运者比作“锦鲤”,被贴上“锦鲤”标签的杨超越、信小呆等,逐渐包揽了受众对事业、学业、爱情的一切向往和诉求,“锦鲤”出现了真人化的趋向。第一个真人化“锦鲤”杨超越,是一档综艺节目《创造101》的选手。杨超越的舞蹈和唱功并不是最好,但凭借着“运气”成为第三名选入总决赛最终成功出道。这让杨超越正式成为网友心中的“锦鲤”,大量“膜拜杨超越”、“转发杨超越,心想事成”的表情包轰炸网络。

这股浪潮的第二个高峰,是在国庆节期间,微博用户“信小呆”以300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中奖支付宝提供的“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一跃成为“国民新锦鲤”。获奖者“信小呆”以300万分之一的概率得到了“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还成为新一代的“锦鲤”形象。

王思聪为庆祝IG夺冠借势营销,做了一系列抽奖活动,成为锦鲤浪潮的第三个高峰。王思聪的抽奖虽未冠以“锦鲤“之名,但借于微博抽奖平台传播速度快,参与成本低等特点,仅用了一小时,这条抽奖微博转发量突破了两百万,截止目前已经突破两千万,营销速度超过了支付宝的锦鲤活动。

二."锦鲤文化"的传播学解析

在传播学中,“锦鲤文化”可以用很多理论来解析。受众因为自身的情感需求和自我实现预言,在群体传播中借助从众心理,对“锦鲤”做符号化,象征化,从而实现了社交媒体的成功营销。

(一)集合行为下的从众心理

在大众传播的时代下,受众与受众之间保持着紧密联系。当在一个刺激条件下,受众的传播行为容易受到群体模仿和群体暗示机制的影响,跟随群体做出同样的行为从而产生从众心理。“锦鲤”事件中,网民在短时间内被极具诱惑力的奖品吸引,从而引起了非常态的传播形式,更多的网民随波逐流,抱着投机心理转发抽奖内容。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提出“让一件事情变成信仰只需要三个步骤:断言、重复、传染”。“锦鲤”杨超越、信小呆的出现正迎合了这三个步骤。起先,微博营销团队为了增加账号流量,创造出“转发得好运”的文案,并作为一个断言引发网友转发。当“锦鲤”形成一个有热度的趋势,开始进入重复阶段,转发操作动作简单,成本低,“重复”的效率被大大的提高。最后,根据传播学规律,当传播数量达到某个临界点之后,就会以爆炸性的速度扩展开来,即实现“传染”。于是,仿佛一夜之间,万事万物都能成为锦鲤,身边的人也都自觉加入到转发锦鲤的集体狂欢。

(二)锦鲤符号的狂欢

“锦鲤”的传播形式是以文字和图片共同构成的,根据索绪尔的分类,可以归为“语言符码”和“视觉符码”。“锦鲤”的语言符码被赋予祈求者对好运的期待,只要转发就会有好运。

“锦鲤”作为一个象征符号,是网民对原有符号进行二次创造,在“好运”“美好期待”的基础上赋予了“真人化”“幸运儿”“转发即可蹭好运”的意义。如今,当人们提到锦鲤,脑海里不仅会浮现出带有生物意义的鱼的种类,还会想到好运,对美好事物的憧憬等寓意。受众即使用者,创造了新的阐释,让“锦鲤”逐渐成为一个现象,形成一种文化,成为了大众传播中一个新的符号。

(三)转发锦鲤,期待自我实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1968年研究过“自我实现理论”理论,该理论做了一系列实验最终得以证实。当人们心中有一个强烈的信念,对某事有一个期待,无论积极或消极,都将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举止,从而决定这件事的成果。由此可见,网友转发“锦鲤”,并在内心许下积极的信念,这种积极的信念会转变成自信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行为,最终会加大成功的几率。所以大量的网友热衷转达“锦鲤”,让积极的心态和自信的力量影响行为。

(四)锦鲤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

当今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来自生活、工作、家庭的压力不断提高,新一代的网友表示伴随着压力越大,焦虑也随之增加,焦虑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在这个焦虑环境下,“锦鲤”的出现让广大网友看到了解压的突破口,调侃式转发,娱乐式拜锦鲤,都让高压的网友得到情绪的释放。祈愿者将自己对生活的期待注入转发活动中,逐渐成为了一种调节压力放松精神的活动。受众的情绪在转发中得到调节,可见“锦鲤”满足了受众自我确认层面上的情感需求。

(五)锦鲤促进了社交媒体营销

在社交媒体中,转发抽奖是最常见的营销方式之一。企业通过抽奖活动可以快速增加粉丝量,提高产品的曝光量,达到品牌宣传的效果。支付宝在国庆节期间举办的“寻找中国锦鲤”营销活动非常成功。这条“寻找中国锦鲤“微博创下了6小时内转发破百万、周累计转发破300万的记录。在获奖者信小呆公布后,支付宝@信小呆并做了二次转发,信小呆本人也发微博回应完成了二次营销。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