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文学论文 > 正文

人文精神流失的警钟——读梁晓声的《婉的大学》

作者:王冰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8-05-23人气:2210

后现代主义批评家弗·杰姆逊在分析第一世界文化语境对第三世界文化的侵袭时,曾提出第三世界文学话语的特征,那就是民族寓言的制作。起到文化精英的带领作用,看穿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警醒尚在迷梦中的世人。《婉的大学》就是这样一则振聋发聩的民族寓言,为世纪交界的中国高等教育敲响了警钟。

我们从五四以来就开始提倡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思考,其核心是如何做人。包括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追寻;对人与自然,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寻等。这是人文精神的永恒性内容,寓于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之中。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和规定,但它们都是代表着那一个时代的精华和最高水平的民族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融入现代世界取得一席之地,中国人获得素质提升的必由通道。

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一代精英,其人文精神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国民的精神世界,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然而在《婉的大学》中,我们痛心的看到一代大学生任由宝贵的人文传统从自己身上流失。

究其原因,首先是对自己寂寂无名的恐慌感。著名作家梁晓声自己就曾讲过:“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民族,任何时代的青年人,只要处在温饱线以上的,他们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是平凡。他们总希望自己应该是为了惊天地,泣鬼神而存在的,而且相信自己完全能够惊天地泣鬼神,他们不甘于仅仅做前人辉煌历史的阅读者和英雄纪念碑的瞻仰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的各种自由都得到了法律和社会的承认;人的需要,价值和尊严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尊重;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推崇和弘扬。改革开放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和现实的条件,但是,在大学生主体意识日益觉醒的同时,青年人特有的狂妄无知使有些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减退,甚至出现了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他们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和能力,不惜制造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对立;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对立;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对立。

文中参加婉学校联谊会的“文科大学的正宗中文系的才子和准才子”(3页)们,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正处在年少轻狂的阶段,对自己有太多的展望和幻想。既是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并不想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又会用各种方式欺骗自己,来取得心灵的安慰。在这种欺骗中,他们学会了矜持,瞧不起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联谊会上嘲笑东道主---文秘专业的学生们;也学会了嫉妒,仇视那些强于自己的人,甚至是自己的老师。所以,当张老师无法忍受他们对自己学生的傲慢,推心置腹地告诉他们他们将来命运的时候,他们阴郁的表情正显示了这一点。他们的阴郁正在于有人捅破了他们聊以自慰的窗纸,把他们拉回残酷的现实。用欺骗使自己进入天堂的他们无法接受这种现实,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欺骗。习惯于生活在自己编造的光环中。在这狂妄的心理偏执中,个人的地位出现了倾斜,他们无法摆正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自然,也就偏离了人文精神的正常轨道。

其次,是市场经济商品浪潮的冲击,商品意识的泛化,具体说是金钱的腐蚀,强烈地消蚀着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性带来了现实生活中商品意识泛化的倾向,商品交换原则被当作认识,评价和指导社会生活的最高原则,社会上一切有用对象甚至名誉良心都被纳入商品交换范围。由此导致理想信仰丧失,精英文化衰落,丑恶现象滋生等人文精神失落的现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商品意识泛化的侵蚀,金钱的权威冲决道德堤坝,把拜金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

赵萌是一个理性的女孩,但她的聪明并不足以帮她抵制物欲的侵袭。姚红的死给了她很大的震撼,让她在心中更加确定了金钱的地位。断然做出了傍大款的决定,并且说出了一番惊人的话“哲学如果不能指导具体的人生,哲学有什么用?我的哲学头脑告诉我,哲学的母体不是别的,正是钱。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那种不为钱而向人类贡献思想成果的人,据我看来在地球上早已绝种了。……”(121页)为了金钱,她不惜作出对学业,对文化,对人文精神的背叛,“公然的,可耻的背叛。”(124页)

第三,是对生存危机的无所适从。时代的变化使人明显感到生存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紧迫感和不安全感等等。而大学阶段由于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完备性,情绪上的不稳定性,繁重的学习任务所产生的心理压力等等,使一些大学生个性心理品质中的劣势比较容易表现出来,这使得一些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成了心理疾患,严重影响对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人文精神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力量,表现着人在社会活动特别是精神生活中的人性特点,它包括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包括友爱,安定和归宿感;包括对理想,情感和美的追求和满足等等。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就是说人只有满足一个低水平的需要后,才能追求高水平的需求。这些大学生们连毕业后的去向都茫茫然像没头苍蝇,在这种为生存焦头烂额的环境中,他们怎么还能顾及到人文精神呢?

徐小芬这个现实的女孩一开始就认清了学校扩招并不等于社会工作也在‘扩招’的道理。所以,在她主编的墙报上出现了《强力推荐,谁预购我》这种充满忧患意识的打油诗(66页),充分表示了对前途渺茫的忧虑。特别是张老师大意公布文秘专业铁的法则---择优的标准正是外表之后(72页),她严肃地指出“这是文秘专业的错误,也是校方的错误。”“希望您能向校方建议,修改我们文秘专业下一届的招生简章。”(72页)她的愤怒,严肃,正是对生存环境极度焦虑后的无奈。徐小芬并不是个别的例子。陈婉宿舍卧谈时,同学们天真地把成功者学姐当作自己的明天,全然没有考虑到社会的残酷(16页)。当徐小芬残忍的捅破她们梦想的时候(18页),她们脆弱的心理终于承受不住地崩溃了。她们用变调的声音喊出了“我恨她!……”,摔破了提醒她们她们丑陋外表的小镜子(18页),把社会强加给她们的不公平的法则化为了怨恨和不平,甚至在熄灯时间后宿舍放声高歌,发泄自己的愤怒。这种发泄,是对生存危机无可奈何情况下作出的最好反应,后来,赵萌的傍大款,陈婉的出走都源于此。

最后,是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人是一种群体生物,在人类的潜意识中是有一些趋同心理的。心理学家们发现在心理实验中,支配被试者进行选择的往往是以往的经验值和从众心理。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被试们也往往集中于其中的几个,很少有标新立异爆冷门者---尽管他们有选择的自由。圣贤如孔子都承认“吾从众。”更何况其他芸芸众生?

主人公陈婉本是一个遥远贫穷家庭的纯洁少女,在残酷的水灾中经历过生死关头的挣扎,然后意想不到地在解放军战士和乡亲们的帮助下上了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中文系文秘专业。同村的小姐妹都羡慕她并以她为荣(81页),毕竟,“对于婉的家乡人来说,北京的一切大学,当然也和首都北京一样都是有名的。”(1页)而对天真的陈婉来说,迈进大学校门的同时,她也步入了天堂。她爱父母和小弟,也无法忘记为了自己献出生命的战士,更感激默默支持她的父老乡亲。所以,在赵薇刚开始动员她的时候,她不愿离开校园(131页)。因为在她的心里,这是对文化的亵渎,更是对所有支持她信任她的人的亵渎。

但现实并不像她想象得那么美好,大学校园已不是曾经纯洁无瑕的象牙塔。大学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已经使她逐渐放弃了自己的本真,条件优越,最后出国学习企业管理准备接管家族拥有一亿多资产的公司高干子女韩芸芸的;仅仅因为她那个县土地局长的老爸就可以娇气任性的赵薇……这类人使陈婉认识到竞争的不公平性。最好的朋友姚红生病住院因为没钱死去,热情帮助她的同乡们因被人克扣工钱在争执中打死包工头……这些又使她感到生活的压力。最给她当头一棒的是她认识到自己“外在条件”不足,不可能在文秘专业这条路上有太大的成就,(14页)前途对她来说是一片茫然。她知道自己难以承受毕业后的生存危机,更感觉赵薇“就算你省吃俭用的熬到了毕业,在北京哪儿找份好工作去?别怪我嘴直,就你这先天条件,会有老板聘你当秘书么?”(132页)这番话很有道理。所以,她居然认同了赵薇“(找不到工作)文凭还不是废纸一张”(132页)的说法,背弃了校园,背弃了人文精神的神圣。

陈婉本来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安分于传统的女孩,是天真善良,头顶着高粱花走出,还带着泥土腥味的少女,她本应成为代表社会精英的大学生典型,却放弃人文精神继承者这一地位去追逐其他诸如金钱等。她的最终转变是全文的悲剧性主题所在:是什么迫使我们的大学生们放弃了对人文精神的继承?是什么导致了校园中人文传统的流失?回顾之前列举的原因,《婉的大学》正是一曲悲歌,唱出了对人文精神的痛悼;又是一记警钟,警示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现代小说的神圣使命是人文精神和启蒙主义的传播和传递。“五四”时代的启蒙主义是知识分子对于民众思想意识的扫盲,而我们现在启蒙是正视传统的存在,以及我们与传统的血缘关系。《婉的大学》就这些大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传统在新一代大学生们身上正在流失,他们已经割断了与传统的联系。如何培养大学里的希望,也是我们教育的希望?如何使大学生们正确认识“自我”,建设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是作者梁晓声写这本书的意义所在,也应该是我们读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