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文学论文 > 正文

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乡愁感解读

作者:谢露涵来源:《视听》日期:2019-02-26人气:3158

黑泽明曾经说过:“电影是一个容器,它可以容纳人生的各种情感体验,将那些本来游离于电影之外的生命最初的感动和欢笑、痛楚与悲喜清晰地展现,让所有人一同分享。 ”银幕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传播媒介,它在表达、传递情绪的同时仍然具有趣味性和可看性,这也是电影有别于其它艺术,并且是其它形式的艺术所无法企及的原因。

今年已是《三峡好人》在国内上映的第十二年,而该片在国内和国际电影界仍旧有着极高的地位。影片通过两个隐约有着互相关联的虚构故事,以角色人物命运带动叙事并挖掘人物内心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在中国急剧变化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底层人物的内心与时代不断割裂的变化趋势,而影片中的乡愁感也在这样一个山河剧变的真实环境背景下烘托得尤为浓烈。为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而进行三峡工程的建设,为此三峡库区的人民进行了大规模迁居,这本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可移民的内心对于自己身份的认识也产生了模糊和质疑,本是故里却仿佛身处异地的陌生感和焦灼感,为这些乡愁感的到来增添了几分戏谑和荒诞。

一、禅化与历史感的冲突

《三峡好人》是以三峡工程建设为背景的纪实电影,影片的拍摄时间也是在三峡移民工程的执行期间,片中的大多数演员都是在重庆三峡库区的居民中寻找的,当时的库区居民正经历着移民还是留居的艰难选择,影片是将当地居民真实的情感进行了隐忍化的表达。

在极短时间内,库区的居民便成为了三峡移民中的一部分,奉节的居民也正式被更名为“三峡移民”,他们需要经历从生活在自己的房子到拆除自己的房子的转变,空镜头和长镜头中居民楼的区域遍地都是废墟,伴随的是轰隆作响的敲锤声和爆破声,掩埋了当地居民的家和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的身份也从农民变为四处飘荡的临时工。片中的小马哥居无定所,麻老大早就在码头边的囤船上扎居,即使是房东何老板最后也被迫迁入潮湿阴暗的桥洞中居住,巨大的拆除工地与狭小的居住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原有生活坏境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但当地的居民对此又是麻木和无力的,他们很自然地接受了自己变化的生活方式,只是木讷地看着自己渐渐从“当地人”变为了“异乡人”,就连自己家乡著名的美景都从未好好欣赏过,他们又得开始新的一天,赚取一天临时的工资,拆除一栋新的房屋,沉默着过完一天又一天。一边是当代的房屋一栋接一栋倒了下去,当地居民无家可归,而另一边是考古学家王东明带领着一群人紧急抢救西汉古墓,想要争取在三峡工程水位上涨前挖掘出这一历史文物,在同一个地方,并存着为了发展而拆毁和为了保存而发掘这两种有着强烈冲突的现象,有着荒诞感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几许涩意的怀旧、痛惜之情。影片中没有任何能引领观众情感的部分,只是将情况真实地再现,拆楼与保护、新建与尊古之间的激烈冲突,能让观众感受到当地人沉默中的思家情绪,荒诞中的乡愁情绪。

二、边缘化与传统礼节的缺失

在中国传统中,人情世故本就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送人情也是中国式裙带关系得以维持下去的物质基础,烟、酒、茶、糖便是中国传统人际往来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人情往来中的礼品被予以重视。影片中烟、酒、茶、糖四种礼品也对故事进行了另一种层面含义的章节划分,形成主线两个故事之外的又一新的故事叙事线索。可影片中的烟、酒、茶、糖受到了明显地忽视,韩三明给初识的何老板递烟被拒绝,接着给多年未见面的大哥麻老大送酒也被拒收,沈红在丈夫郭斌多年未认领的储物柜里发现了落灰的茶叶,小马哥最后一次去赚钱之前把大白兔奶糖当作是散装的小零食用作鼓舞士气,本是奢侈品的传统礼品屡屡碰壁,不是直接被拒收,就是失去了其维系人情关系的功能,取而代之的是金钱。“人在水上漂,就得靠美钞”,片头男子的变钱戏法便可看作是在为传统礼节的落幕作铺垫,也阐述了在变化社会中金钱的地位一跃而上,成为梳理人际关系的关键法宝,而影片中传统礼节唯一起作用的地方——维系和活络韩三明和小马哥之间“患难之交”般的友情,最终也因小马哥的死去象征了这种传统礼节终将消亡的结局,人情交际中对于金钱的逐渐重视使得原有的传统礼节被不断边缘化和歧视化。变化发展的时代也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物质化和陌生化,原本代表着金钱的礼品被金钱取代,传统礼节的地位变化让影片对传统在时代发展中的命运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对家乡、亲人原有人际交往方式的愁思也显得更加浓烈。

三、荒诞化与异乡人的无奈

移民时期的奉节,遍地都是“异乡人”,本地居民已经随着自家住房的倒坍、亲人朋友的各奔东西而消逝。“我们这属于库区,很多都移民,广东辽宁到处都有。”奉节当地拆迁办职员的话揭示了移民项目的“广泛性”,一个完整的家庭被迫分裂般地迁移到了天南海北的地方定居,为了执行政策,血肉亲人却相距着断裂般的地域距离,这本就是荒诞的,明明是本地人,可却因为无法跟上家乡环境的变化,而逐渐被异化为“异乡人”, 这些荒诞的措施让影片在一次次居民各奔东西的告别中体现出强烈的乡愁感,而库区居民木讷和麻木的反应也给这份乡愁也增加了一些无奈。来自山西的韩三明和沈红来到重庆寻亲,是站在异地人的角度,他们很多的小细节都表现出对重庆环境的不适,韩三明与当地人的交流不畅通,一句话需要重复多遍,并且在被拉着看戏和遇到搜身的情况时也表现出一种呆愣和迟钝,沈红不大能接受重庆的湿热天气,于是在夜晚晃动着衣领给自己降温,身体也追随着风扇的转动而摇摆。外地人不适应重庆方言的语言环境,不适应重庆天气的潮湿闷热,也不适应南方民风的粗旷、刚烈,从外地人的视角引入故事的发生地域,使得本片的异乡情感较为直观和鲜明。片尾一群奉节人跟着韩三明去山西谋生,也是在暗示着奉节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家了,故乡无法再提供给他们最基本的吃喝住行,奉节人只能带着自己的乡愁为了找活路而离开。究竟何为故乡,何为异乡人?

四、戏剧化和情感的表达

间离效果的运用给本片的戏剧化表现增色不少。“间离效果来源于戏剧家布莱希特的理论,而在电影中则表现为利用某种手段去干扰、破坏甚至是推翻画面中正在进行的正面叙述,来达到双重思考的表达,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三峡好人》中,韩三明和沈红凝望着江水时UFO在天上划过,沈红晒完衣服后身后的移民纪念碑像火箭一样升天,一个很稚嫩的男孩几次在广阔的废墟中、喧闹的麻将馆里嘶吼着唱出不符合自己年龄的网络流行歌曲,韩三明在荒废的楼顶给前妻吃糖时,身后的一栋高楼被爆破拆除,轰然倒塌,这些与画面内容看似毫无联系,甚至还具有一些相悖含义的元素,但却与故事情节形成了强烈反差,戏剧化地呈现出了别样的精彩效果,原本纪实风格的影片也因这些“间离”元素的使用,给影片中体现的乡愁感增添了几分荒谬的含义,极具讽刺意味。

五、结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它的好是能给这个时代下的居民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它的坏是无法照顾到这个时代下在脱轨的夹缝中勉强求生存的人们。时代飞速发展与个体内心保守留念的两极割裂,给这些底层的人们带来了对生存艰难的焦灼感和对故乡逝去的无力感,内心的惶恐不安让库区居民对自己的“土著”身份产生了质疑,最终只能背负着自己心中的乡愁去外地漂泊谋生。“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