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文学论文 > 正文

朗诵艺术对中华文化的美育传承途径

作者:刘晓宇来源:《视听》日期:2019-08-15人气:1857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除了文字记载以外,有声语言传播是对其最常用也最直接的传承方式。朗诵作为口语传播中一种颇具审美感的语言表达方式,自古至今,都备受人们青睐。

一、朗诵与文化

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过程,是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

中国自古就有吟诵的做法。先秦时期,一些私塾、官学就已经通过吟诵这一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来达到讲授文章、背诵文章的目的。一些文人墨客,更是在创作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吟诵相互沟通、切磋文字。从古时的吟诵到现代的朗诵,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口语表达得以传承和推广。

中华文化非常注重对美的表达,朗诵艺术又极其讲求语言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在对美的追求和表达上,两者不谋而合。朗诵是依托于文字资料而进行的二度创作过程,通过朗诵艺术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得以发扬和推广。一些少儿启蒙的国学读物,如《三字经》、《声律启蒙》、《弟子规》等,都是通过朗诵艺术对少儿进行美育教育,提高人格,陶冶情操。

二、朗诵艺术的审美构成

文字资料通过朗诵的传播更加清晰悦耳,声韵在停连、节奏之间变得抑扬顿挫、高低起伏。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朗诵的审美构成首先建立在文学作品的美感之上。那些故事性强、情节充盈、叙事有序的作品更容易通过朗诵实现思想的传播和教育的审美价值。

从与听众交流和沟通的角度上,朗诵的美就在于让听众的耳朵得到放松和享受,用声音实现传与受的双向沟通。朗诵虽然没有音乐的优美旋律,但是通过对重音、语气、语调、语势的把握,让文学作品在语言传播中充满了美的精髓、美的思想和美的情感。

三、朗诵艺术对中华文化的美育传承途径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朗诵艺术的美育传承途径丰富多彩,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电视媒体上的朗诵艺术实践

1998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将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散文以朗诵的形式在电视媒体上进行播放。节目一经播出,好评如潮,在业内开创了全新的电视文艺形式。电视媒介这一大众化的传播方式,让诗歌、散文这一类文学形式走向大众,以最直观的方式通过视听语言传播到观众当中,让人们记住了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满足了大众对高品位文化的追求和欣赏。

2017年,央视又推出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节目让朗读者用语言传递情感,以期达到用文化引导人、鼓励人、感染人。朗读的作品一般选取文学性或原创类的作品,更是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互动,通过电视这种大众媒体,让朗诵变得“高而不冷”、“雅俗共赏”。

《朗读者》的成功,让大批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这足以证明,朗诵这一艺术形式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通过背景音乐、服装、化妆、肢体语言、舞台效果的多方配合,让朗诵具有了丰富的视听艺术元素。与此同时,朗诵这一接地气的表达形式让大量的文学作品走到观众的视野。比如,董卿朗诵的《红楼梦》、胡歌朗诵的《哈姆雷特》、斯琴高娃朗诵的贾平凹作品《我的母亲》还有濮存昕朗诵的老舍作品《宗月大师》等等,这些作品有的已经被人们忘记,有的在青年一代中根本无人知晓,但是随着节目的热播,这些作品通过朗读者的传达,走进人们的视野,让人们重新认识这些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文学作品,在无形中实现了美育的传承。

(二)民间活动中的朗诵艺术实践

朗诵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经常以比赛的方式呈现。如2010年起,由中央人民广播电视主办的“夏青杯”朗诵大赛,就是这一类比赛的一个典型代表。该比赛以我国著名的播音艺术家“夏青”先生的名字命名,通过朗诵这一比赛形式,挖掘、培养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人才,并促进朗诵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近几年,“夏青杯”更加注重对传统国学文化的传承,大量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得以传播。如《梦刘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岳阳楼记》、《兵车行》等等。这些古代文学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赛事当中的朗诵,让这些文化瑰宝得到推广。

同样类型的朗诵比赛还有很多,这些比赛不仅符合目前我国国民对文化发展的要求,而且顺应了新时代文化传承的目标。在朗诵表达的过程中,让经典的文学作品走进大众,温润心灵、完善人格、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在这类比赛的发展和壮大中,可以看到,朗诵艺术不仅仅只活跃在艺术界,在民间,在每一个老百姓当中,它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思想底蕴,在语言的传达中,将美育教育带给每一个人。

(三)教育实践中的朗诵艺术实践

现在的大学生收到快节奏生活的影响,内心浮躁,缺乏能够区别是非善恶的辨别力,非常需要培养启善储真的能力,这时就需要通过朗诵艺术来完成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美育教育。在全国各个高校,每年都会开展朗诵类型的比赛,或者举办诵读活动、诗歌朗诵会等等。通过朗诵活动,提高普通话水平,丰富校园生活,充实文化造诣。

在朗诵艺术传播的过程中,美育教育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对中华文化经典的传播和聆听,能够置身于民族文化的海洋里,欣赏美、体悟美,培养追求理想和信念的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完善审美教育。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中,应该对朗诵艺术能够进行的美育教育提高重视,一方面可以通过定期举行朗诵类型的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传播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文学课堂上加大朗诵实践比例来丰富课堂教育,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朗诵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可以开设朗诵类型的选修课,让朗诵不再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专利,可以让朗诵爱好者在选修课的课堂上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既提高了朗诵技能,又丰富了文化素养。

四、朗诵艺术实践的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朗诵艺术作为一种自古就有的创作交流方式,同时它也是一种表演的艺术,很少有人在生活中运用朗诵艺术进行日常交流。因此,朗诵艺术的传播收到了一定的限制,在大数据时代,朗诵艺术应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扩展其传播范围,通过也让更多的人在朗诵艺术的欣赏中收到美育教育。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可以打破面对面朗诵传播的局限。利用微博、微信、视频APP等一系列新媒体手段,在加速传播的过程中,也扩大了影响的范围。通过朋友圈转发、公众号推广或者关注等让朗诵艺术的美育教育可以打破地区、时空、年龄、身份等等的限制,唤起大众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

可以看到,全民朗诵和阅读的时代已经到来,借助新媒体传播的力量,更多地人可以在朗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未来朗诵的空间和平台会更大,国民能够在更大范围里收到美育教育的影响,从而能够让中华文化在一代代中得到传承。

五、结语

从吟诵到朗诵,从语言艺术到舞台艺术,朗诵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通过对美的传达和对美的追求,对人们进行了潜移默化地美育教育。在朗诵艺术的传播过程中,中华文化得到传承和推广,使更多人的文化素质、审美水平得到提高,也是更多青年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美育水平。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