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文学论文 > 正文

探究纪录电影《摇摇晃晃的人间》的成功之道

作者:史肖冠来源:《视听》日期:2019-08-20人气:2130

对于纪录电影来说,201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有44部国内外的纪录电影获得龙标,走进大荧幕的殿堂。其中有中外联合制作的《地球:神奇的一天》、《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关照慰安妇现状的《二十二》,关怀工人群体精神世界的《我的诗篇》以及反映残障女诗人余秀华情感世界的《摇摇晃晃的人间》。这些纪录电影均以高水平的制作和良好的口碑,赢得了不俗的成绩,《二十二》更是借助话题发酵最终囊括1.7亿票房,实现双丰收。《摇摇晃晃的人间》票房惨淡,只收获181.2万,但却以动人的故事、精心的制作、准确的发行荣膺了2016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最佳评委会大奖、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奖。本文将从《摇摇晃晃的人间》这一现象级作品制作的全流程探析纪录电影的成功之道。

一、选题:讲好“故事”,讲“好故事”

随着我国纪录片电影制作的国际化,“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讲述愈发重要。中国不缺乏“好故事”,关键是如何讲好“故事”,如何将中国故事成功推出国门。《摇摇晃晃的人间》在IDFA这一世界性纪录片舞台上得到了巨大认可,笔者认为该片在故事讲述上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故事的普适性

普适性,即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念。普世价值是一种可以超越语言、文化而为全人类共通的情感、思想、观念。《摇摇晃晃的人间》讲述的是一个意外走红的女诗人余秀华离婚的故事。故事中的余秀华由于脑瘫而走路摇摇晃晃,在父母的同意下嫁给了比自己大15岁的尹世平,从此开始了不幸的婚姻。作为这场婚姻的弱者,余秀华将诗歌作为自己内心表达的出口,偶然间走红于网络。成名后的余秀华更加坚定了挣脱不幸婚姻枷锁的信心,最终她不顾世俗的眼光,毅然结束了这段婚姻。

在这部电影中,女人是主角,自由是主题。其故事的核心是一个普通女人的内心情感,而不是一个诗人、残疾人的情感。导演范俭曾在访谈中坦言:“我要拍全人类都能够看得懂,内在的、本质的、有普适性的东西。”①在全世界范围内,婚姻与情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纪录电影《纳妮塔》讲述的是阿富汗女孩纳妮塔与家庭抗争婚姻买卖的故事,《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讲述的是一对韩国老年夫妇相濡以沫的故事,《离异》讲述了一个瑞典女导演将镜头聚焦于即将破裂的父母关系的故事。甚至在国内,《我只认识你》、《幸福定格》、《种植人生》、《从心所欲》等一批纪录电影都在关注婚姻与情感。《摇摇晃晃的人间》执着于展示人物内心,从真心与真情出发,探讨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命题,因而获得了国内外受众的一致好评。

(二)故事的特殊性

《生活万岁》的导演、《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执行总导演导演任长箴曾说过:“人是有双重属性的:社会属性和动物属性,凡是从动物属性切入的片子都特好看。”②社会属性即人物的社会标签,动物属性是人物的自然身份。《摇摇晃晃的人间》中,余秀华的社会属性是诗人、名人、残疾人,动物属性是妻子、女儿、母亲。故事讲述的特殊性就是注重人物的动物属性。在片中,余秀华直言:“所有的标签都是错的,带着一种歧视。”标签化是当前社会的普遍弊病,人们通常将个体归于具有同一属性的群体,而忽略其个体的特殊性。余秀华的诗歌代表作《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被很多网友认为是“荡妇体”,其本人也以“脑瘫女诗人”的身份为公众所猎奇,仿佛公众对于其标签的消费远远大于对于其内心的关注。但是导演范俭在选择故事的走向时,坚持以婚姻为经线,以家庭关系为纬线,淡化主人公的社会标签,将其还原为一个孤独的女人,以此穿织出余秀华对于丈夫的绝望,母亲患癌的无助以及对于精神自由的向往。

二、拍摄:“功夫在诗外”

(一)导演的能量密度

高晓松在《奇葩说》的演讲中提到:“能量密度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尺子。”纪录电影是对于生活素材的创造性选择,一个导演如何才能在平实流动的生活素材中提炼出人物的愿望与希冀,找寻到人物生命中的纠葛与矛盾,这些对于影片最终的呈现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能量要比较对等。通常来说,能量比你很强大的角色,你是很难拍到的他内心层面的。”③《摇摇晃晃的人间》的导演范俭从2007年开始独立纪录片的创作,无论是揭示现代都市欲望与人性的《的哥》,还是关注普通打工者生存困境的《吾土》,再到《十年·吾儿勿忘》对于汶川灾后家庭亲子关系的探讨,都显示出范俭对于家庭、人性以及生存的探索。十余年的创作经验,让其具有丰厚的阅历与敏锐的观察力。在《摇摇晃晃的人间》中,余秀华的语言和诗句所迸发出的生命能量是极强的,如果纪录电影的创作者没有和她均等甚至超越她的能量密度,是很难读懂她的情感困境和内心冲突的。影片多次出现导演与主人公直接对话的段落:在主人公低落时,导演会给以慰藉;在主人公无助时,导演会给予关怀。这部电影是创作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是处于同一舞台上的情感交流,更是两位能量相当的舞者的共舞。

(二)摄影师的现实穿透

一部纪录片的摄影师相当于半个导演。不像剧情片,纪录片的素材全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生活的转瞬即逝给纪录电影的摄影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瞬间的判断、准确的抓取、视听的准确。不仅要“拍到”,而且要在拍到的基础上展示人物关系与人物性格。《摇摇晃晃的人间》的摄影师薛明则遵循自己独特的拍摄哲学:少拍、多看、多听、多聊。“在现场我们经常花大量的时间和拍摄对象聊天,唠家常,打听他的近期生活安排。这样你知道的信息量就多了,根据他的生活安排,你再制定影片的拍摄时间和计划,做到心中有数。”④只有当摄影师与被拍摄者足够熟悉时,被摄者自然的状态才会展现,摄影师才可以在此基础上穿透生活的表象,对人物性格和关系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以准确的视觉语言去展示。影片中共出现两次余秀华与丈夫关于离婚的正面争吵。第一次争吵发生在室外,在这个段落中摄影师快速反应,通过一个全景的景深镜头将气愤的余秀华置于画面前景,将愤怒的丈夫和劝架的父母分别置于画面的中景和后景,而且前景与中景的距离较远,景深很大,可以清晰的通过画面上物理距离的隐示二人感情的疏远,又通过后景中父母对于丈夫的规劝,可以体现出父母对于二人婚姻的支持态度;第二次争吵发生在室内,在这个中景段落中,摄影师开大光圈,将焦点置于中景处的余秀华的背影,让其清晰可见。后景的丈夫处于景深外,模糊不清。背面的拍摄角度往往与观众是一种间接的交流,在保持神秘性的同时让观众更加着重于感受空间的情绪,从而对余秀华的不幸婚姻产生更大的同情,而小景深可以展示二人隔绝的情感世界,揭示二人离婚的本源。

三、剪辑:时间线上的再创造

(一)时间的重构

总体来说电影的时间分为放映时间、讲述时间、心理时间三种。放映时间即一部电影的物理长度,讲述时间是指影片故事的时间跨度,心理时间是观众对于影片的不同主观感受而产生的一种观念上的时间。

对于纪录电影的剪辑师来说,首先要考虑影片的讲述时间,就是要考虑影片素材的实际发生时间与素材在故事中的发生时间的关系。纪录电影发展到今天,故事化的讲述方式要求影片素材在确保真实性的基础之上,根据故事要素的必要顺序重新组织素材,以增强影片的趣味性和可看性,使观众获得更好的观影效果。《摇摇晃晃的人间》的开场便是人物的登台,先是在麦田中漫步的余秀华,到麦田中抽烟的父亲,再到厨房中忙碌的母亲和从田间归来的丈夫。人物依次呈现,清晰自然,余秀华出名之前恬静自然的生活得以展示。影片的第二个段落便进入余秀华成名后的生活。她忙碌于各大颁奖台与电视节目,与丈夫的矛盾逐渐显现,生活的和谐被打破。经过前两个段落,观众自然地看到了余秀华成名前后的变化,所感受到的故事发生时间也是顺畅、连续的。但是在实际拍摄中,导演坦言最开始出名前的生活是在出名后所拍摄的。为此,《摇摇晃晃的人间》的剪辑师范俭和马修做到了“素材为我所用”,所有的素材都要服从于影片故事讲述的需要,甚至可以通过改变顺序而达到时间的重构。

(二)形式的统一

这部纪录电影最大的特色在于余秀华的诗歌,诗歌作为字幕板的方式在影片出现了11次,而且每次出现都与余秀华当前的处境和心理感受契合。写意性的镜头结合诗歌的文字让这部纪录电影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诗意形式美感。这种形式在影片摄制的过程中导演就逐渐确定,然后根据诗歌中涉及的意象去拍摄或者设计相应的隐喻性镜头,在剪辑时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并且有规律地出现,就会形成统一的形式感。影片开头,金黄的麦田和着微风互相摩擦,摇摇晃晃的余秀华静静走过,伴随着她独特口吻的诗歌独白:“在月光里静默的麦子,他们之间轻微地摩擦,就是人间万物在相爱了。”文字渐显于麦穗之上,既交代了人物身份、季节特征,又给影片风格定下了基调。伴随着余秀华第二次说服丈夫离婚的努力落空后,她孤坐在莲池边发呆,“坐了很久,两块云还没有合拢。天空空出的伤口,从来没有长出新鲜的肉。”诗歌的情绪与人物的情感处境完全契合,二者琴瑟和鸣,共同作用于观众的心田。最终余秀华不顾世俗的眼光,勇敢地结束了婚姻。虽获自由,但内心仍在渴望真情与惧怕伤害之间徘徊,此时画面中出现了一缕蛛丝,恰似余秀华对于真切情感的理解,如此的渺茫但又有纤细的希望,“难道还有明天,可惜还有明天。”诗意表达,意味深长。

四、发行:节展认可与平台点映

近年来,随着纪录电影市场多元化与开放性,中国的纪录电影开始寻求国际发行,纪录片节展成为创作者寻求国际资源的重要路径,国内外比较知名的纪录片节有: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阳光纪录片节、广州纪录片节等等。《摇摇晃晃的人间》于2016年获得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影展(IDFA)的评委会大奖,积攒了良好的口碑。但囿于制作成本,纪录电影在国内的发行往往面临困窘的局面,其结果经常是“叫好不叫座”。《摇摇晃晃的人间》通过与大象点映合作,以圈层文化为基础,以众筹为保障,把对的电影带给对的观众,从而保持了较高的上座率。

《摇摇晃晃的人间》的成功为纪录电影创作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一部好的纪录电影在选题时应注重普世价值,从人物的动物属性入手,借助导演的个人能量与摄影师的专业观察,挖掘出属于影片的独特气质。反对单纯以票房论英雄的衡量标准,在艺术表达与商业发行之间寻求平衡,以国际化视野将中国故事传播到更加宽广的舞台。“功夫在诗外”,创作者只有不断增加阅历,丰富自己的人生厚度,才能更加透彻地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展示出生命的真谛。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