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新闻论文 > 正文

叙事学视野下的新闻经典研究 ——以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为例

作者:贾玉琦来源:《视听》日期:2020-01-16人气:1818

《红星照耀中国》是斯诺在探寻历史真相的好奇心驱动下完成的一部报告文学,追根究底、反复求证是斯诺坚持新闻记者职业操守的第一准则,亦在本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其文本叙事过程中,作者力图文字简洁、语言深刻,让读者能一眼了解这片大地上正在发生的中国故事,同时作者将自己在这次采访中兴奋与激动的欢快情绪用其独有的幽默方式传递给读者,每每阅读都让笔者产生身临其境的一丝亲切与欣慰。此外,作者在新闻作品中加入一些文学写作技法,亦更增添其阅读乐趣及审美价值。本文笔者将从叙事基调、叙事语言、叙事技法等方面分析《红星照耀中国》的文本叙事技法。

一、叙事基调:好奇驱动新发现

《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对中国当前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对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红军的强烈好奇共同驱动下的产物,这种对未知事物的浓厚兴趣与作者刨根问底的工作热情洋溢于全书每一章节。本书内容原是发表于报刊上的多篇独立报道,由作者整理成书后各章节间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精彩的叙事不断勾起读者对下文的好奇,欲一览全文的同时却处处与斯诺对历史的好奇同步。

在本书第一篇第一节《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中作者将自己对于红色中国的一切疑惑与想象全盘抛出,这些问题是本书的起点,亦构成对本书大体内容的总括。这些疑惑与悬念牵动起作者与读者的强烈好奇与求知欲,此类问题究竟是否有一个肯定的回答?若有,其答案若何?正是在这样好奇的驱动下,双方共同开启各自的探索之旅。在具体叙述过程中,作者多用预叙来营造叙事情节上的紧张与波动。预叙手法在激起读者新的好奇的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作者探索过程中发现新事物的激动,以及对前方旅途再一次未知的好奇。

比如在前往保安的路上,斯诺在和当地孩子们交谈中发现,这些小孩对于共产党员与资本家有简单化的认识并把红军称为“我们的红军”。这种对红军的高度认同令作者诧异不已,作者觉得这不是发自孩子们内心的声音,定然是出于别人对其的教导,但到底是谁教给孩子们的呢,作者在书中公开道出自己的疑惑,并表示直至遇到红区的教育委员徐特立,自己的疑惑才终然得解。此处山区孩子对红军的亲切称呼引起作者对红区教育制度与文化普及的强烈兴趣,而文末对红区教育委员徐特立的提及也激起读者欲细究详情的好奇心,这两种对即将浮出水面的未知事物的求知欲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对毛泽东的采访中,斯诺对自己刨根问底的求知欲有所交代,其中作者多次要求毛泽东提供个人传记,这一方面是源于报道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作者对毛泽东的个人历史充满好奇。

如此不断求索的精神一直贯穿于本书始终,在《别了,红色中国》一节中,作者行将离开红区之际依旧感叹“看到的太少了”。显然苏区这片神奇的土地有足够魅力不断激发作者去探索的好奇心,而作者所呈现的叙事文本亦有如此魅力使其如今仍受到读者青睐。正是由于好奇心的驱动,作者不断探究新的事物,挖掘其所以为此的深层原因。不断探索的精神让读者得以阅读大量精彩故事之余亦能对其做深入思考,红色中国发展过程及现状如何、在未来将走向何方,我们应当对其采取怎样的态度,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阅读本书之后得到启发。可以说,对于当时读者而言,《红星照耀中国》不仅是一本关于是什么的简单新闻作品集,而且对于每个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作出相关决策亦有重要意义。

二、叙事语言:简洁幽默韵味足

斯诺对红色中国的叙述多摒弃华丽的辞藻、精巧的修饰,文章多用短句且有不少口语,语言简单直白,力求读者一看就能明白,大量人物对话及自述也使故事简单易懂。同时,作者文风俏皮、语言幽默,经常拿自己“洋鬼子”的身份开玩笑,又不禁叫人捧腹开怀。但如此简练幽默的语言却不失深度,作者对身边所遇之事的深入思考同样出现在文中,读来仍觉回味无穷。

作者简洁的语言首先体现在对人物的整体刻画上,《红星照耀中国》中有不少关于人物肖像的描写,作者寥寥几笔即是一个活生生的形象。如第一次见到邓发时斯诺无比意外,“他把脸凑进我,露出笑容,锐利的眼光紧紧盯着我,把我的两条胳膊紧紧地握在他那双铁爪子中,然后摇摇脑袋,滑稽地撅起了嘴,向我眨眼睛!”①在如此简短的叙述中,作者将邓发的动作、神情、个性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一人物在本书中的出场并不多但无疑令人印象深刻:大方、热情、豪爽、有点淘气。作者简洁的语言随处可见,故事情节多以生活化的口语展开,如少年红军战士向季邦向作者郑重强调自己的名字并非他人误叫的谐音“鸡巴”,并请求斯诺在报纸上写到自己时不要把姓名写错,作者有如下表述,“我惊奇之下严肃地回答他,说我只叫他‘季邦’,从来没有叫过他别的名字,而且也不想叫他别的名字……在那个时候以前,我根本没有想把季邦写到这部不平常的书里来,但他这样一说,我在这件事情上就别无选择。”②作者这段表述完全使用直白的口语,读来就像在跟读者面对面聊天,其实这样的表述在文中还有不少,斯诺力图用简单的语言记录这段不平常的历史事实,以望更大范围的读者群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书中所写的真实历史。

文中亦多处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缓解阅读气氛,营造轻松的阅读环境,使读者情绪在阅读的过程中随叙事节奏推进而起起伏伏,以增强阅读体验。在本书中,作者多次使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制造一个个笑点,东西不同文化的碰撞中,这些独特的语言显得友好而落落大方。如受到安塞一贫农会主席刘龙火的热情招待,作者为自己食量惊人一阵歉疚过后又很快释然,因为直到他的主人刘龙火吃完,斯诺依然在别扭地摆弄自己那一双看似简单的筷子。再如,躲过国民党民团的重重关卡后,斯诺对周围的变动十分敏感。进入保安时,作者遇到红区的游击队员正常操练,第一次领略游击队员厮杀呐喊的训练课程后,斯诺被战士们吓得后背发凉,并承认用这种方式来恐吓敌人“非常有效”。上述举例中,筷子、厮杀呐喊的军事训练都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特色,对于筷子,作者虽不是第一次接触,但却用不习惯。对于自己在不同文化交流中出的洋相,斯诺自觉乐在其中并愿意将之与读者分享,足以表现斯诺的坦率、大度。

如此简洁幽默的言语使读者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轻易理解文本内容,然而其幽默简洁自有深意,并不只为简单取悦读者。在斯诺细腻的笔触下,处处皆彰显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与时代背景,这样自有其指向的语言使整个文本被赋予新的内涵,每次读来都令人回味无穷。

三、叙事技法:镜头特写巧对比

对生活细节及真实场景进行刻画时,斯诺往往从某一角度出发选取一个固定的点将之放大、细细描绘,这有些类似于摄影艺术中的特写技巧,通过拉近镜头与所拍摄对象的距离对其局部精心渲染,以加深读者对所强调事物的印象③。另外作者在书中大量使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或一事物的特征,在描写红军长征的章节中,斯诺亦采用一定量的想象来表达国民党普通士兵的心理,这些或实或虚的技法均为本书审美需求与艺术价值注入新的活力,为读者带来别样的阅读体验。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有不少关于人物及场景的描写,在表现人物特征与其所处环境时,作者大量借鉴镜头特写来勾勒细节,以使读者多方面了解新闻本事。这些刻画大多细腻优美、言语考究,读来别有一番情趣。如在采访毛泽东的间隙,斯诺记录下主席夫妇的举动:看到蜡烛旁一只色彩斑斓的飞蛾即将死去,夫妇俩兴奋地叫起来,同时附过身去将这只彩蛾的羽翼轻轻夹进毛泽东的一本书里。类似的描写还有很多,这些抓取的细节在丰富人物形象与再现场景真实之外让人感到一种别样的美,这是属于报告文学的魅力,同样也是斯诺娴熟写作技法所独有的。

此外,利用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来叙述新闻事实是斯诺的惯用方法,本书中使用最多的是对比手法,作者多是将红色中国的事物同国民党统治区两相比较,从而得以在整体上展现红区的精神风貌与内外政策。书中有多起两者之间的对比,如毛泽东在街上同农民谈话时不带一个警卫,蒋介石每到一地随即全城戒严;红军未来之前陕北一片地狱惨象,长征之后当地农民生活无优且高度自尊;红军士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国民党士兵懈怠懒散,厌恶内战……作者亦将红军长征同汉尼拔与拿破仑远程行军作比,以此说明红军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最伟大的远征。在有关长征的章节中,作者对交战双方的各自状态有精彩描写,由于无法采访当事人,斯诺对国民党普通士兵在作战时的心理活动大胆想象,这一做法合乎事情发展的大致走向,也为新闻报道的情节展开添彩不少。在作者笔下,看到卢沟桥上英勇无敌的30勇士,国民党守桥士兵吓破了胆以致不敢开抢。合理适量的想象在新闻报道的可接受范围之内,且作者用明显字眼注明这是自己的客观猜象,为这一章节的叙事增添阅读趣味性。

细节抓取结合对比想象使新闻形象的呈现更为生动具体,特写镜头在拉近作者与写作对象距离的同时,也拉近读者感知文本对象的距离,使形象更具立体感,从而起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作用。同类事物两相比较使读者对作者想要强调的事物认识更为清晰具体,通过合理适量的想象可以弥补采访不足的缺憾,注明其出处而不误导读者亦可见斯诺高度职业道德操守。

斯诺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不断探究新情况、新问题,对于已知的事实若还有存疑处亦必非刨根究底不肯罢休,在此等探究精神的支撑下,《红星照耀中国》叙事完整、透彻,环环相扣而关联性强。同时,作者简洁幽默的语言、多种写作技法的运用,使文本可读性强、易于理解又不失其深刻内涵,作者独特富有魅力的叙事风格使此作一次次被读者重新翻阅,在时间的考验中其经典价值愈发显要。

总之,讲故事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一项基本职业技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如何讲好新闻故事,传播现场声音,是值得新闻媒体从业者毕生追问并不断求索的时代课题。斯诺无疑是位善讲故事的大师,《红星照耀中国》也是讲述好故事的典范。如今,新闻传播事业已与当年大为不同,新闻报道的写作环境与写作标准也因时而变,但新闻传播事业终究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单一媒体或是多媒体,其本质总归不变。如何讲好新闻故事,传播自己的声音,应当是新闻媒体工作者要考虑的第一要务。回顾过去可以对我们当前的工作有所启发,斯诺及他的传世作品告诉我们,作为新闻人,除了要有探寻真相的信念与勇气、广博多元的知识见地,在新闻报道写作如能合理把握叙事基调、灵活使用叙事语言、创新采纳独具特色的叙事技巧,可以为我们的作品增色不少。


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