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中国古代文论的雅俗观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原创日期:2014-05-29人气:4543

一、中国古代雅俗观的产生和发展

重雅轻俗,严雅俗之辩,在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什么是雅文化?什么是俗文化?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以静为雅,以动为俗;以庄为雅,以谐为俗;以虚为雅,以实为俗。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等,为发现“雅”“俗”这两个字,到春秋战国时期,《论语》、《诗》等典籍当中出现了“雅”字及其相关概念,但是“俗”字还是没有发现。这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当时文化是贵族阶层的东西,是贵族们所涉及的,而广大劳苦人民还处于蒙昧的状态,在思想意识上,在文化层面上还无法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因此,贵族阶层的“雅”及其相关概念出现了,而代表广大奴隶阶级、平民阶级的“俗”字还没有与之相对应。当文化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后,社会的经济、政治也有所进步之后,广大民众才能够参与到文化这一内容当中,才能够有机会与文化相联系,也只有当广大民众与文化有所联系,其聪明才智才能够被挖掘,文化风气也会有所转移,从而使得与雅相对应的俗出现,并不断的发展、繁荣。

据记载,“雅”与“俗”这两个概念相对应,首先出现于汉代,且认为雅俗两个字都出现与东汉。先秦时代没有明确的雅俗对立,但当时的雅却有着其他的对立面,如雅和郑卫的对立。当时,秦汉的音乐由两个系统,一个是太常乐系统,一个是乐府系统。太乐令丞所掌的是宗庙音乐,所以被视为雅乐,而乐府所掌的音乐是其他种类的大多为新出现的音乐,因此叫做郑卫。又由于郑卫因为是出自民间的新的音乐,常被看作是淫乱的音乐。雅与郑,雅正与淫乱,相互对立,从此,音乐被分为雅和郑两种,也就不断有雅俗观的产生与发展。

除音乐当中雅郑的对立之外,雅还有其他许多含义。如“雅言”,雅言是指有出处的较为古典、较为典雅的语言,这种语言主要应用于当时的贵族阶层,从而赋予了其较强的权威性与较为规范的标准性,甚至雅言在当时被视作是士大夫的规范语言、标准语言,此处的规范与标准,主要指其内容的规范与标准,有别于今天语音的规范与标准。如雅被上升到道德境界高的人,尤其指那些通过礼仪而达到的较高的道德境界,如《荣辱》当中的“君子安雅”,这里的雅则与安相呼应,主要指的是修身方面的雅,是一种涵养,是通过对礼的不断追求、不断修养而塑造出的。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了“礼”与“俗”的相互对立,这在后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演化为士大夫阶层和民众阶层、庙堂音乐与民间音乐、雅的文化与俗的文化、庙堂之上的文化和民间当中的文化之间的相互对立关系。

雅俗观念与文学批评之间的联系,从魏晋以后开始。雅的观念一直在不断的变化,魏晋时期雅的观念就与秦汉时期有所不同,唐宋时期的雅的观念又与魏晋时期有着极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终究其原因在于文人这一阶层的变化。魏晋隋唐时期的文人多出身于士族,宋代时期的文人则多为庶族出身,其后随着学习发展不断文官化。换句话说,雅俗的审美观念是与其文人的出身阶级有着密切联系的,是随着其出身阶级的变化而变化的。

雅俗文化的相互对立,从侧面体现了社会阶级的不同,将文化打上了深深的阶层烙印,具体来说是社会上下阶层的相互对立,是社会精英与社会普通民众之间的相互对立。在传统的社会观念当中,那些被文人、被高级知识分子所热捧的往往被视作雅,而广泛流行于广大民众的则往往被视作俗,这就将雅与俗对立了起来,并将雅与社会当中较为高级的阶层联系了起来,将俗与社会当中较为低级的阶层联系了起来。作为被较为高级的阶层所推崇的雅文化,自身就包含了一种较为优越的自豪感,所以往往将被社会上较为低级的阶层所广泛接受的俗文化给予压制与鄙视。这是从其主体上来说的,如果从地域上来进行划分,则雅文化往往出现在政治、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地带,如都城等,而那些所谓的俗文化则较多广泛传播与地方,如小县城与小村子当中。

从古至今,文化雅俗观的发展一刻也没有停息,发展至今,不论从内容上还是从种类上都已经十分丰富。但不管其发展过程如何复杂,但总体来看,就中国文学的发展来看,其雅俗观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某些文学内容某个时期被视作俗文化,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其自身成为了雅文化。这种变化的不断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是大的基础与前提,而具体来说,文人思想的进步与开放对其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没有文人的才华与思想,就没有雅俗观的不断演进与发展。

二、雅与俗的区别、联系

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一直都存在着雅俗文化的分别,一般来讲,古代所说的雅文化只存在于社会上层,并且在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俗文化则与之相反,更广泛的存在于社会的下层。

对于雅文化、俗文化我以为要有具体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并不是谁家固定不变的专利。不要忘记,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为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此外,如《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京剧、越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应该说,不论大众的还是精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俗”和“雅”。都有自己从低向高、从浅入深、从粗到精的发展提高问题。
  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都是如此。
  “雅”或“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精英或大众)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

从本源上讲,雅俗间的区别,跟先秦的 “君子”“小人”之别关系甚为密切。君子与小人,是就人的品性进行划分,而雅俗的区别则注重点在人的情趣上。孔子骂人,就径呼之为“小人”,还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名言。最古老的君子的含义,主要指受过教育且有良好品德的人,而一般百姓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而也跟那些无德之人被并称为“小人”,这样的划分方式,带有儒学伦理文化的色彩,但对后世中国的文化心理影响至为深远。从东汉直到魏晋时期,士族兴起,九品中正制作为选官的标准,对人品的要求最为关注。于是品评人物,成为当时十分重要的带有政治意义的活动,当曹操被评为: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时,他本人即大为高兴。刘备听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指刘备)与操尔”时,因为担心曹操看透了他的心思,竟至于手足无措,筷子落地。在名士追求玄远之旨的风气驱动下,魏晋时评人,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清”“浊”论人,若被许有“清气”,有“清神”,能“清谈”,那么,就有资格入“清流”,成为上流社会中受人尊重之人,否则,若有“浊气”,则纵有天大的本领,也不会被上层“清流”接受。这其实是在气质层面的雅俗意识。

由于最初的雅俗之别,就已经把 “义”和“利”牵扯进去了。因此,后世在论雅俗之别时,义利态度成为一种很重要的衡量指标:重义之士,即为雅士;重利之人,即是俗人。在以农为本的思想下,重农轻商在封建社会保持着其一惯性地位,因而,以谋利为主的商业活动,自古就被视为俗举。唐代科举考试中,商家子弟跟市井之徒一样,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白居易还专门为这些写过文章,为之鸣不平,但并不能动摇传统的社会基础。宋代时,城市经济不断发达,商业活动也越来越繁荣,雅俗之辩也日益激烈。宋代戏曲《宦门子弟错立身》中,对儒生爱上唱戏女进行嘲讽,很能说明问题。而且,雅俗之别,还促使宋代文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些正统文人,为了维护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不断地对当时新起的俗文化样式进行排斥和打压,而且还一而再再而三地为“雅”文化树立标准,希望借“圈定”雅文化以达到与俗文化相区别的目的。结果导致“雅”文化因受到禁锢而日益僵化并衰老。

例如:“真趣”匾为清代乾隆皇帝所书,悬挂于苏州狮子林真趣亭内,匾的中间最上方刻有一方“乾隆御玺”朱文印。《苏州园林匾额楹联欣赏》一书中有记载曰:“1765年,乾隆三游狮子林,见石峰俯仰多姿、石洞剔透空灵,环境优雅静穆,写下《游狮子林即景杂叹》七绝三首与七律一首,并赐此‘真趣’匾。”有关乾隆当年恩赐此匾的故事也非常有意思。乾隆巡视江南时,曾多次与众臣子同游苏州,当然也少不了狮子林。据说,有一次,他见狮子林中假山堆叠、池水清幽、小桥别致、曲径回转,兴之所至,挥毫写下了“真有趣”三个字。随他一同游园的大臣、园子的主人黄熙感到这三个字过俗,却又不好明说,灵机一动,当即跪奏,乞请乾隆将其中的“有”字赐给自己。乾隆很快就悟出了黄熙的意思,当即说“真有趣”三字去掉一个“有”字后正好与宋人王禹偁的诗句“忘机得真趣,怀古生远思”的意境相合,便钦赐黄熙“有”字,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这块“真趣”匾。乾隆题“真趣”匾的故事,提醒读书人在作书的时候都应该小心谨慎、仔细推敲,否则有时虽然只是一二字之差,但学养、味道、情趣却已是雅、俗不同了。

三、中国古代文论雅俗代表作

1、雅文化的代表作《诗经》

由汉至唐宋,再由唐宋至明清,中国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正统文化,不仅融化了汉民族的历史,也融合了其他民族的历史,成为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的核心内容,《四书五经》是对中国儒家文化主流的最经典的概括。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文化传统,渗透进中华民族子孙的每一个毛孔,影响至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封建社会以后,中国的专制集权逐步发展,帝王开始控制人民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对文化的控制。于是,雅文化成了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文化,是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言人《论语》、《孟子等逐步受到推崇》,成为学生必学的内容,一些描写市井百态的小说却被贬为俗文化而受到压制。

孔子的得意弟子仲由,因其早年家贫,自己常常采摘野菜吃,但是要从百里之外背着粮食回家孝敬父母。其母亲过世之后,他当上了高官,在去楚国的路上,他的随行人员众多,粮食万钟有余。他吃住豪华,但是却常常思念父母双亲,并且感叹:“及时我想吃野菜,为父母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夸奖他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前尽力,死后思念哪!”儒家的文化在古代一直是雅文化的主流代表,被人们广泛推崇。

2、俗文化的代表作

步入封建社会的后期,由于社会的弊端暴露的日益明显,俗文化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其中的代表作就是《金瓶梅》以及《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俗文化的代表作是由于其被认为是一个任何人都能够看明白的爱情故事,并且是悲剧,这样的的结局使人们会为了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未能进入婚姻的殿堂而感到惋惜,为木石姻缘比不上金玉良缘而痛惜,为林黛玉的遭遇而流泪。当然还有对聪明绝顶的王熙凤的怨恨,对那始终不偏袒林黛玉贾母的责怪。《红楼梦》一书许多描写具体到了当时现实的生活当中,写到了关于贾府的吃喝拉撒睡等“粗鄙”的方面。另外还有对于焦大骂街、薛蟠抢占民女且伤害人性命却依然没有收到法律的惩罚、贾琏偷情、王熙凤与小叔子勾三搭四,这些都把俗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两本书在当时是都被列为禁书的,因为他们和传统的道德礼仪格格不入,彻底颠覆了封建礼教,给统治阶级以精神上的痛击,传统的雅文化遭到了最严重的打击。

四、总结

从古至今,文化雅俗观的发展一刻也没有停息,不论从内容上还是从种类上都已经十分丰富。但不管其发展过程如何复杂,雅俗观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雅俗观对于理解古代作品的背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衡.怎样区分低俗、通俗和高雅[J].当代江西,2010(10)

[2]范玉吉.何为高雅趣味?谁的高雅趣味?[J].学术界,2007(1)

[3]郭德茂.雅俗观论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9(4)

[4]凌郁之.论文学雅俗观——以宋代文学为中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5]肖赞成,艾晶.论钟嵘的雅俗观[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8)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