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公益微电影创作误区及出路——传媒论文

作者:徐莹来源:《传媒》日期:2015-04-19人气:1267

微电影从出现至今,短短几年便呈现出极其蓬勃的发展态势。据第2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发布的一份《2013中国微电影发展报告》估算,未来五年内,中国微电影行业的产值可达数百亿元。2013年10月,首届中国(杭州)国际微电影展隆重举行。在这次微电影展中,“公益”二字贯穿始终,特地设立了“十佳公益微电影”、“优秀公益微电影影响力奖”、“公益微电影推动力奖”等公益奖项。在参赛的2000多部作品中,公益类作品数量仅次于剧情类微电影。以杭州“最美司机”吴斌为蓝本的公益微电影《1分16秒》获得了组委会特别奖。这部时长26分钟的公益微电影一经推出,便感动了无数的网友。在长达几十页的网友留言中,98%的网友表示很感动,感动到哭。

公益微电影说到底就是公益广告,而公益广告就是一种社会营销,社会营销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普世价值,比如人文关怀等。微电影的平民化和现实性使得其与当下社会的关联非常紧密,那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焦点、热点话题都能成为微电影创作的素材,从而使“微电影在传播形态上实现了从个体私人领域到公共领域的跨越,成为一种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流、表达的个性化影像载体”。 那些在网上有着良好口碑的公益微电影,大都超越了人们对公益的刻板印象,涵盖“从家庭亲情到社区互助,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情感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曾引起公众巨大反响的小悦悦事件,就直接催生了《让人间充满爱》等10部广州高校大学生自导自演的公益微电影,呼吁人们“拆掉心中的墙、拒绝冷漠”,得到众网友和媒体的称赞。系列公益微电影《寻找失去的孩子》就与微博打拐公益行动直接相关,以微电影这一时尚的形式,聚焦被拐卖儿童和失子家庭的痛苦,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打拐行动中来。正如“宝贝回家公益网站”的主题曲《别让妈妈的世界泪雨飞》的MTV所展示的,“岁月稀释不了亲情的血,距离分不开相拥的心,风雨挡不住寻亲的脚步,山河拦不断团圆的信念”——一行行摄人心弦的字幕和“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帮助宝贝回家”的倡议引发了全社会对被拐儿童的极大关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成立、公安机关“专项打拐行动”的展开,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江西卫视《妈妈来了》等知名节目的响应……给成千上万因丢失孩子而破碎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可见,公益微电影已经成为主流价值观构建的新生力量,成为净化社会风气、宣传行业规范的一种有力手段。

尽管公益微电影的创作形势喜人,佳作频现,但是存在的问题也相当明显,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公益微电影的艺术质量和传播效果,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公益微电影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情节设计平淡,缺少戏剧张力

许多公益微电影给人的感觉是:公益味有余,电影味不足。如《三个儿子》讲述三个热心公益的年轻人去养老院看望老人,故事情节非常简单,能让人有所震撼的主要在于三位老人的“回答”,但是三个儿子的所作所为显然表现得过于单调了——他们只是坐在老人面前,听他们说话、帮他们理理衣服、擦拭眼泪……该导演的另一部作品《三个爸爸》,在创作手法上与前片如出一辙:爸爸们去福利院看望脑瘫的患儿,给他们带去很多玩具,并不时地抱起小孩们玩亲亲……也许在现实生活中,这三个“儿子”和三个“爸爸”的确就是这么做的,日复一日重复着简单琐碎却充满温情的事情,但就艺术表现而言,这样的情节显然缺乏感染力和艺术张力,总给人缺点火候的感觉。也就是说,当这些真实的事件作为艺术表现的素材呈现在艺术作品中时,它必须有所处理,有所转换,在真实的基础上有一个艺术化的表现。正如著名学者陈晓云所言,“所有媒介都有长处和局限。并非所有让你觉得感动或震动或轰动的人或事都可以转换或直接转换成电影叙事。电影叙事的核心仍然与‘戏剧’相关:外在的戏剧冲突,或,隐含的戏剧张力。”所以,即便是那些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如果要通过影像艺术表现出来,“戏剧性”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对其度的把握至关重要,既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过于夸张。

网络、手机等的“微”视窗特性决定了受众更看重是否有一个好故事。但微电影篇幅短小,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抓人眼球、感动观众并不容易。著名导演张元曾说过:“短片有时候比长片更难拍摄,因为在一个小故事里同样需要铺垫、转折和高潮。有没有故事的迭起是一个好故事的关键,然而,篇幅短小难以承载,导演必须有功力才能完成。” 

那些有着较好反响的微电影,无不有一个或感人或富有张力的故事。如杭州2013年年初推出的公益微电影《遇见》,讲述的是全国劳模、杭州28路公交车司机孔胜东坚持义务修车的故事。影片从一个小时候家住百井坊巷的孩子的视角展现出孔胜东26年来不断的坚持。在孩子的娓娓叙述中,记忆中的画面与心路历程交织呈现,成长的足迹与人性的美好清晰可见。另一部公益微电影《迫在眉睫》则是根据2009年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一位来自金华磐安的父亲在杭广“交通91.8”听众热线(知名主持人于虎主持)的全力协调下,及时救治了自己仅6个月大、因患肺破裂而生命垂危的儿子。两部微电影均由主要当事人亲自出演,一经推出就引起热烈的反响。《遇见》在网上的点击量一天之内就突破2000次,《迫在眉睫》推出一个月就达到9万余次的点击量。又如曾获“优秀公益微电影创新奖”的《疯子》,虽然时长不到7分钟,却让人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危害刻骨铭心。最后那句:“燕子……爸爸帮你……把车给……挡住了……”的话,配合闪回技巧的运用,让“疯子”的举动有了足够的情感支撑,一个比正常人更正常、更伟大的“疯爸爸”的形象异常鲜明。

(二)公益理念流于形式,缺少感人细节和实质性的努力

公益微电影《星星的孩子》是一部关注自闭症儿童的微电影。拍摄手法比较简单,实际感觉远没有宣传得那么感人,只是用字幕在反复强调“我们与他们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平行的,没有交集”……片子在反复强调“他们”与“我们”的不同,却缺少如何走入他们内心、真正让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找到沟通点的努力,即片子太过于强调不同,而缺少了面对不同的态度。这使得公益的诉求流于表面,除了反复出现的蓝丝带和结尾放飞的孔明灯这些符号化的形式,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努力和作为,这是作为一部公益微电影的最大欠缺之处。这样的问题在同类公益微电影创作中不在少数,包括一些获奖作品。如同样关注自闭症患儿的微电影《会唱歌的鱼》,虽然总体风格比较清新,突破了人们对“公益”的刻板印象,但是整个片子节奏缓慢,细节也不够丰富,展示母亲为小鱼的成长付出的艰辛和痛苦的场景少得可怜。所以这位母亲最后情感爆发的段落虽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从情感逻辑上看,难免显得矫情和隔靴搔痒。我们无法指望观众花将近35分钟的时间去坚持看完一部节奏缓慢、流于形式又缺少感人细节的公益微电影。这让我想到常被人诟病的主旋律影片。我们不能因为它们的主旋律或公益性而降低它的审美标准,尤其是对细节和故事性的要求。相反,正是因为它们的主旋律或公益性才更需要有丰富的细节和吸引人的好故事去改变观众对此类影片的刻板印象。与一般影片相比,它们的细节应该更丰富,故事性应该更强,在观赏性上所下的功夫应该更多。

(三)结局过于写实,容易引起负面效应

根据网络真实故事改编的《三轮车老人》(张家界人民政府出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拾破烂的老人好心救起了一个晕倒在路边的行人,将她送往医院并为其垫付了医药费,可寒心的是被救者醒来后不但不感激他,反而倒咬一口,将老人告上了法庭。由于没有证人,也没有证据能证明自己是清白的,老人败诉了,不得不把家里一年来辛辛苦苦积攒的两万元钱赔出去;老婆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在一通埋怨之后愤然离家出走,不料在途中发生意外,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在地;过往行人来去匆匆,却无人停下脚步施以援手。老伴最终死去,只留下残疾的女儿与他相依为命……如果这仅仅是一个网络视频短片,旨在呈现故事的原委,告诉人们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那么如此创作无可厚非。但如果作为一部公益微电影,止步于此,显然是不够的。弘扬真善美,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这是所有公益微电影的天然使命。悲剧性的结尾固然能让人震撼,但正能量的东西也必不可少,如动用艺术的手法,在这个凄凉的结尾之后来一个导演理想中或期待中的结尾——三轮车老人的故事最后被网友发现,在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老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向这位老人和他的残疾女儿伸出了温暖的手……总之得让观众看到一线光明的东西,看到“好人终有好报”的结局——尽管这样美好的结局并不一定总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但作为一种艺术虚构、作为一种人们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是可以的,也是符合公益微电影的内在诉求的。

所以笔者认为,这部公益微电影在创作层面应该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虽然人们都赞同“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的力量或给人的震撼往往是其他结局无法比拟的。如果老人的悲剧能够引起广大观众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进而对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有所反思,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自然是最理想的艺术效果。但现实并不乐观,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网络视频的观看者文化水平和媒介素养并不高,未成年人或年轻网民所占的比例相当大,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这些群体很可能只观其一,不思其二,只看表层,不作思考,这样一来,很容易在观影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世界人情淡薄,好人没好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后还是少管闲事为妙!即便对那些成年观众而言,这样过于原貌呈现的凄凉结局,也会让他们心生寒意。一旦面对同样的处境,一想到片中老人的悲惨遭遇,难免产生顾虑,做善事的念头很有可能被影像中的一幕幕所击退,而成为一个冷眼的旁观者。果真如此的话,这部公益微电影的价值不仅没有实现,反倒起了反作用。如此效果显然与作为创作者和出品人的张家界政府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显性(有意为之)的传播功能未必总是考虑潜隐(无意为之)的传播的功能。”这是罗伯特·默顿说的话,实际上,他的意思是,传播的实际结果并非总是有意为之的。实际效果与初衷相去甚远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方面,公益微电影《路过》对结尾的处理比较可圈可点,既有现实的残酷,又有理想中的美好,值得很多创作者借鉴。

二、公益微电影优秀案例分析及启发

《三克的梦想》是一部儿童励志微电影,讲述了山区孩子的小小梦想。片子虽然有点长,节奏也不那么紧凑,但是一幕幕纯朴的画面和写实的场景,很自然地把我们带入小男孩的世界,让我们心生丝丝感动。尤其是为汶川地震募捐的那场戏,小本对乒乓球和“球拍”依依不舍的神情,那迟迟不肯放松的小手,真的戳中泪点,让人为之动容。小小的梦想,善良的孩子,贫困儿童是如何面对苦难和困境的,引人思考。这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伊朗影片《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该片导演马基德·马基迪曾有过这样的自述:《小鞋子》是真人真事带给我的创作灵感,只不过我把现实中的兄弟俩同穿一双鞋改成了兄妹。影片想表达的是贫穷之外的另一种意境——孩子是如何去面对和理解贫穷的。最终我找到的答案是——再苦再穷的人都有希望和光芒,他们其实是非常乐观的。不难发现,《三克的梦想》中好几个场景的设计都有《小鞋子》的影子,如小本在水边追逐落水的乒乓球、结尾妈妈竹筐中的球拍等,一样贫困的家庭,一样懂事的孩子,一样小小的梦想,一样并不奢侈的愿望……在公益微电影中,这算得上是一部佳作。

《人生没有橡皮擦》虽然是一则挪威的公益广告,但它对我国公益微电影的创作很有启发。两分钟左右的简短篇幅,却传达了非常深刻的意蕴。该片充分运用了影视语言中色彩的表意功能,呼吁父母要多花点时间陪陪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的人生画卷中,童年部分是彩色的,因为有妈妈的笑容;随着成长,色调变成了黑白,孤零零一人,没有父母陪伴的生活没有了色彩……结尾出现了一个橡皮擦,擦掉孤独,擦掉寂寞,再次回到童年,回到孩子写作业的场景——这回背后有父母相伴,一家人其乐融融……这部公益广告的寓意是:人生好比画画,色彩和人物决定了人生的丰富程度;但两者又有不同,画得不好可以用橡皮擦擦掉重画;但是人生没有橡皮擦,错过的时光无法挽回,更无法弥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父母一定要挤出时间,与孩子共同成长,除了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外,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情感,让他们在家人的关爱中幸福地成长。

微电影《种子》是台湾国贸局为推广绿色贸易而制作的,描述一个年轻的工程师阿贸,正为自己的工作无益于社会与人类而苦恼时,无意间与神秘女子小绿超时空相遇,小绿对未来美好环境的执着追求,使阿贸萌生了不同的生活目标。在小绿的启发和鼓励下,阿贸重拾希望和信心,回到公司,带领团队研发起改变世界的绿色产品来……阿贸与小绿的相遇寓意深长———绿色环保是当今人类最应该送给未来的礼物。影片制作精美,有广告效应更有艺术水准,被网友力挺为“完美的微电影”。其完美在于剧情单纯得似牧歌、似短诗,镜头清新唯美,寓意绵长,是公益广告与诗情画意结合的有益尝试。

    2013年10月,在“廉石之光”苏州银行杯廉政微电影(微动漫)创作展评中,也有一些佳作涌现,如《税缘》,陈可辛的电影加上邓丽君的歌曲,经典的《甜蜜蜜》让“税连两岸,缘系昆台”有了别样的情感和味道。虽然仍旧是税务题材,但明显要比同类微电影拍得有特色,第一人称的叙述加上一段朦胧的情感故事,拉近了影片与观众的距离。开放式结尾更给观众一种想象的空间,类似电影《甜蜜蜜》结尾的偶遇。如果能够在故事设计上更花一些功夫,令剧情更为丰满,多一些咖啡杯似的精致和情调,便可赋予常规的、容易拍成浓重说教味的税务题材以一种清新的文艺气息,传播效果会更胜一筹。另一部由苏州市姑苏区纪委监察局等纪委部门联合拍摄的《重阳》,也有不俗的表现。主题曲《重阳》由该片编剧兼导演朱勤农自己作词,由苏州深度音乐工作室原创,歌曲很能打动人,也符合影片的基调。身患癌症晚期的老母亲举报自己当局长的儿子,看似不合常情,却能引发那些受贿人的家属的反思——廉政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家人的共同努力和督促。老母亲说:“以前你来看我的时候,拎了点水果点心,东西虽然简单,可是妈妈心里高兴;后来啊,你就拿来了虫草燕窝,妈妈心里就担心;现在可好了,把钱都送来了!”儿子说:“妈,我已经敬业奋斗了几十年了,如今却已经到头了,再没有什么选择了,到时候人家还会叫我孙局长吗?我这价值何在啊?”(这似乎说出了很多受贿人的心声!)老母亲的回答是:“价值?你的价值是拿金钱来衡量的吗?!”其实,重阳节不是把老母亲接到高档别墅住就能让老人家开心的,老人家更希望看到的是儿子的正直和踏实!局长的内心百感交集,那本被妻子扔掉、又被手下捡到并念给属下听的日记本,记录了自己三十多年来的奋斗和理想,可是自己现在,却正走在接受纪委调查的路上……以此种方式来传递廉政理念,无论从立意和表现方式,都值得同类创作者学习。

三、恶搞经典——一种值得尝试的公益微电影亚类型

网上人气颇高的“胥渡吧”推出的一系列恶搞微电影,算得上是公益微电影的亚类型或奇葩,它们颠覆了“公益”一板一眼的正统形象,通过对经典的恶搞,传达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诙谐幽默,寓正于谐,挖掘并制造出经典影视作品的另一种公益价值。

如今年年初的《来自星星的梦想》,就紧扣当时全民追韩剧的风潮,利用《来自星星的你》的超高人气,对大众耳熟能详、有着全民记忆的影视剧来了一次恶搞。虽说是恶搞,却不乏正能量。《还珠格格》、《甄嬛传》、《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红楼梦》、《射雕英雄传》、《包青天》、《武林外传》、《人在囧途之泰囧》等影视剧悉数登场;如来、观音、尔康、永琪、容嬷嬷、甄嬛、小燕子、皇阿玛、许仙、唐僧、林黛玉、包拯、黄蓉、宝宝、佟掌柜……各路名角一一亮相,讲述着各自心中的梦想。虽说全片充满了戏谑恶搞之味、让人捧腹大笑,但网友的才华的确令人惊叹!

这些梦想是如此崇高、励志和正能量,处处体现着中国梦的精气神,对和谐社会和温暖人生寄予了厚望,其对大众的“劝导”效果远远超过那些正儿八经的公益微电影。该片中精彩的台词不胜枚举,如“人生苦短、必须性感,彪悍的人生是不需要解释的!”“我希望有好多好多的钱、好多好多的房子;希望中国足球早日赢得世界杯,为国争光上头条”;“我希望再被妖怪抓走时,能够大喊一声都敏俊xi救我!”“希望全国的房价可以降一点,再降一点”、“希望上海不再堵车,出租车招手就停”、“希望再也没人酒后驾车,人间没有冷漠的车来车往!”、“希望中国的饭馆里再也吃不到地沟油”、“希望以后城管不再打人,小偷不再偷东西”、“看到跌倒老人就去扶,共建和谐社会”、“希望大家勿以善小而不为,传播正能量从小事做起”……借剧中角色之口,说出老百姓的梦想,也对社会的不良风气给予了讽刺,改变现状的希望非常强烈。该视频还紧跟社会节奏,充满时代气息,对社会流行现象也是信手拈来,如卖萌自拍、迷信星座、热衷网购等;而“小观,别闹!”“亲”、“说得好,给你们点赞”“关你鸟事”等时下流行语,更是狂接地气,让人倍感亲切。不过如来佛祖最后总结的那句话还是把很多人从遐想中拉回现实:“至于各位的梦想,还是跟着都教授回另一个星球再说吧!”——看《来自星星的你》远比那些梦想更要紧,更容易实现——全民追“星星”的火爆之景不言自明。既折射现实,又寄予希望,如此公益形式还真值得尝试。

四、总结

与以影院消费为主体的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更多地依赖于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终端,所以我们必须基于这些新媒体的特点来探寻公益微电影的创作之道,使其公益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1111.html  《传媒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