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对左江壮族民歌中原生态情歌的透视和思考——音乐论文

作者:李德彪来源:《北方音乐》日期:2015-05-13人气:962

一、引言

广西民歌内容十分丰富,形式种类繁多,歌中糅合了当地区域的语言、文化、精神,而且经过对民歌演唱的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之后,广西民歌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广西民歌中,壮族民歌尤为突出。一直以来,壮族就是一个喜爱唱歌的民族,素有“歌海”之称。虽然壮族歌曲不仅种类繁多,风格朴实自然,且曲调十分优美,但是对于壮族民歌的较完整的研究还是比较欠缺,如骆越社会遗留下来的龙州壮族旦歌,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然而,龙州旦歌多是靠口头相传,当下能歌会唱的人越来越少,正濒临灭绝的危险。鉴于此,本文选取左江壮族中的原生态情歌加以研究,鉴赏其歌中的艺术情怀,探索其未来的发展。

二、追本溯源:壮族原生态情歌的起源与发展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的文山。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而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左江壮族民歌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流域地区,分为唱诗、童谣、山歌等种类。民间歌曲与一般创作歌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而且主要依靠人民群众口耳相传。在壮族中无论男女,从孩童时期就开始学习唱山歌,父亲教给儿子,母亲交给女儿,代代相传。在农村无论是下地种田、上山砍柴,还是社交恋爱、婚丧娶嫁,都可以用山歌来表达。唱歌已然成为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从《大新县歌谣集》搜集的 335首民歌看,只壮族情歌就有180首,超过其他几类题材的总和,由此可见,情歌在当地人们歌唱生活中的分量。壮族情歌与壮族的乡土社会生活都是那样地亲密无间、协调自然,并通过其原生特有的社会功能支撑着小农经济的社会基石,具有历久弥新的顽强生命力。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说明壮族歌圩节的起源,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说这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打小儿爱唱歌的刘三姐,因容貌美丽而被财主逼婚,刘三姐不从,并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财主得知勾结官府,刘三姐夫妻二人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而后附近的村民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此日是农历三月三,人们为纪念她,便每年在这个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歌圩成为了壮族的歌会和歌节,多在农闲或春节、中秋等节日于山林坡地举行,壮族未婚青年多在这里唱情说爱。每到歌圩日,青年男女们便盛装艳服,三五成群地来到歌圩场,通过歌唱显示才能,披露心声,交流思想,找寻自己的意中人,建立爱情关系。歌圩是壮族民歌的自然载体,它已成为壮族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代表形式,造就了壮族特有的“歌圩文化”。这对壮族各类传统民歌的产生、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歌圩对于壮族原生态情歌的延续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魅力鉴赏:对壮族原生态情歌的艺术透视 

3.1“原汁原味”

壮族人民爱唱歌,也会唱歌。生活中处处是素材,山、水、柴、茶等,内容丰富多彩,艺术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出口成歌,因此壮族山歌总是生活气息浓厚,淳朴、自然、真实。壮族原生态情歌在广大的壮族人民集体劳作时即兴演唱,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

三月初三播谷种,五月初五就插田。

粘米的秧苗插在围笆里,糯米的秧苗插在村子边。

凹地的水田地插完了,再来插高地的水田。

在枯燥烦闷的农业劳作中,这种充满原生态特性的情歌能够调剂人们的生活、感情,使劳作也增添了几分趣味性。壮族民歌这种原生态特性,不仅指演唱方式的本真和自然状态,也是指演唱的原生文化形态,即强调文化空间的再现。可以说,壮族民歌是人们生活经验累积的产物,每一首民歌都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社会文化特征。

3.2 “传情”

壮族民歌演唱的目的在于表达情感,与其他民族的歌曲相比,尤为更甚。壮族是一个多情的民族,壮族民歌演唱时十分讲究真情,因此在民歌演唱的过程中,歌者不会过多在意歌唱的技术高低,更不需要对声音作精心的修饰,他们首要追求的就是情感的传达,需要的是一张口就把情感传达到位。而且,歌者会把眼前的景物与自己的人生经历相结合,用歌词表现自己的内心活动,用歌声传递出自己的喜怒哀乐,使歌与情感高度的统一、融合。如《嘹歌》,四句一组,相互问答,歌词优美,曲调凄美又富有变化,男女双方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描述双方的感情世界,通过对唱的形式表达各自离合悲欢的情感,使听者感同身受。

3.3 “情”“韵”交融

  壮族民歌不仅种类繁多,歌唱起来优雅动听,曲调抒情流畅,而且音调色彩的变化也会形成不同的民歌风格。原生态情歌在歌唱时往往会“以韵带情”,使得情感得以抒发的同时,曲调节奏抑扬顿挫,意蕴无穷,富有审美价值。如:

  夜睡不着觉,

  像跳蚤钻心。

  一翻三呻吟,

念绡金难过。 

——注:绡金,姑娘的美称。

这首反映男女相思之苦的情歌,讲述青年男子因思念自己的姑娘,夜不能寐。歌曲节调和韵律环环相扣,悠扬动听,富有韵律感。

四、高瞻远瞩:对壮族原生态情歌未来发展的思考 

4.1壮族原生态情歌传承问题

(1)传承活动日趋市场化。从过去的“超男”、“超女”,到今天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音乐选秀类节目的火爆,这种商业化的浪潮日益侵蚀着原生态民歌的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模式,壮族地区的民歌传承活动逐渐朝着市场化、商业化迈进,这就导致很多壮家人纷纷加入民歌市场化、商业化的到行列队伍之中,以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然而,却忽略了原生态民歌的民族文化内涵。

(2)缺乏后继的传承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壮族青年出外打工挣钱,这不仅会影响到原生态情歌的创作与更新,同时也必然会出现民歌文化传承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另外,传承民歌文化的重任落在了留守的老年人身上,这也会造成传承人群老龄化的问题。

(3)传唱内容日益萎缩。壮族民歌依附于人们的生活,题材广泛,包罗万象,反映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然而,当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后继人群的缺失、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人们思想的变化等因素,其歌唱的内容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充实,反而愈发简化,文化内涵、歌唱艺术都已大不如前,严重制约了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2 加强壮族原生态情歌发展的建议

(1)增强民族音乐的自尊心。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以原生态为代表的壮族民歌不会消失,不能消失,更不应该消失。要不断增强壮族人民的民族意识,“传统的才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壮族人民不能丢弃传统的民歌文化,应立足于当地,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寻求新的生长点与发展平台的必要举措,使壮族原生态情歌乃至民歌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2)做好民歌保护与改造工作。壮族民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且富有审美价值,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在传承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遵循口头相传的传统传承方式,另一方面,要将这些歌曲完整记载下来,流传于世。就原生态情歌的记载保护方面,坡芽歌书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坡芽歌书是以原始图画文字记录壮族情歌的民歌集,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用图画文字记录的民歌文献,集中了壮族民歌的精华,对于壮族情歌的保护与传承具有极大意义与作用。所以,应效仿这种形式,以文字、声音、视频等各种现代的科技手段,建设民歌保护的资料库,同时,融入一些新鲜的因素,进行适时的改造,使壮族民歌文化长久的延续下去。

(3)处理好坚守与变通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因素的渗透,民歌愈来愈面临一个躲不掉的关乎到民歌未来走向的问题:对原生态民歌传承,是坚守还是变通?对于这一问题,社会上也有很多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却不能说哪一种观点占据主流,就采用那一做法。就笔者个人来说,更倾向于“民歌传承与发展分开来做”,原因无外乎就是,民歌的原生态特性是植根于当地人们的生活中的,与当地的语言、文化、地域环境等密切相关,丢失了原生态,也就不能再称之为“民歌”。因此,笔者觉得要做好壮族乃至整个民族的民歌文化的保护工作,必须要在各地区的延续民歌传统的传承方式,使得民歌原汁原味的保留;同时对于民族音乐的社会影响来说,坚守就等于了守旧,应适当添加一些与时俱进的流行因素,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我国民族音乐呈现“向阳式”的发展。

五、结 语

总之,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风格。壮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已深深烙上了民间生活的文化印记。原生态情歌作为其中的一类,阐释着原始婚恋观的内涵,已成为壮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食粮。未来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为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减一冰.关注原生态民歌对当今中国的意义[J].艺术评论,2004(10).

[2] 张艳林.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3] 白雪.乡土社会中的壮族原生态情歌透视——以广西左江流域大新县壮族民歌为个案[J].歌海,2011.

[4] 李安然.改革开放以来壮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2011.

[5] 童丽娜.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历程中现象与问题探究[J].北方音乐,2011.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73.html  《北方音乐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