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孔子音乐美学思想再议

作者:李萍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09-12人气:1284

谈到孔子的音乐思想,大多数人自然就会想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1】(P.14)甚至还会专业地推断你说的应该是儒家的音乐思想,是《乐记》中包含的音乐理论吧,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这正是笔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旨在澄清孔子音乐思想和传统认为的儒家乐教思想的不同之处,进而说明后代儒学对孔子的解释不乏片面和极端。

一、《乐记》的美学思想只是孔子音乐思想的一部分

《乐记》被认为是我国古代一部比较系统的音乐美学著作。它是对孔子以来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系统总结。它围绕“礼辨异,乐和同”的命题,反复论述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礼辨异,乐和同”这一命题是荀子提出的,它着重处理“礼”和“乐”的矛盾关系。实质上,“礼者为异”,就是把贵贱的等级严格地加以区分,防止相互争夺。“乐者为同”,就是不同的等级之间,要维持一定的联系,要保持一种和谐的秩序,防止相互怨恨。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所以说“礼乐之情同”。但是《乐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致乐以治心,致礼以治躬,乐动于内,礼动于外”,两者相合,就可以达到民不争不慢,莫不承听、莫不承顺的目的。

礼是伦理规范,伦理是人类社会和谐有序的法则,因此是社会存在的形式;音乐本身就是语音形式,它遵循的是和谐的宇宙万物之道。两者是异质同构关系。所以礼就是乐,乐就是礼。礼为乐外,乐为礼内。《乐记》讲“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而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这一空前变革的时期。这个时代已经开始“礼坏乐崩”,氏族统治体系和公社共同体的社会结构在瓦解崩毁。由于贫富差距的出现,部分氏族贵族仍试图保全传统的世袭地位,反而不断贫困,甚至“降在皂隶”。而另一些氏族贵族则抛弃陈规,以土地私有和经营商业为基础,成为新兴阶级并迅速富裕壮大。从经济发展和历史发展角度来讲,这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进步性,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但从人道主义和精神文明的角度来讲,这是历史的极大倒退。因此孔子明确的站在了保守,落后的一方,维护周礼,要求恢复远古的氏族统治体制。

在这样的目的指引下,孔子创造了“仁”的思想结构。关于“仁”的解说虽然历来不能统一,但是李泽厚先生将此从有机整体角度作了一个描述,就很好的避开了“仁”的内涵这样一个问题。他讲“它(仁)由四个方面或因素组成,众因素相互依存、渗透或制约,从而具有自我调节,相互转换和相对稳定的适应功能。正因如此,它就经常能够或消化掉或排斥掉外来的侵犯干扰,而长期自我保持延续下来,构成一个颇具特色的思想模式和文化心理结构,在塑造汉民族性格上留下了重要痕迹。构成这个思想模式和仁学结构的四因素分别是(一)血缘基础,(二)心理原则,(三)人道主义,(四)个体人格。其整体特征则是(五)实践理性。”【2】(P4)孔子最终建立了一个对中国民族影响很大的文化——心理结构。

孔子的音乐思想就是孔子“仁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其他思想一样根植于“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日用中保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迷狂和愚盲服从,它终于成为汉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构成了一种民族的文化一心理结构。”【2】(P10)

二、中国古代其他思想甚至孔子之后的儒家思想都是孔子思想的一个方面

“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渊特别重视个体人格的完善,因此终于发展出了道家学派。“老子的‘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思想可以归结为‘道隐无名’”【3】(P 136)老子还讲了懂得“道”的人,应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官复。”【4】(第十六章)所以李泽厚 先生才讲“道家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中,始终是作为儒家的对立的补充物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的”。【2】(P10)

孟子、荀子不管坚持的是性善,还是性恶观点,他们都更多地关注音乐“观风俗,知得失,礼察时政”的政治功用。这都是出于天生的性,自然而然的“性”。基础仍是孔子所谓的人之性。即李泽厚先生所谓学结构中的心理原则,“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1】(3.3)“根本和主要的是人的内在的伦理——心理状态,也就是人性。”【2】(P6)

    法家思想体系在那个变革的时代从商鞅到韩非日益取得优势,他们取下了那层温情脉脉的“礼”“德”面纱,公开维护压迫剥削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理论。他们坚持反对“礼乐”思想,商鞅说“国强而不战,毒输于内,礼、乐、虱官生,必削;国遂战,毒输于敌,国无礼、乐、虱官,必强。”【3】(P207)韩非也讲儒家鼓吹先王的礼乐仁义,繁文虚饰,用来引诱和欺骗人主,把人主引到“好辩说而不求其用,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的之国道路上去。

“商鞅,韩非这种‘古今不同道’,‘世事变而行道异’的历史观,应当说是进步的。但是进步的不一定都是美好的。每一个新兴的剥削阶级,都是例证。”

“商鞅和韩非是从反复古的立场,是从‘举实事,去无用’的立场,是从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立场,来反对儒家的‘礼乐’思想的。他们要‘论事之世,因为之备’。”【3】(P209)

    因此说法家是单方面重视了实践理性,但它的理性更准确的说是只看到了现状、现存(即眼前的),而非现实。终于“在汉代为这个仁学母结构所吸收或消化掉”。【2】(P10)

至于名家和墨家,他们或关注于超脱人事的思辨或对技巧的非理性信仰,都被排斥在了中国文化主流之外。墨翟的“非乐”思想,(反对文化、反对艺术、反对人类感情)确实存在着片面性和绝对化的缺点。但墨翟代表的是“礼不下庶人”的庶人,“像阔气的‘礼乐’制度,他们不但没有资格享受,就是有资格享受,也享受不起。而且这种‘礼乐’,事实上市建立在残酷地剥削劳动人民的衣食血汗之上的。”【3】(P115)因为他的阶级立场与儒家根本不同,所以对于儒家所鼓吹的“礼乐”思想,他是从劳动人民的生产利益出发,把“利”字作为“非乐”思想的理论基础,因此他这种思想归根到底是从功利主义出发的。

三、孔子音乐思想是基于日常生活、平常人生的精神

    1、孔子站在“复礼”的教化高度,但却关注于现实世间生活

“孔子释‘礼’为‘仁’,把这种外在的礼仪改造为文化——心理结构,使之成为人的族类自觉即自我意识,使人意识到他的个体位置、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他人的一般交往之中即现实世间生活之中;在这种日常现实世间生活的人群关系之中,便可以达到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体人格的完成、心灵的满足或慰安。这也就是‘道’或‘天道’,‘道在伦常日用之中’。”【2】(P13)

2、音乐就是一种艺术形式

不管从心理学角度,还是人类学、社会学角度讲,感情以及道德都是人类社会运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同样任何形态的人类社会都有审美的需要,而且这个艺术冲动、内在需要是人类创造艺术的根本内因。

《论语》中讲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1】(3.23)意思就是说音乐是可以了解的,众音活泼而热烈,众音和谐而单纯,节奏清晰而明亮,旋律连环而往复。但是欣赏音乐同其他艺术欣赏一样需要主观体验,无法以具体方式说明白。

“音乐并不操心外部世界,不描绘和叙说事物,也不关心人类心理。音乐的合适主题就是它自身,它的荣耀来自形式、构思与结构,它不包含任何不属于它自身的内容。因此,在帕特尔看来,音乐是自生的、自足的——句话,是自主的。”【5】(P10)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本能追求和谐、悦耳的声音,而排斥杂乱无章的噪音。

同时,音乐这种客观性又要求包含人的因素。“对音乐的思考和研究,哲学就面对着如此一个二者择一的选择:是‘营养学’还是‘烹调学’?”【5】(P2)音乐是属于人的艺术,它要包含人类关怀,因此它的客观性不可能是科学主义的客观性,音乐的客观性必须包含历史的和文化的因素。像一道美味的菜肴绝不是一种化学合成物,它要有口味与口感的平衡,要适时应景,要赏心悦目,要凭手艺精心制作,要带来快乐,要传达文化内涵。因此,音乐本质上是属于人的、属于人情感思绪的,音乐这种艺术和日常生活、个体人生关系最为密切。

 

孔子谈音乐,像他的全部思想一样,正是基于日常生活、平常人生,这样才能为“复礼”的目的建立一套最为基本的依据,创立这个长久独立稳定存在的文化——心理结构。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就应该是其中最精华部分。

孔子是伟大的、丰富的,这不仅体现在他的音乐思想中,而且还包括他的其他思想。他是一位圣人,后代的我们都企图想还原丰满的孔子,但结果却只是借他一羽而留得一席说话之地罢了。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