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花月痕》研究之我见

作者:彭玉静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11-12人气:1261

《花月痕》又名《花月因缘》,或题名为《花月痕全书》,《花月痕全传》。作者魏秀仁,字伯肫,一字子安。号眠鹤主人。福建侯官人。生于嘉庆23年,卒于同治12年。他生活的年代正处于中国清朝的鸦片战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衰至亡的时期,是酝酿着新的历史大变动的时代,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生活在这样背景下的作者生平颇多坎坷:虽“幼庭承训,学有渊源”,然而“久困童子试”,到了28岁才考中了秀才,第二年乡试中举,此后又屡试进士不第。面对生活的压力,他离家北上,辗转于山西、陕西、四川之间,或作幕僚,或作塾师,或为书院主讲。时战乱四起,川、陕、晋时有战事,太平军则纵横驰骋于大江南北。为了回家瞻养老母,历经险阻,于同治元年,返归故里,时年逾不惑矣!“既归,益寂寞无所向,米盐琐碎,百忧劳心,叩门请乞,苟求一饱”。再加上著述劳苦,一年数病,年仅56岁,即于潦倒落魄中去世。

其生平著述多达30余种,而尤以《花月痕》最为流行。《花月痕》之大部分脱稿于咸丰8年,于同治3年又补写了后小半部,已成全璧。从总体上看,《花月痕》可称一部优秀的作品。对该书首次进行系统精妙的论述的要属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了,它不仅涉及到了作品的构思、内容、中心、影响,还涉及了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社会背景等问题。几十年来,研究《花月痕》及其作者的论文著作归纳起来大体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花月痕》的版本研究、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成书时间、作者的生卒年、作品的自传性质、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的双线结构、艺术价值、作品的成就得失、作品诗词的散文化倾向、《花月痕》的传承问题等。故不再述。

本篇文章仅谈另外几点看法如下:

其一、人物的出场、扮演角色及作者的创作心态。其人物设置颇具独特性。两对人物(韦、刘、韩、杜),都是名士配名妓。两对人物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从而构成相互映衬的类比关系。两个男主人公韦痴珠与韩荷生,不仅文采风流而且是论武也是鹤立鸡群,世所罕见。如果将两人试做比较,也难分伯仲,可谓“瑜亮并生”。但是他们的经历和结局却大相径庭。韦痴珠虽是一匹“千里马”却未遇上“伯乐”,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上《平倭十策》,也徒遭白眼,无人采纳,到最后险些获罪。为客异地,生计困顿,上门寻友,却人走茶凉,冷淡至极。遇红颜知己刘秋痕于北里,却无钱为之赎身。当知道秋痕横遭凌辱,他也爱莫能助,抑郁终生,贫病交加,最后抱恨而死。秋痕也自缢殉情。韩荷生却不然,既得达官贵人赏识,聘做幕僚,还有施展才华的机遇,终至封侯。所爱名妓杜彩秋被封为一品夫人。而后来韩荷生又知官场黑暗,激流勇退,衣锦还乡,安享天年。

作者将这样两对人物置于同一片蓝天下,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作者的现实缩影,着墨颇多,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忧愤;后者则是他理想的化身;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可是,我觉得除此以外,似乎尚有深意存在。

作者在塑造韩荷生这一飞黄腾达的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倾注着浓郁的钦佩赞赏之情,没有嘲讽和责难,而对于郁郁不得志的韦痴珠则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情绪的流露。这里边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在作者笔下,韩荷生豪放洒脱,他并没有沉溺于妓女堆里。胸中诗书万卷,却毫无书生的呆气,善变通,颇具行政才干,可谓文武全才。而作者笔下的韦痴珠狷介内向,宿命论意识根深蒂固,软弱性格中透露出他的迂腐。终日郁郁寡欢,多愁善感。小说有这样一个细节,切不可忽略。韩荷生从花名册上将刘秋痕从第十推到了第一,这在一般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极易塑造成情侣,但刘秋痕与后来的韦痴珠却一见倾心,终成情侣。为什么呢?当性格使然,命运使然,秋痕性格孤僻,落落寡合,即使对待韩荷生也只是冷冷的。这与韩荷生洒脱豪放的性情不合,自然是难成情侣。而刘秋痕与韦痴珠,其性情十分的契合,终成情侣,这就可以理解了。这一细节,不仅写出了秋痕的性格,同时也映衬出韩荷生与韦痴珠性情的相异。我们可以想象作者是有意从性格上下功夫将韦痴珠的弱点和韩荷生的长处形成对比,进而引出:性格的相异终导致结局的不同。

其二、淡化情节的得与失。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由于说书这种艺术形式对小说创作的巨大影响,致使古代小说形成了重故事情节的艺术倾向,而这一点在演义小说于武侠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言情小说则较之而大为淡化,它更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花月痕》即具有这方面的长处。然而,《花月痕》情节淡化对于“度”的把握还不够,整个故事情节平淡无奇,舒缓散漫,使读者的阅读兴趣大为减弱,必然地使人物形象显得单薄、苍白、而缺乏力度。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作者在有意模仿《红楼梦》,而着墨于日常琐事。殊不知,《红楼梦》却能于日常琐事的描写中,使之波澜起伏,它有着极高的写实成就,在写实的层面上,它似乎不是一个写作都片面的、主观的、带有个人局限性的描写,而是一个天然的场景,它留下了那么多的悬案,就像真实的生活,它有一种神秘的魅力,能使读者欲罢不能。而这恰恰是《花月痕》所不具备的。

其三、模仿借鉴《品花宝鉴》。《品花宝鉴》与《花月痕》为鲁迅先生同归于“狭邪小说”之类,《花月痕》后出,两书中有雷同的情节和面目,就说明是《花月痕》模仿了《品花宝鉴》,《品花宝鉴》中两对主要人物:一是梅子玉与杜琴言,一是田湘帆与苏惠芳;《花月痕》中也有两对主要人物:一是韦痴珠与刘秋痕,一是韩荷生与杜彩秋。各自的两个男主人公都是怜花惜玉的情种。不论其经历和结局,仅就性格而言,刘秋痕与杜审言多有雷同。两人都是身世遭遇极为不幸,从而形成郁郁寡欢、冷漠向人的性格特征。甚至在表现两个人不愿巴结之气质的情节描写中,都有惊人的相似。《品花宝鉴》第25回,写徐子云宴请华公子,那华公子格外喜欢杜琴言,而杜琴言却依然如故,冷淡淡的。待华公子离去,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说华公子的好处,并告诫杜琴言,切不可对华公子如此冷漠。“琴言被众人讲得,似乎要他去亲近华公子的意思,便气忿忿的无处发泄……越想越气,便淌下泪来。”接下来就是如下一段描写:“仲雨已经醉了,见了琴言如此光景,便冷笑一声,说道:‘你这个相公真是有些古怪,难道倒赞坏了?人家用尽心费尽力,还巴结不到这一赞呢?’琴言本已有气,正愁没处发泄,听到此便忍不住说道:‘我不要人赞,我也不会巴结人,他就势力大,也是大他的。我不比那会巴结的人,自己巴结了,还要叫人巴结,这又何苦呢?’说罢不知不觉的哭了。仲雨听了又羞、又怒,脸上就变起色来。”我们再来看《花月痕》的第六回,说的是韩荷生在名妓中独赏刘秋痕,而刘秋痕却终是冷冷的。接下来的一段描写是:“子慎便说道:‘秋痕,你也该懂些巴结。譬如今日韩师爷这样另眼看待你,你就没有一点格外招呼,你到底为着什么呢?’秋痕今日因是走开闲逛,误了呼唤,已受狗头一番絮聒,听着子慎教训她,便哭起来,说道:‘自己会巴结,尽管巴结;人家不会巴结,必要叫人巴结,这是何必呢?’子慎听了又羞又怒,登时变起脸来……”两段描写,何其相似,由此可见《花月痕》模仿的痕迹。

至于《花月痕》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已经有了精辟的分析。以名士与名妓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花月痕》是第一部,在题材的开掘方面,具有开创之功。而且,它有属于狭邪小说一类,紧承了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一派,受到明末人情小说的影响,它对于以后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创作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其价值不言而喻。列宁誉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高尔基说:“依据左拉的小说,我们可以研究整个时代”,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花月痕》无可争辨地是封建社会衰败时候的一面镜子。因此《花月痕》的诸多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后辈人进一步深入探讨的。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