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崇高与优美―浅析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艺术论文

作者: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吴南来源:原创日期:2012-04-07人气:3436
弗朗茨,匈牙利人,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钢琴家,有“钢琴之王”的美称。他还是一位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教育家和音乐评论家,其音乐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审美诉求及审美价值观。李斯特在继承黑格尔关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著名论断的哲学基础上,批判了汉斯立克“自律论”的观点,同时阐述了自己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认为:“音乐应当以情感内容的表现作为其艺术价值的标准”,在他看来,“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
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创作于1847年,是李斯特所钟爱的音乐与文学结奋的标题音乐之一,他认为,标题音乐之“题”,唯有一“诗”这种具有微妙联想功能的魔术般语言才能传达,而并非一般逻辑性的语言所能替代的。作者就是希望在自己的音乐中,能让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就像灵魂与肉体一样亲密无间”叭而关于音乐的审美价值,李斯特则表现出了优美与崇高的追求,在这首改编自德国著名抒情诗《尽其所能爱的去爱》的《爱之梦》里,他并没有局限于诗词的内#原诗基调低沉,表现了生离死别的伤感情绪,而他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仿佛有着更崇高的任^~“丰富并净化人的情感,唤醒他们心灵上最美好的自我"I作曲家追求的艺术理想已不再是古典时期所崇尚的调和中的美,而是强调调和中的一种“力”!本文所分析的这首《爱之梦》就是充满了自由、矛盾、激情的力量,并且优美与崇高兼备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作曲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一种强烈的美的感受。
二、爱之梦优美的旋律
(爱之梦》是单主题的三部性结构,按照音乐主题的发展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首部。音乐开始主题从不完全小结大六度上扬进人第小节,让人感到仿佛一步跨入了爱的天堂。接下来则是主音上方大三度音(:,在不同的和弦中不断地变换位置,中音声|部平缓柔美的旋律线条配以优美的分解和弦深情而舒展,弹奏时仿佛使人联想到教堂里的钟声,昭示着爱情的神圣和永恒。在主题的第二次呈述中,主题旋律出现了一个“髙点”,并在“4”上注释了“^”、她.的符号,是主题的一次升华。紧随其后的对比乐段8,调性从、大调转到〔大调,节奏上加入了八分音符,旋律更为紧凑,一环扣一环,并在低声部连续运罾用了十个开放式的分解和弦旋,使音乐逐渐由杆情化开始向情绪化转变,为髙潮的出现埋下了伏笔。音乐继续发展,通过三次0-5II的阻碍进行落在了降3小调的饨级音上。作曲家在这个音之后并没有满足观众的期待感,而是选择了一段急速、略带炫技性的华彩句作为桥梁进入中部,这种阻碍进行给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营造了一种疑惑、不解的情绪。
相对于天性敏感、内向、忧郁的肖邦而言,李斯特的音乐中更多表现的是斗争中的豪迈气势和澎湃的激情。但这首《爱之梦》既具有强烈悲剧色彩的崇高又不失髙贵华丽充满幻想的优美,它们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音乐中既饱含着心灵精致的哀伤又鼓荡着作曲家不可遏制的激情。人类的生活千变万化,不仅是在戏台上甚至在无数场合中,都是悲剧与喜剧、痛苦都与快乐混合在一起。康德认为:喜剧是“幼稚的狡计”和“有趣的笑闹”等,显然这是一种优美,但这种幽默与讽刺常常会流于庸俗。而悲剧则往往是“严肃的”“宏大的”,但常常会给人一种过分高尚而难以亲近的感觉。而这首《爱之梦》则既是“令人亲近的悲剧”又是“令人尊崇的喜剧”,崇高与优美相伴随,带给了我们强烈的美的感受。
三、爱之梦中的崇高思想
康德在崇高分析论中说到“偷悦在美那里是与质的表象结合着的,在崇高这里则是与量的表象结合着的。甚至就种类而言后一种愉悦与前一种愉悦也是大不相同的:因为前者(美)直接带有一种促进生命的情感,因而可以和魅力及某种游戏性的想象力结合起来;但后者却是一种仅仅间接产生的愉快,因而它是通过对生命力的瞬间阻碍及紧跟而来生命力的更为强烈的涌流之感而产生的”叭李斯特《爱之梦》中的崇高是单纯而又强烈的,在作品中部,作曲家虽延用首部主题的旋律,但转调及主题旋律以纯八度音程的形式在高音声部出现的手法,单纯又自然,却我们带来了一丝明朗和希望。但随着织体的不断加厚和音区的改变,此时的音乐风格已不同于原主题的柔美、恬静而逐渐变得躁动不安和充满张力。这种躁动不安的情绪逐渐高涨,伴随着情绪的不断高涨,难以抑制的爱的热情终于冲破束缚迸发而出,此时第二主题在更高的音区上以加厚声部的形式将整曲情绪推向高潮,右手八度明亮的音响、加上左手不断向低音区下沉的7乂度和分解和弦的深厚音质,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得原来含情脉脉的内心独白,进而发展成为大胆而炽烈的爱情倾诉,而左手的三小节琶音加上右手较密集的和弦更像一首具有宏大气势的颂歌,持续散发着火一般热情,表达着对纯真爱情无悔的追求。它强大的动力正是通过速度、力度以及与旋律线条和和声变化的结合来实现的,这种对于即将爆发的爱情的“瞬间阻碍”及“紧跟而来更为猛烈的激情爆发”能够在瞬间使人肃穆,旋律线的发展也随之冲向了全曲的最高点“4”,然后在一段色彩性的缠绵、轻灵的华彩段中从最高点飘然而下,是高潮的最完美终结。当这种感情的爆发已达到最大限度,它期待着回归。而以何种方式回归呢?作曲家则在再现部给与了回答高贵、充满幻想的回答。
再现部是主题旋律更加精致丰富的再现,激动的心情慢慢平复,似乎是那甜美的梦幻,在不断远离、渐渐消失。在主题结束时运用了一连串不协和和弦,飘渺不定、若隐若现,像是在感叹这虚幻世界的美妙。最后伴随着爱的主题的渐弱-渐慢-消失,在梦一般美好的幻境中,恋恋不舍地结束全曲。四、优美与崇寓的融合
康德认为:优美与崇高是不同的,但两者又是辩证统一的,其区别就是在于优美使人愉悦,崇高使人敬畏。两者作为一种审美价值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崇高离开优美易变得紧张而难以持久,另一方面,如果优美不能升华为崇高则容易陷入低级趣味的危险,变得可爱却不可敬。一切真正的美,必须要兼容崇高与优美两方面品质。康德自己也说过:“崇髙应与优美相伴随,才能张驰有致。两者相互体现,才能将世间事物的美好充分展现出来”I李斯特在音乐创作中展现出来的不仅是高超的才华和技巧,而是整个的“人“,是其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及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也体现了一个音乐家的艺术之魂所在。
当代人们对于艺术生活中的追求往往陷人偏颇,过多的重视优美而摒弃崇高,或者过多的追求崇高而忽视优美。前者使人陷人对靡靡之音的喜爱,而不重视内涵,陷入低级趣味的审美。后者则显得有距离感而难以被人们所接受。而我们所追求的音乐应该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体。李斯特的这首《爱之梦》避免了一切可能的庸俗,使我们所追求的“优美与崇高”完美的融合于其中,这确实是值得后人思考和学习的。因此,探索并思考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中所体现出的具有人文关怀的音乐审美精神,对我们当代的音乐文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