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论经典老电影《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音乐魅力-电影评论论文

作者:安阳师范学院—葛婕来源:《电影文学》日期:2012-07-06人气:2150

摘要:经典老电影《红军不怕远征难》(197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问世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但是它其中的一些音乐作品至今仍在被人们广为传唱。这与该作品的音乐魅力密切相关。本文从作品的音乐的素材、音乐的体裁以及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等方面来分析其成功之所在。

关键词:长征组歌;民间音乐素材;音乐体裁 

电影《红军不怕远征难》是1976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北京部队政治部歌舞团和北京空军政治部文工团联合演出的一部纯粹的音乐电影,即一部以电影的形式表现的音乐作品。整部影片以组歌的形式根据长征路途中所经过的几个主要的地域,并结合各地域的音乐文化特点,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的艰难历程。《红军不怕远征难》问世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但是它其中的一些音乐作品如《过雪山草地》、《四渡赤水出奇兵》等却仍在被人们广为传唱,这与该作品的音乐魅力密切相关。本文从作品中民间音乐素材的巧妙使用、音乐体裁的合理使用、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等方面来来分析其成功之所在。

一、民间音乐素材的巧妙使用

我国的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尤其是风格各异的民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成为了地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如一听到《刘海砍樵》,就能够感受到湖南的地域文化;一听到《信天游》,就联想到了陕北高原的地域风貌;一听到《茉莉花》,就不难想到江南的水乡风格,等等。“民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开始就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内有不同的民歌文化景观。” 

中国革命史上伟大的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的瑞金出发到四川的甘孜胜利会师,途中经过了十个省域,从南到北,跨越了二万五千里是路程。“曲作者用具有显著特征的民族音乐的素材,把各相关地区的民间、民歌音调和红军传统歌曲的音调结合在一起,把通俗的音乐语言与巧妙的音乐构思编织在一起,创作出了生动、鲜活的音乐形象。”

如《告别》中所使用的江西的“采茶戏”音调(女声二部合唱):

“采茶戏”是江西各地采茶时所唱的民歌,“后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内容、唱腔、表演形式不断丰富,逐渐发展成为活跃于广大农村的采茶戏。曲调分本调、小调,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是江西最流行的地方戏曲。”这段旋律曲调流畅且富于歌唱性,贴切地表现了歌词中“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军民难舍难分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暗合了长征的出发地点。

再如 《遵义会议放光辉》中使用的贵州少数民族中侗族大歌的音调(女声二重唱):

侗族大歌分为三类,“普通大歌”、“声音大歌”、和“叙事大歌”。《遵义会议放光辉》中主要使用的是“声音大歌”。“声音大歌”侗语称作“嘎唆”,又称“花唱大歌”,“此种大歌的演唱多以旋律为主,声调优美,常以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为主旨,同时以和声为衬托,形成一种极为丰富的声音效果。”此处作者采用代表遵义地区的最有特色的侗族大歌的音调,生动、形象地不仅巧妙地表现了该地区“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的自然景色,同时也暗示了遵义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工农红军指明了前进的航程。

还有《四渡赤水出奇兵》中使用的云贵地区的花灯调:

第一部分, 女声独唱:

第二部分,男中音领唱与混声合唱:

云南花灯具有音乐结构短小,旋律抒情流畅,语言精炼,情绪活泼的特点。作者在该乐章第一部分首先运用“花灯调”把节奏拉开放慢,第二部分则紧缩节奏,用精炼的音乐语言、活泼的情绪巧妙地把“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英明战略用“花灯调”的音调生动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表现了革命红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的乐观与自豪。

还有《飞越大渡河》中使用的劳动号子(川江号子)音调(混声合唱):       

川江号子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劳动号子的一种,“它用衬字的短句呼号与和部衬字的呼号像对应,领与和之间紧密相接,句式短小急促,音乐激烈紧张,音调呐喊激越,极度鲜明地展现出船工与纤夫们在恶劣环境中勇往直前、不屈不挠 的抗争精神。”《飞跃大渡河》采用了川江号子的代表作《川江船夫号子》中极具代表性的音调,不仅把大渡河“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的“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且也把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英勇气魄再现出来。英勇的红军战士不仅仅是与水流湍急的河水搏斗,更是与炮火之下的敌人进行一场殊死搏斗。

再如《到吴起镇》中陕北的秧歌锣鼓音调:

中段的信天游音调:     

陕北民歌中的“信天游”是民间音乐“山歌”的一种,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节奏鲜明,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的豪放性格。作者在此采用的陕北的信天游的音调,不仅历数了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各场战争,“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而且也高亢嘹亮地抒发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之情。

还有《祝捷》中湖南花鼓戏的音调:        

该音乐素材取自湖南渔鼓和长沙花鼓戏等民间音调,“湖南花鼓戏”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和地方花鼓发展起来的,有着粗犷、爽朗的特点,一人领众人和,音调朴实、明快、活泼。此处使用的“花鼓戏”音调非常幽默生动地表现了战士们的欢欣喜悦。

另外还有《大会师》中使用的“赣南采茶戏”音调,等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中所使用的民间音调都是长征途中经历的地域非常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音调,作者用这些地域音乐文化符号,很好地记录了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各个地点,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又重温了长征这段难忘的革命历史。

二、音乐体裁的合理使用

“音乐体裁是联系人民群众生活风俗性音乐与专业音乐的纽带。”音乐体裁是通过音乐形式深入音乐内容的有效途径。音乐的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音乐形式指乐曲的具体曲式结构(包括音调结构及其形式美);广义的音乐形式包括曲式与体裁这两个不同层次在内。本来曲式是小一些的种概念,体裁是高一级的类概念,它们不在一个层面上。但就其都是音乐内容的载体而言,它们可以同时被包括在广义的音乐形式概念之中。

关于音乐的体裁,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为便于论述电影《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音乐内容,本文采用音乐表演形式的不同来划分其音乐体裁。《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主要内容是采用的音乐大型体裁之一—声乐套曲的形式。在该声乐套曲中,作者把演唱的各种形式都运用在作品之中,如独唱、重唱、合唱(大合唱和小合唱)、齐唱、领唱、轮唱等。作品“除第一曲《告别》、第二曲《突破封锁线》、第十曲《大会师》大合唱外, 其余七首均把独唱、重唱、小合唱、表演唱合理地穿插于大合唱之中。”

如第一首《告别》中采用的是混声四部合唱、女声二部合唱和混声四部合唱的单三部曲式;第二首《突破封锁线》运用的二部合唱与轮唱的二部曲式;第三首《遵义会议放光辉》运用的女声二重唱加女声伴唱与混声四部合唱的二部曲式;第四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运用的女声领唱与合唱、男中音领唱与混声合唱的二部曲式;第五首《飞越大渡河》运用的混声合唱的一部曲式;第六首《过雪山草地》运用的男声领唱与合唱的二段曲式;第七首《到吴起镇》运用的一领众和的齐唱与女声二部合唱的带再现的三段曲式;第八首《祝捷》运用的领唱与合唱的变化再现的三段曲式;第九首《报喜》运用的领唱与合唱的变奏曲式;第十首《大会师》运用的混声合唱的二部曲式。

这些音乐体裁的运用“时而交错,时而重叠,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而且作品的每一个部分,不仅与整部作品融为一体,而且也均能独立成章。其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等至今仍是广为传唱的经典曲目,这些音乐体裁的运用无一不显示出作者运用自如的音乐驾驭能力。

其次,器乐部分与声乐部分的合理分配也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原因。如第二曲《突破封锁线》中前奏部分快速、紧张的音乐;第三曲《遵义会议放光辉》前奏中笛子清脆舒缓地独奏;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前奏中管乐、打击乐以及弦乐低沉、压抑的音调;第五曲《过雪山草地》开始部分大提琴、小提琴短促的乐句、以及弦乐组忽强忽弱的音乐等都为每一乐章声乐部分的进入进行了充分、逼真的铺垫,营造出长征路途上的环境气氛,从而与声乐部分融为一体。逼真地再现了长征的艰难进程。

三、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在常见的电影中,音乐一般是为画面服务的,而在电影《红军不怕远征难》中,应该说画面是为音乐服务的。这也是这部纯粹的音乐电影的独特之处。虽然说这是一部音乐电影,但是影片中音乐、画面却也是难分伯仲。这也是一部把音乐现场演出完美地转化为电影形式的一部艺术力作。如《遵义会议放光辉》中开始部分笛子独奏时的画面,桃花盛开,万物复苏,不仅与音乐相契合,而且也暗合“遵义会议放光辉”的主题。再比如《过雪山草地》中,在主题尚未进入之前的器乐部分中,电影画面中高耸入云的雪山以及茫茫雪山中行进中的“一字形”红军队伍;狂风暴雪中红军的艰难行走以及不时掉落的雪块等等,使得音乐与画面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无法分清主次。还有《到吴起镇》、《报喜》等乐章中,画面上的窑洞,军民敲锣打鼓的欢庆场面等等都恰如其分地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音画的完美统一。

《长征组歌》是一部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不朽之作。这部熔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历史教育为一炉的形象化教材,被誉为“革命的合唱,合唱的革命”。

它创造性地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以音乐的形式搬上舞台,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于万里长征途中在人类最为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排除万难、挑战生命极限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形象地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火花。但是电影《红军不怕远征难》却把时间艺术凝结在了电影艺术之中,归结起来,电影《红军不怕远征难》中民间音乐素材的巧妙运用、音乐体裁的合理使用以及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是其成功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 曹效建.一部久唱不衰的经典之作—论《长征组歌》的音乐魅力[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 王冬.演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激情——关于《长征组歌》的岁月漫笔[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2).

[3] 王杨,张明武.唱不尽的《长征组歌》[J]. 军营文化天地,2004,(10).

[4] 江宏.浅谈《长征组歌》中民族音乐语言与形式的运用[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1).

作者简介:

葛婕(1972-),女,江苏泰兴人,文学硕士,河南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公共艺术教育、音乐教育。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