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反公共地悲剧”与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社科论文

作者: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祥来源:《人民论坛》日期:2012-07-30人气:582

摘要:“反公共地悲剧”是由于多个权利人都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该资源或相互设置使用障碍,而没有人拥有有效使用权,导致资源的闲置和使用不足,造成浪费或福利减少。区域生态资源利用的“反公共地悲剧”容易造成区域生态资源的闲置、利用不足、浪费以及区域生态效益潜在收益的损失。建立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实现机制是破解“反公共地悲剧”,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重要理路。

关键词:“反公共地悲剧”;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实现机制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提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生态文明共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成为跨越国际文化差异的价值认同。当前,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已然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所谓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就是区域发展过程中以合理、公平、持续、和谐为基本价值理念,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赢为基本方式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要有效实现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必须加强区域内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和区域间的共建共赢,避免陷入“反公共地悲剧”的泥沼。

一、 “反公共地悲剧”的背景

1998年,美国教授米歇尔·赫勒(Michael·A·Heller)提出了“反公共地悲剧”理论(Tragedy of Anti-Commons)。他说,尽管“公共地悲剧”说明了人们过度利用(overuse)公共资源的恶果,但却忽视了资源未被充分利用(underuse)的可能性。在公共地内存在着很多权利所有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每个当事人都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该资源或相互设置使用障碍,而没有人拥有有效的使用权,导致资源的闲置和使用不足,造成浪费或福利减少,于是就发生了“反公共地悲剧”。“反公共地悲剧”的形象比喻就是“多龙不治水”,似乎每一个人都拥有资源的使用权,而每一个人都有阻止别人使用资源的权力,最后造成了所用权的似是而非和支离破碎。

生态文明建设中多个权利拥有者如何加强协作,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依然是一个新课题。区域生态文明共享要反对多个权利持有人互相排斥其他人使用资源而造成资源使用不足、效益降低的“反公共地悲剧”。

  二、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应充分重视和避免“反公共地悲剧”

实现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理路。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是一个权利与义务、责任与利益统合的综合体系。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就是强调资源拥有、使用、管理等权利主体之间共建、共生、共享、共赢,形成价值共契和实践合作,促成合理良性的自然物质向社会物质变换循环系统。因此,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应充分关注和避免“反公共地悲剧”。

首先,“反公共地悲剧”容易造成区域生态资源的闲置。黑勒证明了反公共地的产生造成资源闲置,他认为,“反公共” 资源的产权特征有如下四个方面:(1)多个所有者拥有对稀缺资源的部分所有权;(2) 每个产权拥有者都有权利拒绝其他产权所有者拥有完整的产权;(3)产权的“反公共性”意味着稀缺资源对每个所有者而言都是有价值的,但是这种产权体制并不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4)非私人产权既可以看做具有排他性的“反公共性”,也可以看做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性”。 [2]黑勒用“闲置的莫斯科商店”案例来说明反公共地悲剧造成的资源闲置。在区域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几个部门同时拥有正式或非正式的排他权,并利用排他权阻止其他人对资源的使用,最后造成生态资源的闲置,如地方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河流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难以被开发利用等。

其次,“反公共地悲剧” 容易造成区域生态资源利用不足。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由于管辖权限不明或相互冲突,某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受多个部门管辖,需要多个部门审批,并且每一个部门都有权获得利益抽成。如此就造成了两种现象:一是职责推诿,正如莫斯科街道的店铺有许多拥有者,他们都拥有阻止他人“开门”的“钥匙”,但谁都无法“开锁进门”;二是出于利益抽成的目的,生态资源的各个权利拥有者都存在“搭便车”的心理,都希望坐享其成,从而使协调和沟通难度增大,增加了管理成本。以上两个原因必然造成生态资源的利用不足。

再次,“反公共地悲剧” 还容易造成区域生态资源的浪费。一方面,闲置生态资源的管理需要付出一定成本,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土地闲置、丢荒的现象,或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被搁置、废弃的现象,如同莫斯科空置的商店,不仅没有被租赁使用,而且还要支付维护商店基本设施的费用和资本折旧。另一方面,一些生态资源即使得到部分开发和利用,但是由于众多权利所用者处于一种“无知之幕”笼罩之下,信息的不对称造成资源使用必须付出巨大的信息成本。与此同时,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权衡还有可能滋长“官商勾结”、权力寻租的丑恶现象。

最后,“反公共地悲剧”造成区域生态效益潜在收益的损失。Buchanan证明了反公共地造成的潜在收益损失,“由互补性要素构成的资源由非常多的成员所拥有,只有在所有权利人一致同意的情形下资源才能充分使用,当某个权利人行使排他权时,会导致其他权利人的经济产出下降。行使排他权的权利人越多,反公共地的价值越低。”[3]置而言之,由于权利主体的“离心离德”,区域生态效益的整体性、系统性被人为分割而被降低了。一方面,区域生态资源由于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开发,其经济社会效益无法充分显现;另一方面,区域生态资源的整体综合效益由于权利分割、系统性被破坏而下降,使得区域生态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步履维艰。

“反公共地悲剧”将使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禁锢于“资源魔咒”①,某区域即使拥有再丰富的生态资源,却由于“反公共地悲剧”而未能获得应有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造成“抱着金山哭穷”的现象,使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困难重重。 

三、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实现机制

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层面对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如何实现”进行审视,这是破解“反公共地悲剧”,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重要理路。

其一,组织协调机制。组织协调机制是实现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基本前提。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是一个权利与义务、责任与利益统一的综合体系,其实现既需要相应的目标约束,也需要一定的制度管理;既要有相应的行为监督,也要有强力有效的决策实施。因此,为避免生态资源多个利益相关者使用排他性权利而造成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推诿扯皮或某种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陷入“反公共地悲剧”,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包括目标机制、信任机制和协商机制,通过组织协调机制的作用可有效地实现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协调管理,提高生态资源利用效率。

其二,信息交互机制。信息交互机制是保障区域生态文明共享顺畅的必要条件,就是指不同部门信息系统间,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共用,以便更加合理地实现资源配置,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区域利益矛盾冲突加剧,从而节约生态资源信息成本和利用成本,提高生态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信息经济学认为,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完全信息,而区域内部、区域与区域之间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缺陷,造成合作不利。信息交互机制的建立不仅仅是生态资源信息交流,还包括对其信息利用、开发、与服务推送等,以提高生态文明共享效率。

其三,合作平台机制。合作平台机制是避免区域生态文明“反公共地悲剧” 的主要途径。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合作平台以适应市场运行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生态资源的稀缺性,区域行为主体存在着利益博弈,为了改善和解决利益冲突,需要各方通过合作平台进行有效磋商,建立多样化的多边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

其四,协同发展机制。区域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实质内容。由于区域生态资源存在着极大的互补性,为了改变生态资源利用的低效无序、单边自主状况,实现区域效益的“多赢”和“共赢”,需要建立区域生态资源的协同发展机制。所谓协同发展,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从发展战略而言,破解区域“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必须在区域推进战略中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文化协同发展。“经济社会建设”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生态建设”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有力支撑。从区域生态建设的参与个体而言,必须协调政府、组织机构、企业、社区、居民等各种权利主体,本着“利益均沾,责任共担、风险共承”的理念和原则寻求发展道路

其五,问题处置联动机制。当前我国生态问题处置仍存在条块分割的状况,矿产、能源、卫生、林业、渔政等各部门都有涉及,这种状况常常会造成问题“扯皮”现象。问题处置的联动机制首先必须以“生态安全”理念的确立为统领,以生态安全作为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重要理念;其次是在生态保护、管理、修复、应急处理、生态补偿、纠纷协调等问题上建立健全行政解决机制;再次是建立区域合作的常规性和长效性的组织协调机制,解决矛盾、纠纷和冲突。近几年来,

我国政府逐渐认识到产权过度分割的弊端,提出了要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4]这种管理体制的有效运用,能够为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存在的问题解决提供了有效、统一的处置联动方式。

其六,利益矛盾协调机制。利益矛盾协调机制是避免“反公共地悲剧”、实现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有效杠杆。“反公共地悲剧”究其原因还是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和冲突造成的。所谓利益相关者就是指“任何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被该目标影响的群体或个人”。[5]区域生态文明共享中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地方政府、相关组织机构、社区、居民、企业等等,他们分别作为核心利益层相关者、紧密层利益相关者、松散层利益相关者并以各种形式声称对区域生态资源拥有权利和享有利益分配。一般而言,利益相关者对利益期望都很高,他们在利益分享或抽成过程中极易造成矛盾和冲突;同时,我国区域经济管理体制上仍存在机构设置的空间重叠,并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权力寻租、商业贿赂、矛盾扯皮、消极服务、开发效率低下等。为避免在区域生态文明共享过程中利益冲突的“反公共地悲剧”,就必须建立区域合作职能明确的管理机构,如区域合作仲裁委员会等,有效地处理利益矛盾纠纷。

区域生态文明共享不仅是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建立生态经济系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后发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两难困境的关键;还是建立绿色产业和经济结构,实现多元化的生态经济模式有力支撑;更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向国家发展战略转型和升级的重要保障。实现区域生态文明共享、避免“反公共地悲剧”,既要使区域生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开发,又要使区域生态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开发,这是提升区域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Science Vol. 162. 1243(1968)

[2]Heller, Michael A. The Tragedy of the Anticommons: Property in the Transition from Marx to Markets [J].Harvard Law Review,1998, Vol. III:673;675;640 -641.

[3]周清杰 杨芬《“反公共地悲剧”与创新型国家建设———谈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专利制度》,《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11日11 版)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Freeman, R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M]. Boston: pitman Publishing Inc, 1984.

注释:

①“资源魔咒”是一个经济术语,它是指拥有大量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将不能带给这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和好运,用非洲人“上帝在赐给一个地方丰富的资源的同时也附带上了一个咒语,它将诅咒这个地方的人得不到好运” 。

作者:肖祥(1970,12-),男,桂林人,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和伦理学原理。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