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词语教学,撑起低段阅读教学的一片天——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词语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中州期刊来源:原创日期:2011-10-10人气:4658

摘要:词语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老师只有带领孩子们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里,让他们多角度地触摸,才能使词语的含义在他们的心中变得丰厚起来,才能让孩子们丰富语文文本的内涵,并感受到语文课上浓浓的语文味。
关键词:词语教学    教学有效性    教学策略
词语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字、句、段、篇”教学的桥梁和纽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亦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词语教学往往处于“鸡肋”地位,它的教学过程通常还是“三步曲”——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义。我们长时间使用机械的教学方法和灌输的手段,会使词语教学变得陈旧呆板,单调无味,从而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小学低段教学,识字量特别大,它是积累词汇,为写句、段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低段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词语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词语学习过程中有收获、有提升,从而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性呢?以下是我对词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对策的思考:
一、词语教学现状之我见
现象一:主体缺失
平时,我们常用的词语教学模式就是等学生通读课文后,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先请几位学生读读黑板上或屏幕上出现的词语,要求读准这些词语,然后请一位小老师带着全班同学读这些词语,于是课堂上便响起了整齐划一 、有节奏的读词声;接着就是老师指导书写难写的字;最后说说几个难理解的词语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词语教学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步曲”。这样的词语教学丝毫没有学生主体的愿望,学生跟着老师原先设计好的路线一起踏步向前走。这样的教学场景,往往让我联想到这样的画面:学生是一只只被拴着绳子的小山羊,绳子的那头便是我们老师变的牧羊人,牧羊人牢牢地拉住绳子,牵着小山羊往自己打算好的地方走去。这样的词语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严重缺失,教学效果究竟如何?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现象二:脱离语境
课文的词语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它不是孤零零的词语,它要表达一种情感或意象。而离开了情感和意向,它就仅仅是一种符号。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老师将词语解释集中安排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前,使得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脱离了具体语境。这种做法看似非常有效,这些新词的意思学生都理解了。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即使能倒背如流,也不会学以致用。那么词语教学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现象三:缺乏整合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是语文教学的普遍规律。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它靠词语之间的有机联系来拼成句子,组成段落,写成文章。如果割裂了词语与词语、词语与句子、词语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孤立地教学词语,忽视了“整体效应”,必然导致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的偏差,影响了教学效果。
现象四:学“无”致用
特别是上公开课,我们往往会非常用心地去寻找文章的训练点。我们的目光更多的时候是停留在写作的训练点上。于是,铺天盖地的小练笔就迎面而来,似乎课堂缺少了小练笔就不完整了。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低段学生学习语文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积累大量的词语,为今后的学习任务——写句、写段、写篇储存“能量”。在积累词语这一方面,我们的一线老师普遍比较重视。现在,“米”是有了,可是学生不会生火,也不知道多少米该添多少水,那么这顿饭还是烧不出来的。词语教学的现状就是我们老师设计时很少去找或不找词语上的训练点,忽略教给学生运用词语的本领,因此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二、词语教学操作之我思
既然我们发现了词语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好好反思,想想我们该如何进行词语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词语学习过程中有收获、有提升,体现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呢?
思考一:关注学情,凸显主体
古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观点。朱熹也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一切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心中的“疑惑”,作为教学的起点。词语教学亦是如此,了解学生的原点和最近发展区,作为教学的起点。
最近听一位老师在其执教的《最大的“书”》一课中,也是这样做的:(学生通读课文后)师:你们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难读呢?我们来交流一下。接着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在投影仪上随机出示词条。学生真实地呈现了文章中需要我们教学的词语。例如:难读的字音“地质勘探队员”;难以理解的“雨痕”、“波痕”等等。这位老师让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她的生本意识,整个词语教学源自学生,而且让我们准确地了解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这就是我们展开教学的起点。词语教学亦是如此。
思考二:设置情境,想象画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在词语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想象来读词语,让词语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这样,词语才不会被忘记,才容易被提取,被运用。在《两只鸟蛋》一课中“焦急不安”是重点词语,孩子们要真正从内心去体会鸟妈妈的焦急不安是比较难的。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让孩子们想象鸟妈妈回家不见了它的宝贝——两只鸟蛋,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有孩子说:鸟妈妈会扇着翅膀到处寻找自己的宝贝,它会边飞边喊自己宝贝的名字;有孩子说:鸟妈妈会用向自己周围的邻居打听自己孩子的下落,没有消息时鸟妈妈是多么的焦急难过啊;还有孩子说:鸟妈妈会一边飞一边伤心地喊:“孩子!孩子!我的孩子!你在哪里?谁抱走了我的孩子,快还给我!”一句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鸟妈妈的“焦急不安”,连老师也不禁皱起眉头替鸟妈妈焦急起来。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什么叫做焦急不安。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想,入境地读,既读出了词语的内涵又读出了自己的情感。这时候,从他们口中读出的词语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了。
一位老师在教学一下年级《识字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请同学自己读读这组词语。(学生读词语)
师:好,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读。(正音后鼻音的生字:莺、冰、丁、争、鸣)
师: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再去读读其中的一些你最有感觉的词语,你的脑子里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来呢?(学生再读词语。)
师:好,现在谁来说说,读着哪个词语,你脑子里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
生:读着“柳绿花红”,我好像看到了春天到了,公园里的柳树发芽了,芽绿绿的,小小的,桃花也开了,红红的一片。
师:真美!来,现在你再来读读这个词语,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生:柳绿花红。
生:我读着“百鸟争鸣”这个词语,仿佛看到了很多鸟在树林里飞行,耳边传来不少鸟的叫声。
生:我读着“泉水丁冬”这个词语,仿佛来到了一条小溪边,看着泉水向前流,听着小溪唱着好听的歌,我忍不住伸手去摸摸它。
师:你一定是想起了自己在溪边的情景吧!多美的感觉啊,你把这样的感觉融进去,读读这个词语,一定会更美。(生读词语)
师:读着其它的词语,你的脑子里一定会出现不同的画面。请把最有感觉的这个词语读给大家听听。
看这个教学案例的时候,我不禁被孩子们的回答所感染。我想,这些孩子正因为经常读词语联想画面,才会有今天这样的表现。有一天,当他们来到“柳树发芽了,芽绿绿的,小小的,桃花也开了,红红的一片”这样的地方时,他们一定会想起“柳绿花红”这个词语吧!
可见,在语言环境下理解词语,在情境创设中理解词语,在联想画面中理解词语,会让学生体会到词语背后蕴藏的心情、情境、画面,真正理解词语的内涵,终生难忘。
思考三:整合信息,联系呼应
1、词语与词语的联系
每一篇课文的词语与词语之间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细细剥开,会发现词语的理解竟是这样简单,词语之间的联系竟是那样密切。《最大的“书”》一课中,学生交流难读的词语,交流“煤炭”、“铁矿”这两个词语时,老师用实物投影出示这两个词语,指导读准,并引导说:煤炭、铁矿都是祖国的——。生:宝藏。师:宝藏的 藏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zàng,一起读一读。(生齐读)师:课文中寻找宝藏的叔叔就是“地质勘探队员”。指导学生读准“地质勘探队员”。老师在研读课文的时候,发现了词语与词语间的联系,利用这种联系,不露痕迹地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煤炭”、“铁矿”、“宝藏”、“地质勘探队员”这些平时学生很少接触到的词语。
2、词语与内容的联系
某老师在执教《盘古开天地》,在初读时把词语分成三组进行出示,“混沌 血液 轻而清 重而浊”、“渐渐 缓缓 逐渐 慢慢”、“抡起 猛劈 顶着 蹬着”,先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在细读这些词语所在的相关段落后,进一步理解了这些词的意思,并进行了朗读指导。最后让学生读段落想画面,借助上面的三组词语,自己讲讲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这位老师的词语教学充分体现了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词语教学不是一个单独的板块,而是贯穿整个阅读教学。是啊,词语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让我们的孩子用一根“线”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吧。
思考四:结合文本,语言训练
语言是民族的根,小学语文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能力。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何在词语教学中落实适度的语言训练呢?有位老师的设计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最大的“书”》一课中,学生交流难读的词语,交流“脚印”、“雨痕”时,老师引导说: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什么是雨痕?什么是波痕吗?生读文中句子: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纹的足迹,叫波痕。师:是啊,雨痕就是——生:雨点留下的脚印。师:波痕就是——生:波纹的足迹。师请学生完整地说一说:雨痕就是雨点留下的脚印。波痕就是波纹的足迹。师:祖国的语言课真有意思,表达同样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多么无痕的设计,从学生中来,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文本,使学生理解了词语,同时又不动声色地进行了语言训练,真是一箭双雕啊。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一定能在词语中找到合适的训练点,使学生大有收获。
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一个词语就是一首诗,一个词语就能引发一段美妙的想象,为此,我们让学生在会读的基础上,更要让学生读出词的画面、词的意蕴。让一个个干瘪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个个形象鲜活的生命符号,他们将无痕地植入学生内心的深处,难以忘怀。词语中蕴藏着训练,词语中蕴藏着对话,词语中蕴藏着一个个故事,让我们用智慧使词语教学就不再是一个万物凋零的“冰寒地带”,而是一片“春花烂漫”的精神沃土,一朵朵词语的小花在这里在绚丽地绽放着,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