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申报馆稿酬制对现代文学转型的影响-社科论文

作者:江西师范大学—王龙洋来源:原创日期:2012-09-27人气:797

摘要:稿酬制度是近代文学发展中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的确立,对中国文学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稿酬制度的确立又与《申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申报馆稿酬制度的形成,对报纸文艺副刊得繁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型,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新文 学的品格。

关键词:稿酬制度;申报;文艺副刊;文学转型

稿酬制度是现代文学发展中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的确立,对中国文学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稿酬制度的确立又与《申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申报馆稿酬制度的形成,对报纸文艺副刊的繁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文学的品格。

一、申报馆稿酬制度的确立

《申报》是美查及其兄在上海创办的。他们兄弟两原本是在中国做商业贸易生意,在经商过程中出现了亏本。为了扭转经济上的亏空,他们决定改行办报。《申报》初创时期,几个投资人总出资1600两白银。他们约定把《申报》办成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企业。所以《申报》在本质上是一份由商人创办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报纸。商人办报与作家办报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是为追逐商业利益。为了办报盈利,他们就不得不扩大发行量。因此,他们办报的一切都是从读者的角度及其需要来考虑问题。商业报纸的读者是社会大众,在中国近代,城市市民及青年学生构成了《申报》的主要读者群。

他们在办报的时候,首先考考虑的是如何吸引读者,并逐步扩大自己的读者群。《申报》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免费刊登中国文人的文学作品。美查是个中国通,他深知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力。中国历来就是个文学大国,文学在国家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及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广阔的社会读者群。因此,刊登文学作品就能吸引到更多的读者,从而扩大《申报》的发行量,实现盈利的目的,并在与其他的商业报纸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在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人出书发表作品是与出版环节分离开的。文人要发表作品,需要向出版商支付费用。但大多数中国的文人都比较穷,除有支付能力的少数外。这种状况就极大地限制了《申报》文学作品的稿源,不能满足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为扩大稿源,同时调动文人创作的热情,《申报》在中国上海创刊的时候,就在头版刊登了《申报馆条例》。该条例郑重声明“如有骚人韵士有愿以短什长篇惠教者,如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之类,概不取值;如有名言谠论,实有系乎国计民生、地利水源之类者,上关皇朝经济之需,下知小民稼穑之苦,附登斯报,概不取酬”。[1]《申报》在这则启事中声明,他们愿意免费给那些文学创作者提供一个发表文学作品的展示平台,不收他们的费用。因为在此之前,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出书,刊登作品,大多由自己掏腰包。这预示着文学与报刊、文学与商业结合的时代的到来。而且根据申报馆条例,作家在《申报》上免费发表文学作品,《申报》也不向其发放稿酬。但却规定,报馆向作者免费赠送一份价值8文的《申报》和一本价格为80文的《赢环琐记》。这就相当于用实物向作者发放稿酬,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实物稿酬。

申报馆不但出报纸,还印刷出版各类图书。美查偶因购买并出版《后水浒》书稿,而大赚一笔,这给了他极大的刺激及启示。1878年3月7日,美查亲自撰写了《搜书》启事,并在《申报》反复刊登。在启事中,《申报》表示愿意出钱刊登文人手中的文学作品,并且特别强调:“启者,本馆以刷印各种书籍发售为常。如远近诸君子,有已成未刊之著作,拟将问世,本馆愿出价购稿,代为排印。抑或俟装订好后,送书数十或数百部,以申酬谢之意,亦无不可,总视书之易售与否而斟酌焉。” [2]并表示这些内容是报馆非常欢迎的。这充分说明了申报馆愿意出钱购买作家的作品,并且愿意出高价。也就是说,作家的作品可以可以通过报馆获得经济上的回报。鲁湘元把这则启事看作“中国稿酬社会契约” 的起源。他认为“购书稿严格来说,是一种商业行为,而超越个人与个人和地域界线的全社会购稿契约。”[3]

申报馆实行的免费刊登文学作品和出钱购买书稿,以及向读者赠送书刊的行为方式,慢慢向报刊的投稿方向发展。几年后,申报馆开始对报刊的投稿开始付报酬,虽然主要针对的是书画作品,不是文学作品。如对申报馆旗下的《点石斋画报》的刊登用稿给予报酬,同时对稿酬多少也有具体的说明。

1884年6月4日,申报馆在《申报》上刊登征稿启事:“本斋印售画报月凡数次,业已盛行。惟各外埠所有奇奇怪怪之事,除已登申报外,能绘入画图者,尚复指不胜屈。故本斋特请海内大画家,如遇本处有可惊可喜之事,以洁白纸新鲜浓墨绘成画幅,另纸书明事之原委,函寄本斋。如果惟妙惟肖,足以列入画报者,每幅酬笔资洋两元。其原稿无论用与不用,概不寄还。画幅直里须中尺一尺三寸四分,横里须中尺一尺六寸,除题头应空少许外,必须尽行画足,里居姓氏亦须示知。其画收到后当付收条一张,一俟印入画报,即凭本斋原条取洋。如不入报,收条作为废纸,以免两误。”[4]这则启事实际上是一则征稿广告。它公开表示愿意付给作者经济报酬,更为重要的是对给予多少报酬有一个量化的计算的详细说明。这是我们在资料中查到的最早的申报馆申明对报刊发表的作品付稿费。“它的出现无疑就成为了近代报刊建立稿酬制度开始的标志。”[5]我们可以从王韬在19世纪80年代,给画报的作品《淞隐漫录》中可以找到关于《点石斋画报》给付稿酬的资料佐证。王韬写道:“七月杪,《淞隐漫录》已盈十二卷,主者意将告止。因画报阅者渐少,月不满万五千册,颇费支持。然韬月中所入,又少佛饼四十枚矣。”[6]

二、稿酬制度对文学副刊的影响

申报馆确立的稿酬制度,对于报纸的副刊影响巨大。其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证了报纸副刊稳定的高质量的稿源。《申报》实施给付稿酬制度后,吸引了大量的投稿者,保证了优质稿源,提升了刊登作品质量。在《申报》登出免费刊登作品声明后,文人的诗词歌赋一类的文学作品日渐增多,以至于《申报》的版面容纳不下这么多来稿,因而报馆决定出版文学专刊《瀛寰琐纪》等文学作品的专刊,形成申报馆的一报一刊。《瀛寰琐纪》1872年11月11日作为附刊,随同《申报》一起刊发。这是我们在可以查找到的资料中发现的中国近代最早文学月刊杂志。在《瀛寰琐纪》的第一期中,主要内容包括这些专栏目录:“开辟讨论源”、“地震附见”、“日星地月各球总论”、“海外见闻杂记十五则”、“花史二则”、“鱼乐国记”、“眉子砚南曲白”、“桃花诗社唱和偶集”。这些栏目中的绝大多数稿件都是外来投稿。

二是为文学副刊培养了一支稳定的职业化作家队伍。科举制度废除后,读书人的通仕梦想彻底破灭,他们只得寻找新的出路。在他们因仕途之路断绝、谋生灭鼠佳之时,突然看到为书局报刊写稿能对生活有所贴补,是他们改善生活的一条途径,因而喜出望外,写稿积极性陡然高涨。慢慢地,以报刊文艺副刊为阵地,逐渐聚集起一批职业作家,他们同时也成为副刊稳定的文学作品来源。

但在另一方面,他们又逐步对报刊产生依赖,依靠为报刊写作而生存。作家“首先必须为发表(出版)而写作”,“古典时代的作家如果不认同正统文学,他尚可退隐田园,从事一种自娱式文学,现代作家则退无可退,因为文学本身已经被纳入到社会生产规范,在这样一个按照工业化标准建立起来的社会里,文学只被允许是一种职业,你可以不从事这个职业,但如果从事的话,就不能以别的方式和身份。”[7]

三是拓展了文学副刊新的读者群。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主要以知识精英与高官贵胄为阅读对象。但随着近代以来,中国报刊业日益繁荣兴盛,报纸的读者群日益扩大,报纸副刊的读者群,从封建贵族阶级的垄断主体,逐步向普通的市民阶级发生转向,读者的世俗化、大众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受市民阶级的欢迎,报刊大量刊登适合市民世俗趣味的、通俗的、大众的文学作品。副刊的这种导向,指引着依靠稿费而生存的职业作家,使他们的文学创作首先必须考虑读者的需求,必须贴近普通大众,写他们的喜闻乐见,悲哀离合,从而吸引等多的读者。读者的增加从另一面又提升了作家的知名度,从而使他们的稿酬水涨船高,同时也带动了报纸的销量陡增。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申报确立的稿酬制度,对其文艺副刊的的繁荣兴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三、稿酬制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在印刷术取得突破后,通过雕本印刷,文学的传播主要是依靠书籍的物质形态进行传播。进入近代后,西方报刊业开始被引入到中国,文学副刊在稿酬制度的影响下,开始兴盛,这又为文学提供了新的传播媒介。新兴的报刊在比传统文学更快捷地进行文学传播。但是在另一方面,这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必然对文学形态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是文学注重消费功能,特别凸显文学的商品性。1910年,清政府参照日本和西方的法律体系,出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对著作权的概念、范围、内容、期限,取得著作权的程序以及侵权与处罚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从法律上对作者和出版商的经济和精神权利给予保护。这一法律肯定了作为民间社会的《申报》开始实行的稿酬制度。从此,文学被纳入到市场经济法制运行体系轨道,“中国市场经济文学体制正式形成”。 [8] “1872年《申报》的创刊,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狭义的市场经济的体制”“以申报馆的一报一刊和几个书局文代表。其特点是,文学资本家、以市场求生存的报刊文学、书籍文学和稿酬社会契约的出现。”[9]

文学进入市场,就必须满足作为消费者——读者的需求,适应并满足广大市民的兴趣爱好及阅读口味。这是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文学生产机制,它决定着报刊文学天然的商品属性。文学像其他物质商品一样,是可以用来买卖的,是文人作家可以用来养家糊口的资本。

二是对现代文学观念的影响,小说等可读性强的文学体裁开始由边缘走向中心。中国传统文学以诗文为正统,中国古代作家们的创作是为了“言志”,是为了“载道”,认为,“小说是小道”。他们的创作说穿了不是以广大的市民为读者,所以可读性强的小说等文体在文学史上是没有地位的。但是随着近代报刊业的发达,报刊文学逐渐为新兴的市民社会所接受、喜爱,他们成为报刊文学的主要读者群。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报纸文艺副刊开始大量刊登小说等可读性强的文学作品,以期留住和吸纳更多的读者。申报在创刊时确定的方针就是“文则质而不理,事则简而能详,上而学士大夫,下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10]

为刊登更多、更好的小说,稿酬制度发挥了较大的影响。20世纪初,虽然稿酬制度已经确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拿到稿酬,只有读者欢迎的小说,才能付稿酬。包笑天在书中说:“当时报纸除小说外,别无稿酬,写稿的人,亦动于兴趣,并不索稿酬的。”[11]稿酬的刺激和倾斜,使得小说的创作在近代取代了巨大的成就。仅据日本学者尊本照雄《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统计》,1840年至1919年,中国有创作小说7466种,翻译小说2545种,合计10011种;而主要创作又是在1898年至1919年20年间,这期间创作小说7388种,翻译小说2525种,共计9913种。[12]

在另一方面,以梁启超、严复为代表的近代文艺理论家非常敏锐地洞察到了小说这种文体对广大普通市民的启蒙的意义。处于“救国”的政治需要,他们在文学界,发动了著名的“小说界革命”,从理论的高度,将小说的地位提升到文学的中心地位。他们分析了小说“易传行远”的特点,并以“欧、美、东瀛,其开化之时,往往得小说之助”为根据,提倡一种“使民开化”的有着教科书功用的“新小说”引起了数量众多的士大夫的关注,并吸引他们加入小说创作队伍。[13]梁启超更是将小说抬高到群治的高度。[14]在这几个方面的力量作用下,小说逐步取代传统的诗歌,从文学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文学的主流。

注释:

[1]《申报馆条例》,《申报》,1872年4月30日。

[2]《搜书》启事,《申报》,1878年3月7日。

[3] 鲁湘元,《申报与中国近现代报刊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2期。

[4]《申报》,1884年6月4日。

[5] 鲁湘元:《申报与中国近现代报刊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2期。

[6]王韬:《淞隐漫录》[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7]李洁非:《现代性城市与文学的现代型转型》,收入王晓明主编《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第38-39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版。

[8] 鲁湘元:《稿酬怎样搅动文坛——市场经济与中国近现代文学》[M],第147页,红旗出版社,1998年出版。

[9] 鲁湘元:《稿酬怎样搅动文坛——市场经济与中国近现代文学》[M],第257页,红旗出版社,1998年出版.

[10] 《申报》 本馆告白(N),《申报》, 1872年4月30日。

[11] 包笑天:《钏影楼回忆录》,第349页,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出版。

[12] 参见郭延礼:《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M],第329页,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

[13] 参见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收入舒芜等编:《近代文论选》[上],第20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

[14] 参见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