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新旧两版之比较-文史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小君来源:日期:2011-11-03人气:1286
摘要:黄修己的《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继1995年初版以来,2007年又出修订版,12年后的修订版之于初版有何变化,其学术 价值有何提升?通过新旧两版的比较,我们可以洞察黄修己对于这部《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的学术价值理想的追寻。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编纂史;黄修己;比较;学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816文献标识码:八
黄修己在新版《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后记的开始就主张 修改旧作并引用自己一篇评论中说过的话来说明对于旧作 “十年磨一剑”的修订是其自身提高、再版、更上一层楼的传统 学术价值的追求㈣90。黄修己带着“与时倶进”的学术追求,对 旧版删繁就简、订正瑕疵、弥补缺漏,优化组合,精益求精、无 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新版之于旧版,卓然是一次学术 自我更新痛苦而幸福的“蝶变”!
一、形体上的“瘦身”
从宏观版式上看,新版《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之于老版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皿-1"1,由原来的32开本变为16开本, 印张略有增加,由原来的18.25增至22.75,但字数却大大缩 减,由460千字压缩为375千字,删减近万字,甚至更多,因为 作者还增加不少内容。此外新版删去旧版开头的“自序”和附 录中的“中国新文学史著作编目”并在章节设置上由原来的 18章压缩为14章,这不能不说是一次较大的“瘦身”改版。但 这并没有影响全书的“思想精髓”,只是宛如一位丰满的贵妇 因为苗条而彰显出骨感的美罢了。但删繁就简的用力还是在 对旧版内容方面,尤其是对第二编〈1949年以后的编纂实践) 部分的删减。这一点作者在新版“后记”中已作明确说明。比如 在旧版第二编第128页就整段删掉“但《大纲》仍然有它的历 史作用……,得到进一步的说明。”一段;第135页“历史并不 如胡适说的那样……,其观赏价值可能是很高的”的一段;第 138页最后一段;第139最后一段;第140页最首一段;第143 页第2段第4段。如此整段删除的地方在以后几章中还大有 可见。这些删除部分在旧版中多是修饰部分,举例部分,还有 随着修史的演进而删掉不合时宜的部分。至于许多段落中作 者也进行了许多冗句的剪辑,此不再赘叙。可以肯定新版的瘦 身成功最得力于此。
二、架构上的“优化”
除去这样大刀阔斧的删减外,作者灵活地在优化组合中 实现了“灵魂”的衔接,首先表现在对章节的优化组合方面。从 旧版的18章压缩为新版的14章,黄修己“拆招破招”打得是 一套组合拳,这主要表现在旧版后两编之中。章进行拆解,他把前大半部分组建到新版的第五章去,则把后 半部分和旧版第七章合并为新版第六章;把旧版第八、九章优 化成新版第七章;把旧版第十章、第十一章前两节构建成新版 的第八章;把旧版的第十一章第三节和第十二章合编成新版 的第九章,并把旧版第十三章以附录的形式贴在第九章后面; 这样整个旧版第二编就由原来的九个大章优化组合成新版五 个大章,整整消掉四章。这仅仅是形式上的组合变化,但更重 要的是这个形式变化后所彰显的内容上的优化。比如把旧版 第六章进行的拆解,把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前半部分调 至新版第五章“新学科的建立”一节中这样既更正了旧版一节 的“名不副实”,也彰显《史稿》在1949后新文学史上的“开山 之作”的地位;而把后半部分和旧版第七章放在一块组成新版 第六章不仅鲜明地吻合了“新文学史著作的政治化”的章名, 还说明了《史稿》政治化的时代局限。就第三编而言,虽然新旧 两版在大的章节上都各具五章,但其内里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旧版第十四章在新版中作为第十章有了较大的改写;第十五、 十六章则放在一起作为“新文学史编纂中的几个关系”变身为 新版第十二章,这样就把几个关系进行了归类而趋于协调; 第十七、十八章则分别改写成新版第十三、十四章。“形随意 动”,从这样一个形式框架的变动中,我们可以看到黄修己对 史料驾轻就熟的运用和对“以史促论”“论从史出”修史原则 的深谙。他在章节的优化组合中弥补了旧版“急就章”带来的 粗糙和分散等方面的不足,而更具论据集中和论点鲜明的著 作个性。
三、内容上的“修订”《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在实现形体上的“瘦身”和构架上 的“优化”同时,对旧版中的一些错误也进行了订正。这既包括 原作内容上的一些瑕疵,也包括版面组织方面出现的疏漏。比 如第一章第一节中旧版中胡适的《最近五十年中国之文学》在 新版中归真为《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这本是为上海《申报》 馆五十周年的纪念特刊《最近之五十年》所撰,旧版之所以加 上“最近”也许就源于此,但通常是以新版中这个名字行世的。 比如在标点运用方面,旧版第116至118页中对1949年以前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口卩斗)
作者简介:梁苑〔1986—〕,女,河南宁陵人,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助教,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编纂史小结而总结的成果特点时,分别用了几个总领句,前两 个“思想上的进步性”“重视新文学与近代文学的密切关系”后 都用的是句号,以来彰显特点,而接下来的六句却改用了逗 号,这显然用错了标点符号。新版中不仅在句子前加上数字序 号,且每一句尾都用句号啦。这也许是作者校对书稿时的疏 忽,也许更应该是排版时的大意,但“瑕不掩瑜”。我想这也是 对本书修订的个中原因,因为一个小的瑕疵释放出的不仅仅 是一个错误,而是史家对于治学是否严谨的标尺。
新版对于旧版更大的突破还是在于弥补缺漏,使得新版 因为新的史料和论点的汇入而更具全面性和科学性。这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整个章节的补入。新版整个第十一章 “新文学史常变探因”对修史的价值取向和阐释体系进行了理 论上的阐述,为全书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是对某一章中一节 的补入和改写。这些补入多是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近年来 出现的新的历史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的补入,不仅完善了《中 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的内容,也反映了黄修己“与时倶进”的修 史理想追求。第三是对某些章节中段落的补入补写。比如新版 第二章第二节“周作人的讲演稿”一节最后部分补入了 “因为 ‘载道’、‘言志’在传统文学中并非完全对立的,是可以并行不 悖的,‘载道’的文人做起诗来也可能是‘言志’的。1935年周 作人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里,对自己的观点有 所修正,将‘载道’分为‘载他人之道’和‘载自己之道’,后者与 ‘言志’是并行的。”这一小小的补入不仅让我们看到周作人针 对钱钟书的批评而进行的修正,也让我们更能体会黄修己构 建周作人完整史角的良苦用心。
黄修己在旧版后记的补记中说道樊骏先生对于本书的关 心,实际上,从时隔五年之后《文学评论》刊发的樊骏先生的 《关于学术史编写原则的思考”一文,我们不仅看到这位文学 前辈对《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的关心,还可以洞见他对学术 史编写这个学术大业的前瞻。更让我们看到黄修己从樊骏先 生文章之中吸取建议、立意修订《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的决 心和信心。
在新版的导言中,黄修己通过对传统学术方法和风格的 梳理和对朱自清以降编纂史传统的厘定得出自己“尊重历史, 注重实证”的学术品格和理想追求。并在“我思故史在”和“史 在促我思”两条思路认识到“从思想开始,或从史实开始,这两 条路线都是允许的:只要从史实入手的能不被史实所淹没,能 注意消化、提炼、抽象、升华,由此而产生出的理论;从思想开 始的能十分尊重史实,小心求证,既能够经过证明而肯定、丰 富某种思想观点,又敢于把不能得到证明的思想否定掉,或修 正之。那么,通过这两条不同的思路,研究家、编纂者都有可能
接近历史的真实,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评价,提出比较可靠的 结论来。”
樊骏在《关于学术史编写原则的思考》文章的第二部分对 黄修己的“发现”才能给予了褒奖,既修史者除了要尊重历史、 注重实证外,还要有个人的能动性和发现性。并说他的这些发 现“是在肯定客体的第一性的前提下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的 产物,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阐释;而不是远离历史实际、纯 粹出于史家主观的先验的东西。,文章对黄修己“由史出论, 所论均从史出”的修史思路,对他“坚持把‘描述’作为治史的 基础,置于首位;再进而向‘阐释’突进,注意在理论上作出自 己的贡献。”的探索都给予了高度赞扬。在新版的修订中,这些 优点得到了继续发扬和贯彻,而文章第四第五部分对旧版的 缺点和批评也颇为中肯,可以看出樊骏对黄修己以致整个学 术界的学术关照。在以上所述及的删减、补入、改写、重写中我 们可以看到修订过程中作者精益求精的史家追求。
在新旧两版的比较中,我们会发现黄修己对于修史的 “常”与“变”,“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坚持和变通,对于学术圈 内众多专家关于修史建议的听取和认可,对于修史多元视角 的指陈和重估,对于历史客体和历史个案的依持和尊重,对于 实证学术品格和学术特色的注重与追求以及对于“论从史出” “以史促论”原则的坚持和追寻。
佛家说“修行就是把过去错误的想法、做法、说法、看法加 以修正。”,“神仙本是凡人做,看你修行到那般。”从某种意义 上来看,从事学术研究何尝又不是学人自我修行的过程呢?从 新旧两版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部著作更新的痛苦且幸 福的旅程,可以看到一个学者自身对于学术境界的追求。从致 力于赵树理研究到现代文学史的编纂再到《中国新文学史编 纂史》的编纂、修订,历尽前后几十年,黄修己勇于开拓、与时 倶进的学术个性,尊重史实、注重实证的治学理路都给我们以 示范和激励。尤其是那种“学问深时意气平”的学术境界,不可 不“澄明”之境!历史不会停止,修史也就会还需继续。修订是对旧版的修 正,也并非尽善尽美,仍需等待历史的检验。
参考文献:
⑴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2007. 阴樊骏.关于学术史编写原则的思考[了].文学评论,巧,斗“)
阴陈希.以理性点亮历史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