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乡村生态文明的审视——中州学刊

作者:张勇、汪应宏来源:原创日期:2013-07-23人气:776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耕地数量,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应该也必须是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践中,由于缺少具体科学的实施方法与一定的技术支持,不仅没有改善原有的乡村生态环境,没有实现预期的生态环境效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
建设乡村生态文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乡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在新背景、新时期下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现代意义上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目标多元型、环境友好型、景观生态型及乡村可持续型的系统工程。要求在实践中必须“尊重自然、尊重环境”,加强土地利用的生态伦理观,改变“人类征服者”角色,应该以“尊重自然界的每一个成员”的姿态,在实施中加强土地利用的生态伦理观,注重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一、乡村生态文明的现实缺失: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可能引发的乡村生态问题
1.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地方在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为了追求有效耕地面积的增加及推进土地的规模经营,侧重于大面积平整土地、硬化沟渠和田间道路,目的是使土地整齐划一,便于机械化作业,但缺点是非常单一化,比较多地考虑了田块合并和田面平整,却严重忽视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原有生物的生存环境的维持和保护,会对生物的生境带来一定的扰动,进而可能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破坏农田生态系统平衡。殊不知,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基因库,包括所有鸟类、昆虫、微生物、植物在内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就是等同于保护了农田周边稳定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利用,或
收稿日期:2013—02—20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SZBF2011-6-B35);安徽省池州市社科联项目(B2012005)。
作者简介:张勇,男,中国矿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博士研究生,池州学院政法管理系讲师,土地估价师(池州 247000)。
汪应宏,男,中国矿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州 221116)。
者说对对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实际上也是对耕地生产能力储备的一种方式。而在实践中,一味地采用机械化工程措施平整土地,建设各种混凝土硬化的沟渠设施、田间道路,以及大规模地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都可能会使原有生物的栖息地、繁殖地减少,使农田生态结构与环境结构简单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整治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简化,必然会使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繁殖化境受到影响。(图1)。
2.对水资源的影响
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往往会采取相关工程技术措施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以及建设梯田、垦殖坡地,这些都会导致水资源需要量的增加,从而可能会改变整治区域内的地表水系的网络结构,直接影响整个区域的水资源生态环境。例如大规模的农地整理及开发未利用地,如果其灌溉排水系统用混凝土修建,会导致地表无法涵养水源,且一味地追求人机通行方便、水流通畅,修建“笔直”或“截弯取直”的沟渠,往往将沟渠设计成沟渠身笔直、沟渠底平坦,沟渠底不冲不淤,不仅造成流速加大,地表水很快流失,更为重要的是导致渠道中无法储存水分甚至经常处于干枯无水的状态难以寄养水中生物,出现“用水时快来快去,不用水时渠干沟枯”的现象,直接导致水中水生物无法发挥对水体的自净能力,特别是在非灌溉期间渠道断水,使渠道内滴水不存,增加了田沟渠道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难度,破坏了生物的栖息、繁衍之地,阻断了生物迁移、繁殖、交换的渠道,断绝了沟渠河道水源涵养万物的功能,也断绝了野生动植物的勃勃生机,出现了“青蛙跳不出农渠,虫蛇越不过农道”这样的一幕。另外,如果不合理地对坡地采取工程措施加以垦殖与建设梯田,如果采取顺坡措施操作往往会增大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水量,不利于土壤水分的蓄积,会增加发生土壤侵蚀的可能性及强度,导致流域水源补给过程受阻;甚至由于不恰当地开垦会扰动地表坡面,破坏土壤结构和质地,导致地表土层疏松和粒度变化,引起或加剧水土流失。
3.对土壤的影响
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过程中,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及相关生态过程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对未利用地的开发会破坏地表的植被,对土层加以剥离、搬运往往会破坏土壤的熟土层,改变了土层的排列顺序;在对工矿企业用地及村庄宅基地复垦中,一般会采用推高填平、挖深垫浅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当也会把底层的土层翻到表面,破坏了土体的构型,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另外,在农用地整治中,都会使用大型机械作业,机械化的挖填极易导致土层被压实,容易造成土壤板结,使得土壤的团聚体变差,表土的熟化层被破坏,土体结构直接被破坏,导致土壤内部有机质含量下降,特别是可能引起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容易发生土壤结构性退化,直接影响地力。除上述之外,沟渠和河道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往往改变了土壤水分的运移规律,从而导致土壤质地的改变及理化性状的改变,影响土壤养分循环,还有可能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和养分的流失,导致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农地整理前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和活性有机质均要高于整理后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活性有机质;在已经进行了平整的土地中,从挖方地块到填方地块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明显减少,参见(图2)。
4.对乡村生态景观的影响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实施的土地整治工程主要通过生物及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了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土地覆盖状况,对乡村景观多样性、空间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乡村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乡村生态景观主要是由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道路等景观要素构成的农田景观及村庄居民点构成,实质上是斑块(corridor)、廊道(patch)、基质(matrix)的空间构成。但在我国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践中,伴随着大规模的农地整理、未利用地开发、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及村庄的拆并等一系列活动的实施,由于对地表植被和景观生态建设方面考虑不够充分,很多是基于为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对农业景观进行人为改造,导致局部景观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对整治区域地表植被以及其相关的生态景观格局均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在实施农地整理工程时,通过大面积平整农地、修建硬化的农田水利设施,以及挖低丘、筑坑塘等以提高土地垦殖率,都会造成原生、次生自然植被以及人工植被的大面积减少和退化,主要体现在原有的植被被单一的农业作物代替,生物多样性必然减少,景观多样性降低,导致病虫害发生的频度与强度均有可能增加,可能会造成许多生态过程的中断;另外,在土地整治中新修建的道路、灌溉工程等往往会导致动植物生存环境一分为二,并成为许多动物迁徙、植物孢粉运移的屏障。再如大规模地实施村庄整治、迁村并点,若不及时对拆迁后的村庄进行及时复垦会引起原有的乡村景观的破碎化,会直接导致原来连接村庄之间的自然植被斑块间的自然连通度降低,导致生物多样性难以维持。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到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及人文景观时,往往会因为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对其造成永久性、难以恢复性的经济、生态损失,参见(图3)。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