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午睡”,美亦不减分——浅谈《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真正魅力

作者:中州期刊来源:原创日期:2011-11-27人气:2604
“午睡”,美亦不减分——浅谈《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真正魅力

《礼拜二午睡时刻》讲述了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千里迢迢去祭拜被当作“小偷”打死的儿子的故事。故事简简单单,情节平平淡淡,远没有《炮兽》的惊心动魄,《沙之书》的神秘荒诞。中国“先锋小说”家余华却把《礼》看作他最喜欢的十个短篇小说之一,作家马尔克斯认为《礼》是他写得最好的小说。《礼》能够从浩如烟海的短篇小说中脱颖而出,并“击败”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孤独》,它的魅力究竟在体现何处呢?

余华说:“《礼》所展示的就是作家克制的才华,这是一个在任何时代都有可能出现的故事,因此也是任何时代的作家都有可能写下的故事。”① 他说这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礼》的独特之处不在故事的新颖出奇,而仅在显示了作家的“内敛功夫”。换句话说,感动余华的,是作者的冷静沉着,是节制和隐忍的情感抒发。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88页也认为情感的处理,“节制胜于放纵”。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想象就被捆住了翅膀……”②人教版据此就说“小说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满和激烈。并不是作者越大力气煽情,读者就越能感动得热泪盈眶”。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情感抒发的方式,或热烈奔放,或含蓄深沉,都不失为美,没有好坏之分,高下之别。马尔斯克应该为如何叙述这个故事花费了心思,但肯定不是有意而为之。与其说作家赋予了这个故事适当的形式,还不如说这个故事本身披着一件隐形衣,马尔克斯所要做的只是让它显形。

情感的处理,取决于故事发生发展的气候与土壤。 在众人眼里,儿子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偷,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就像过街的老鼠,人人追喊着恨不能抡上一脚。再者,距离母亲去祭奠儿子,事情刚刚过去一周,镇上依然弥漫着恐惧与忿恨。痛失爱子、独子,母亲撕心裂肺、悲痛欲绝,她怎么宣泄她的情感都不为过。但在千里之外的陌生地,作为小偷的母亲,就注定了她必须强忍悲伤,言行举止必须谨小慎微。所以,当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深挖节制的艺术美,深究母亲为什么不是放声悲歌,而是“不动声色”“神色自如”时,笔者觉得不可思议。此情此境,我们很难想象感情闸门打开后的母亲,以及由此造成的局面。谁不知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母亲不想哭吗,还是母亲坚不可摧?都不是。此情此境,逼迫着母亲即使内心翻江倒海,脸上也得镇定安详;此情此境,逼迫着马尔克斯不能感情用事,也得小心翼翼地运笔。

《礼》的魅力,不在表达方式的独树一帜。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③刘勰的意思是形式由内容决定。《礼》的美,应体现在它的内容层面。

死寂、阴沉的“午睡时刻”,母爱犹如横亘天际的一道闪电,劈开滚滚乌云,带给世人一抹浓郁的温情,一份长久的震撼。读完《礼》,笔者由衷地对这位母亲肃然起敬,并击掌喝彩。

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柜门里钉子上挂着两把大钥匙,上面长满了锈。”小女孩、女孩子的妈妈、神父本人都想过钥匙就是这个样子。举世都有定期扫墓的习俗,为何这里的公墓无人问津,甚至连神父都不闻不问。笔者猜想,公墓里葬的是遭人鄙视、唾弃的孤魂野鬼,他们为世俗道德所不容,亲戚朋友迫于舆论压力只能望而却步。而母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个青筋暴露、矮小孱弱的妇女挺着疲惫惨痛的身躯,经过长途跋涉,冲破重重关卡,最终握住了锈迹斑斑的钥匙?是爱,是妇女对儿子卡洛斯·森特诺那深沉真挚的爱。冰冷、颓败的公墓钥匙,充满无上的威严,呵退了源源不断向它靠拢的脚步,而今终被这位勇敢的妇女成功摘取。母爱是伟大的,不仅让卡洛斯的墓地有了生气,而且使公墓的钥匙从此获得了温度。

不由得想到了另一位母亲。战国时期有名的学者曾参,有一个非常了解他非常爱他的母亲。一次,曾参有事外出未归,碰巧一个与他同名的人杀了人被抓走了,曾参的邻居于是报信给曾参的母亲:“你的儿子杀人被捕了。”曾参的母亲不为所动,依旧一门心思织自己的布,不一会,第二个人来,不久第三个人来,都说曾参杀了人,曾参的母亲惊恐万状,扔下梭子,翻垣墙逃跑。在曾参母亲看来,曾参是个杀人犯,作为杀人犯的母亲,颜面尽失;她选择逃跑,表明与伦理道德比拼,母爱显然难以承受之重。

这无疑更加鲜明地突出卡洛斯母亲的难能可贵。烈日炎炎的八月,又是一天中最热最闷的午睡时刻,母亲悄悄地走进小镇,执拗地叫醒还在睡觉的神父,笔者以为母亲害怕小镇人的指指点点,只能偷偷摸摸地活动。原来笔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母亲没想象的脆弱、畏缩。因为有对儿子的爱,她无所畏惧。在神父面前,她勇于承认她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卡洛斯·森特诺的母亲,说儿子很听话,为全家生计去当拳击手,“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待窗户外集聚乱哄哄看热闹的人,神父想方设法保护母女俩,母亲却一把夺过鲜花,挽着女儿的手坦然地朝大街走去。我们不妨想象当时的情形,母亲神情自如,目视前方,跑来看戏的一群群看客,目的泡汤不说,反成了母女俩的一帮帮饯行客。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小偷”被理所当然地打死,背负一世的骂名,没有任何作为人的尊严,但熊熊燃烧的母爱,超越庸常道德、伦理等价值观,温暖了冰窟窿里“小偷”,亦温暖了冷酷荒凉的世态人心。

毋庸置疑,母爱是《礼》中浓墨重彩、举足轻重的一笔。而小说的深意仅止步于此么?马尔克斯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呢?让我们回过头去琢磨几乎占据小说1/2篇幅的环境描写。火车经过的小镇,充斥着令人窒息的煤烟味,另一端是一片贫瘠龟裂的土地;“镇子一模一样”,映入眼帘的“还是那片荒凉的旷野”,镇子一个比一个更凄凉;荒凉的车站,“地上墁的花砖已经被野草挤得开始裂开”;“小镇热得像蒸笼”,镇上的居民都困乏得在睡午觉:这一大片灰蒙蒙、昏沉沉的区域,透露出环境的贫瘠、闭塞、落后,更揭示出生活在这方水土上的人们,他们的愚昧、麻木、守旧,甚或恶毒。小说虽然写于1962年,但创作背景比较模糊,有人说这是拉丁美洲当时的社会状况,笔者觉得这应该是一切贫困落后地区的写照,更象征着泥古不化、停滞不前的顽固腐朽思想。

小镇的大街小巷,行走的全是持有这种思想的居民,当光着脚,腰中只系一根麻绳的“小偷”横尸雷薇卡太太门前,他们幸灾乐祸,没有丝毫的同情心;当听闻“小偷”的家属来到,他们倾巢而出,把大街围个水泄不通。他们缺乏对生命个体的起码的宽容与尊重。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把人当作一个活生生的、有血肉的、有生命价值的个体来看待。不管人贫穷或富有,卑微或高贵,残疾或健康,我们首先要看到他是一个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爱有欲的人,他有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小说用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上个礼拜发生在小镇上的一个案件,从“小偷”中枪后“低哑的、有气无力的、极度疲惫的呻吟声”这样的描述中,我们很难判定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偷。马尔克斯怎么会叙述得这么不严谨呢?不是作家技巧差,而是,在他看来,卡洛斯是否小偷这件事并不重要,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卡洛斯的不幸,年纪轻轻就遭了不测,他的未来,他的家庭,都从此坠入黑暗,这,是怎样的一种悲痛!

为什么“神父的脸刷的一下子红了”?为什么“神父头上开始冒汗”?神父是上帝意志的执行者,平等对待芸芸众生。但对“小偷”卡洛斯,神父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不了解他的生活处境,更甭提为他祷告祈福,神父跟普通人毫无二致,认定卡洛斯道德败坏。博大无边的母爱,深深地刺痛了神父麻痹的神经,使他觉察出自己的失职。自以为有道德优势的神父,长吁一口气感慨“哎!上帝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对上帝的稳固信念产生了动摇,不再是一副说教者抑或批判者的形象,开始重新审视卡洛斯,审视自我,审视这个世界,对母女俩,关切取代了淡漠。闷热的礼拜二午睡时刻,母亲唤醒了沉睡已久的神父,而当她义无反顾地奔向卡洛斯的墓地,必将抚平那一张张奇形怪状的脸。

因此,写母亲去祭拜儿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马尔克斯真实的用意,是借母亲的形象拷问世人的良知,并告诉我们:人,不论强弱,不论贫富,不论贵贱,不论阶级,不论民族,我们都应该慈悲为怀,跳离世俗与道德的樊篱,脱去法律、伦理的外衣,为他捧上一束花,为他献上我们的理解、宽容、尊重。这,才是《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真正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①余华:《温暖的旅程》

②莱辛:《拉奥孔》,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8—19页。

③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