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肖申克的救赎》与《人性的污点》对比评析——电影文学

作者:于萍来源:原创日期:2013-09-07人气:2125
优秀的电影不仅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值得深思,给人启迪。《肖申克的救赎》与《人性的污点》是展示世人追求人性善恶的两部优秀影片。影片中两位主人公各自有着不同的“悲惨”遭遇,但他们都始终坚持“梦想”,怀揣生活的“信念”,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救赎”,其中人性的善与恶都得以不同程度的展现。
一、影片内容简介
(一)《肖申克的救赎》
故事发生在1947年,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被判处无期徒刑,罪名是谋杀妻子及其情夫。在肖申克监狱服刑期间,他饱受了各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监狱的腐败,在真相即将大白的情况下,他的冤情仍然得不到昭雪。这一切使他明白:只有逃离这里才是惟一的活路。安迪凭借自己的才能、智慧和人格魅力赢得了众狱友的友情和典狱长、狱警们的“信任”,为他日后成功越狱提供了实现的可能。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挖掘,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从监狱的污粪管道中爬出,在墨西哥海边过上了自由的生活。
(二)《人性的污点》
主人公科尔曼为了挣脱给他带来种种限制和无形屈辱的黑人身份,不惜和家人决裂,割断他过去的一切,凭借自己肤色极浅的优势谎称犹太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最终成为一名知名教授、学院的院长。在他年近古稀时,反被诬为种族主义者,导致他身败名裂。在极端痛苦之时,他遇上了年龄比他小一半的女清洁工福妮雅,而这“忘年恋”无法为世俗所接受,在福妮雅前夫蓄意制造的一场车祸中,他们双双丧生。
二、影片主人公的人性内涵比较
(一)主人公人性的善与恶
1.《肖申克的救赎》主人公的“性善”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能够自如地在得失之间求取平衡,追求自由和幸福,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理性。比如他执著地给州政府写信,最终获得资助,扩建了图书馆;他给狱友补课,使他们通过了同等学历考试;他宁愿受罚,不顾一切地在监狱喇叭里放《费加罗的婚礼》,给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以精神慰藉;他以帮助警备队长合法免交遗产税为交换条件,冒着生命危险为同伴争取喝酒的机会,让囚犯们重温了那久违了的自由生活……他的“善”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自由和尊重,也感染了部分狱友坚持真我,不被黑暗“体制化”。
人是有善恶两面的。在伟大的善行背景下,安迪的“恶”表现得“恰如其分”。虽然他也曾策划杀妻行动,但是理智战胜了情感,杀妻行为没有实施;虽然他也曾帮警备队长逃遗产税,帮典狱长洗黑钱,实际上是他合理利用法律的漏洞,是他智慧的体现……在他人的恶行对比下,安迪这些无损社会利益的“恶”的表现,让人们可以理解和宽容。
在残酷吞噬肉体和灵魂的肖申克监狱里,安迪始终没有丧失善良的人性。他从自己身上剥离仇恨,达到人性的完美,实现了对作为一个人的情感、价值、权利的肯定。肖申克的救赎不仅仅是安迪的救赎,也是整个社会的救赎。
2.《人性的污点》主人公的“性恶”
《人性的污点》主人公科尔曼是成功人士,古典文学教授、雅典娜学院的院长。因为在古典文学课上说了一个词“spooks”(幽灵或黑鬼),他被诬蔑为种族主义者。一系列打击相继而来,人们攻击、孤立他。他愤然辞去了学校的工作,作为社会人的各种角色从他身上渐次离去,和清洁工福妮雅的交往也不为他人理解……这一切都让观众对科尔曼感到“同情”。
科尔曼表面看是一个正直、高尚的人,一个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授,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随着影片故事的延伸,科尔曼展现了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他是一位肤色极浅的黑人,渴望社会上的成功,于是就扭曲自己的人性,试图挣脱掉“黑人身份”。他告诉母亲、他将永远不会再来探望她,因为他将以新的犹太人的身份结婚生子、功成名就;而他的母亲也将永远不会看到他的妻子和她未来的儿孙。之后的几十年里,他的妻子、孩子、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没有人知道他心里一直隐藏的秘密,这也成为科尔曼最不可抹去的污点。
在影片中,科尔曼身上体现的是人类生活中黑暗的一面:虚伪、悖论、愤怒以及雄心的破灭。人性原来如此险恶,科尔曼身上的人性弱点摧毁了人们对于传统的理性、理想和信仰的肯定。
(二)主人公坚持人性的心态
1.安迪的宽恕和释然
对人性的顽强坚守得益于主人公历经磨难后表现出来的宽恕和释然的心态。影片中,种种不堪忍受的不白之冤和残酷折磨最终没有使安迪自暴自弃。安迪遭受的每一次打击,都是考验人性、历练灵魂的过程。妻子的背叛最初使安迪暴跳如雷,但他最终宽恕了妻子。妻子与其情人被杀使他成了主要嫌疑人,各种证据都对安迪不利,法官和陪审团也不负责任,导致了安迪最终被判无期徒刑,被关进了肖申克监狱。接踵而至的打击是入狱前后的生活落差。入狱前,年轻的安迪是银行白领,生活富足安逸。可入狱后,生活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在弱肉强食的恶劣环境中,安迪的命运可想而知。然而,他从未像其他犯人一样充满绝望,相反,他总是嘴角略带微笑,好像走在回家的路上。安迪对这一切不幸没有抱怨,平心静气地应对所有打击。
宽恕的态度使他释然一切,心灵得到解放,但也是有原则的。当他受到同性恋犯人侵犯时,他拼死反抗表明了他人格的操守。当新来的狱友道出了安迪妻子被杀的真相时,安迪以为可以沉冤昭雪,然而,由于典狱长的阴险使他重获自由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但他也知道监狱里的潜规则更具效力,所以选择用宽恕和释然来保护着自我。这一切使他的灵魂在高墙内得到升华,使他变得异常豁达,最终走出了仇恨和宿命的怪圈。
安迪性格中这种特有的宽恕、释然态度,使他承受了各种肉体折磨和精神摧残。安迪没有等待上帝对他的救赎,而是凭着自己对善良人性的坚守,自救救人,赢得了自由,实现了重生。
2.科尔曼的直率和无情
在《人性的污点》中,科尔曼诉诸本真的自我,放逐人的一切本能和自然属性。为融入白人主流社会,他谎称犹太人。在幽灵事件上,他打断院长的讲话,拍案而去,处事武断。回到家里,告诉妻子,言辞激烈,激化矛盾,导致妻子因过分激动而猝死。他从烂学校辞职,找律师起诉这群混蛋,双倍反击,毫无意义。他放纵情色,面对福妮雅“进来坐坐”的诱惑,忍不住去寻欢,试图用激情来填补内心的寂寞。他挖苦讽刺,当律师劝他放弃不是同一个世界的福妮雅时,他回敬道“我再也不愿听到你那个自我欣赏的嗓门,或看到你那张自鸣得意的纯白种面孔了”。以上种种直率和无情、不计后果的表现,可见其价值观的狭隘和道德上的困惑。
(三)主人公生存环境的有形与无形
《肖申克的救赎》中,监狱作为故事背景带有寓意性,监狱是人性善与恶表现得最为充分的场所,人性的至善与至恶在这里汇合。监狱由两个群体组成:体制内群体和体制外群体。体制内群体包括典狱长和狱警们,这些体制的执行者们本应是正义的维护者和人性善的代表。然而,典狱长和部分狱警却坏事做尽,他们对犯人施行酷刑,草菅人命,中饱私囊,他们一样干着狱中犯人以前干过的坏事,竟是一帮下流的伪君子。囚犯们是体制的服从者和被改造者,他们的话题除了变态、打架就是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影片借助监狱这样一个人性恶汇集的场所,其立意显然是将人性的丑恶和肮脏揭示出来,当人看不到一点希望、找不到生存意义、精神世界一片荒芜时,其善良的人性是改变还是坚守,的确很难抉择。《肖申克的救赎》中不惜浓墨重彩塑造安迪这样一个另类的人物形象,产生强烈的震撼效应。在精神缺失的今天,它唤醒了蕴藏在人性深处的那种与邪恶作斗争的自然本能,从而完成对人性至善的确认。
而《人性的污点》则通过社会环境形成的鲜明对比,充分展示了一幅生活在当代美国社会各个阶层人的不同生存状态的画面。不同的生存状态背后却是同样的悲剧境遇,人们以迫害他人为乐。影片开始以1998年克林顿的性丑闻为背景,而科尔曼也经历着类似克林顿的困境。他们的快乐是人类最原始的快乐,但这种最原始的快乐同样激发了众人狂热的“迫害精神”,对性丑闻穷追猛打。科尔曼课堂上一句无心的话,就被诬为种族主义者,让众人不再考虑其业绩和贡献;科尔曼亲手提拔的黑人教授明哲保身地和他划清界限;福妮雅的亲生母亲一句“我不认识福妮雅”和科尔曼一句“没有这个妈妈”同样让人心寒;福妮雅的前夫,无法忍受福妮雅与科尔曼的关系,在冰雪之夜“无意”地将两人谋杀。生活在标榜道德伦理的现代社会中,这两个追求自由、超越自我的人无法摆脱世俗的迫害。科尔曼被污蔑成道德败坏、欺凌弱女的伪君子,他和福妮雅最后成为这种“迫害精神”的牺牲品。他们的悲剧,类似古希腊的悲剧,死亡本身成了人类融入无边自然法则的一座桥。
三、两部影片的人性主题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人性善恶的假设一直是人类探讨的话题。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和《人性的污点》中,人性善与恶的形象对比让人们感到心灵的撞击。社会中任何角色都有善恶的两面性,善恶既是对立的,又融为一体。从安迪身上,我们感受到他的大爱品质,但同时以善为本,以恶制恶;从科尔曼身上,我们看到“污秽之心不可有”。
因为善而乐观的安迪,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却始终不轻言放弃,乐观向上,最终换来了自己的幸福。而因为恶而急躁悲观的科尔曼,不理解也不能正确看待事物发展的结果,总在迷蒙矛盾中悲观低沉。人生总有许多事情会不尽如人意,难免有失望和暂时的困难、挫折。我们无法选择平坦抑或是曲折的人生,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态度,做一个安迪一样的至善主义者。
〖HJ1.6mm〗人人都渴望成功,成功是“满意地达到寻求的目标”。“成功的人”也就是马斯洛博士所说的“自我实现的人”。自我实现的人所具有的首要特征就是接受和承认自我。接受和承认自我的安迪成功了;而不接受和不承认自我的科尔曼把自己囚禁在谎言中,那么决绝,甚至无情,结果失败了。影片让我们笃信,人生中错误虽然不能禁止,但一定要接受和承认自我,要敢于承担应负的责任。
每个人都不曾停止过对希望和理想的追求,但人们对实现希望和理想的方式有着不同的定义。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谈及人性的真谛。人性的真谛就是我们心底那份良知所发出的声音,就是善与恶的较量。在善与恶的纠结中,要想成为真的勇士,要让人性的污点埋藏在心灵最深处,永远没有复活的机会,让“人性至善”能够力挽狂澜。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M].刘珠还,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72.
[2] 何朝辉.论《人性的污秽》中的元小说叙事技巧[J].皖西学院学报,2010(06).
[3] 陈西军.论《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性关怀[J].短篇小说,2012(02).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