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以苏轼作品为例探究诗歌教学方法的更迭

作者:刘敏来源:日期:2014-01-03人气:864

一、我国诗歌教学的现实情况

    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诗歌。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这座艺术宝库曾在东方大地上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而如今我们只能回味曾经的瑰丽、奇葩,无法言说今天的辉煌,诗歌在如今被边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如今我国诗歌的真实写照。

(一)文坛诗歌的现实发展对我国诗歌教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但其自90年代开始直至现在一直处于颓废状态,即诗歌被边缘化的情况十分严重。从一些高校的教师那了解到,诗歌在我国文学发展中的紧要地位被现在的年轻人所忽视,甚至是肤浅、无知。原本培育新一代诗人且曾经红极一时的诗社,如今也无人问津,被打入冷宫。现在社会,大学生升学、就业压力巨大,社会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学历高低、英语水平和计算机运用能力,所有的现实状况使得大学生无闲暇时间静下心来细味品读诗歌,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考试。就连文学院的学生也整天抱着英语、政治书学得不亦乐乎,根本没有精力、时间去读、去学与就业毫不相关的诗歌。

(二)考试成风残害诗歌教学,为它种下苦果

诗歌教学由于受考试这一指挥棒的影响,已经沉沦为考试的奴仆。随便抽一本语文考试复习资料,都会向你逐一分析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教师、学生均沦为考试的奴隶,异化为考试的工具,他们早已耳熟能详每条冷冰冰的规则、原则,以不变应万变,时刻准备好一个模式在需要的时候去套用,写出一些没有思想的答案。其实,仔细想想,由于缺少张扬的个性、激荡的情感,这已经不再是文学鉴赏,其无法勾起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兴趣。文学鉴赏原本是一个富个性化的情智活动,读者本来可以结合自身能力解读同一作品,得出不同的答案,但如今恰恰相反,众多读者像标准化大生产一样,得出的鉴赏结论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化。同时,我们还面临一个无法规避的现实,为了考试,许多老师遵循这样一原则——高考考什么,老师教什么,高考怎样考,老师怎样教。甚至老师经常强调,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考试,大家要学会揣测命题者的心意,千万别与他们过不去。

    (三)课堂教学使诗歌丧失了原本的的鲜活的生命

新课标下语文诗歌教学主要有两个不足:一则教得过于随意;二则教得过于苛刻。有些教师由于受高考选用课外诗歌作为诗词鉴赏试题的影响,对于教材里的诗歌仅仅要求学生会背诵、默写就好;还有些教师对诗歌进行文言文式的解读,然后对诗歌的写作特征、主题思想和结构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埋没了学生的情感、悟性,而且忽视了诗歌特有的审美特征。一首首别有韵味的诗歌因为部分与整体不能有机结合的教学手段被分解的零零星星、毫无韵味。我们像是在分析记叙文,不是进行诗歌鉴赏。教师的这一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深思、回味,他们处于被动、被灌输的位置,积极性、主动性没被调动起来,个性与独创性被泯灭。因此,在以考试为主要竞争的教育竞争的熏陶下,诗歌教学的唯一出路是将高考诗歌鉴赏的要求与古典诗歌的精髓进行有机结合。

二、以苏轼作品为例探寻诗歌教学之最佳方法

诗歌教学自古就有,源远流长。然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诗歌的地位不知不觉受到忽视,诗歌教学境况不容乐观,如何在诗歌教学中彰显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可以在文字海洋里自由自在地游弋,使自己的思想、灵魂受美的滋润与洗礼是语文教学应该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苏轼作品为例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希望可以引起更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重视和探寻诗歌教学的最佳方法。

(一)诗歌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单纯依靠教师们喊响亮的口号是不能让学生感悟、体会诗歌的美轮美奂的。学生很难刚刚读了短巧精炼的诗歌就被其深深地打动,勾起他的兴趣。诗歌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引导学生对诗歌作品进行适宜的评价、赏析,进而诗歌的整体美能被学生认识、诗中蕴含的情感能被学生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情境能被学生想象、诗言富含的哲理能被学生领悟,诗歌之优雅的语言能被学生感受。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将诗意的情景酝酿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之美,从而将诗歌的创作情境进行还原。

    民间流传很多关于苏轼的故事。若能对这些典故加以合理运用,不但了解了苏轼的才情与个性,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兴趣,最终为课本的学习做准备。例如:苏轼在他22岁的时候高中进士,后得到梅尧臣与欧阳修的赏识。《宋史·苏轼传》记载“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这是欧阳修在读苏轼的文章后对梅尧臣说的话。苏轼才华出众、少年得志导致他多少有点恃才傲物,但是在那个年代,是没有环境让人可以张扬个性和天马行空的。

宋神宗质疑苏轼在“乌台诗案”里的罪行,曾在半夜时分拍两个狱卒到监狱里观察苏轼有什么动静没有。狱卒探后汇报宋神宗,说苏轼睡的很香、打鼾声大如雷。由此神宗断定只有心怀坦荡的人才会睡的安稳。

(二)诗歌教学对诗歌意境重现不容忽视

诗歌由于大多采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因此在画面表现上具有较强的优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好形象地可感性和直觉性,进行形象化分析,将作品所描绘的生动画面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展示出来。通过在学生的思维和诗歌描绘的形象之间连接一条链子,使学生感悟出诗歌之美轮美奂。

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前两句诗描写的是西湖的山、水和它在晴天和雨天的状态,湖上阳光四溢,突然又云雾朦胧。后两句诗则将西湖比喻成美女西施,来传达西湖山水的神韵,成为后人评价西湖的优美诗句。

(三)诗歌教学中作者情感重现不能小觑

诗歌蕴含的情、志表达了诗人真实的情感,读诗可以解读诗人的心声。教师讲解的作者应是人生经历完整、情感色彩丰富的人。在授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对诗人的灵魂进行触摸,学会走进诗人内心,体会作者在诗中想表达的情感。例如讲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前,教师深入、透彻介绍苏轼的人生经历,向学生展示一个情感丰富的苏轼,因此当他被贬时,他豁达开朗,希望着“持节云中,何日谴冯唐”时是如何的情真意切,我们好像见到一个年华已逝的词人,骑马拿弓追猎时豪气冲天,又流露出少年的昂扬斗志。这既像青年的杜甫,犹如中年的李白,进而我们可以体味苏轼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心灵地跳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深刻理解苏轼本人和这首词,而且对苏轼整个作品也会有个框架性了解。 

(四)诗歌教学要注重对迁移阅读进行合理利用 

首先确立迁移的知识积累点、训练能力点是进行迁移阅读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此可以以课本的知识为轴心。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积累点、能力训练点在哪里,接着运用有类比与对比的方式进行正向迁移知识和能力,同时恰当向课外拓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可拿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进行对比教学。这样学生能迅速直接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1、风格上,前者雄壮豪迈,后者缠绵悱恻。2、内容上,前者讲的是报国之志,后者是为悼念亡妻。3、写作技巧上,前者通过描绘场面、引用典故来表达情意,后者则运用想象、渲染的手法。如此一来,学生不仅熟悉了这两首词,而且对苏轼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甚至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诗歌的写作技巧。同时,这一方法不会将诗歌分割成零零星星的个体,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诗歌,从而有利于由点到面去寻找创作诗歌的轨迹,总结品味诗歌的规律。

三、结语

作为诗的国度的中国,诗歌具有悠久的文明发展史,著名诗人代代辈出,佳作更是数不胜数、层出不穷。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不能忽视诗歌,要重视诗歌教学。要上好每节诗歌鉴赏课,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最后推动语文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凤.高中古代诗歌之我见[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张锐.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3]王莹.以苏轼作品为实例探究古代诗歌教学的典范色彩[D].山东师范大学.2012

[4]李凝昕.中学古典诗歌阅读教学审美的音乐途径探索[D].重庆师范大学.2010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