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怎样体现纪实摄影的真实性

作者:关山月来源:《视听》日期:2018-09-10人气:6047

纪实摄影,最先使用“纪实”一词的是20世纪初法国摄影家。纪实这个词源于拉丁文,意思是“教导”,纪实影像的功能不止于传达信息,还教导观众从他所透露的真相认知社会的某个层面。由此可以看出纪实摄影绝非是一组简单的新闻图片。前苏联政治家加里宁曾说过“新闻照片是不能被组织的,摄影记者不能去预事件,只能从中选择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镜头”。纪实摄影是否做到以影像形式记录了时代变迁?纪实摄影是否以小见大的让后人可以感知到曾经逝去的事实?真实、客观的记录事实,才是纪实摄影的价值所在。由于数码技术的出现和飞速的发展,纪实摄影的真实性正受到挑战,越来越遭到质疑,这需要引起每一个摄影工作者的重视。只有真实的反应社会和被人有意无意“忽视”的事实才能借影像的力量参与改造社会,达到宣传引导促进的作用。而如何表现纪实摄影中的真实性便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如何体现纪实摄影的真实性?是一种需要人为把握的“软素质”,纪实摄影师应当在确保拍摄题材真实的前提下,以追求镜头语言的真实、人性的真实为自己的价值取向,这不仅是纪实摄影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也是基本的素养。进入大图片时代,摄影师有义务把握纪实摄影的真实性特征,将更多具有一定社会意义和历史文献价值的优秀纪实摄影作品展现于世人眼前。究竟如何理解“真实性”,如何实现纪实摄影的“真实性”,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坚持摄影题材的真实 

拍摄优秀纪实摄影作品的前提是保证拍摄情景是真实的。真实的情景包括真实的人物或事物、真实的场面和氛围、真实的事件和故事。纵观摄影史上有生命力的纪实摄影作品,无不是因其抓住了真实的历史瞬间才得以流传长久、享有盛誉的。毫不夸张地说,真实性是纪实摄影作品的生命。如果纪实摄影放弃对真实性的追求,那么影像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例如羚造门事件的拍摄者刘为强在致歉信中直言:“自己已没有任何理由再从事新闻行业”由于他拍摄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如图1)的作品中采用PS处理进行艺术加工的照片并以新闻纪实图片的形式出现,被定为造假图片违背了纪实摄影题材真实的特性。

2007年8月,新华社中国图片网总汇、人民网、中国新闻图片网等国内的网站公开向社会各界发布联合公告,反对对新闻图片滥用数字技术,对原始图片信息进行随意的更改,严重违反新闻纪实真实性原则的行为,并呼吁共同抵制虚假图片。各图片网站数据库删除刘为强的全部摄影作品,并取消其摄影师的资格。所以说摄影师应尊重事件的客观事实,注重事物本质,否则,将背离“真实性”;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说过:“真相是最好的照片,最好的宣传”。就像经典的作品《战士之死》(如图2)拍摄士兵中枪倒下去的一瞬间,抓拍的恰到好处。这一瞬间让这幅作品成了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而卡帕之所以拍摄出这一瞬间的前提是士兵真实的倒在镜头前,这一瞬间是不可更改、更不可复制的。 

二、拍摄者选取视角的真实 


摄影师可以采取不同的角度拍摄同一主体,俯视或仰视的角度会使镜头产生透视变形甚至发生畸变,所以当摄影师进行纪实摄影师需要采用平视的角度进行拍摄。例如,由丹尼·波拉克拍摄的作品(如图3),身穿防护服的利比亚红十字会医疗小分队在搬运一具因感染埃博拉而死亡的尸体,而前方的亲属悲痛万分,哀嚎不止。整幅画面没有艺术渲染和高超的拍摄技巧,而是采用平实、不做任何加工的手法进行真实记录,采用平视角度拍摄的画面几乎接近人眼所看到的,这样更有利于观者感受现场的事实,看似平淡无奇的画面却恰恰是拍摄者精心处理的。这幅作品荣获普利策新闻摄影作品。

因此,平视角度拍摄更能还原事实本身的记录,不修饰,不加工,尊重事实,更尊重生命。这样才能使画面更具真实性,纪实摄影作品才能更好的记录历史;陈敬实拍摄的《天上人间》摄影作品(如图4)揭示了台湾的人神鬼共享土地的独特景观。住所与坟墓为邻,和庙宇接壤,同样采用平视的视角以真实的面貌出现在我们视野,避免了美化和浪漫化。作品所传达的寓意深远值得我们深思。

德国著名摄影家奥古斯特·桑德拍摄的经典摄影作品(如图5、如图6)几乎都是用平视的视角,社会大众评价他是“德国人性的见证者”,桑德把对别人的尊敬视为自己最重要的原则——诚实,对人对己的诚实。这样的摄影作品才会成为时代生活的见证工具。

三、拍摄者人性的真实

纪实摄影作品是摄影师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摄影师自身关注点是爱与责任,要具备以爱为本的关注社会和环境,以真实为本的记录世界、尊重生命,这样的作品才能让人们去了解生活中的真谛,也更能体现纪实摄影的动人之处,使观者重新多层次的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即使纪实摄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传播,也不能放弃人性本质的需求和感受。没有真实情感因素的作品只能停留在表面。21年前,一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轰动海内外。1990年5月解海龙到安徽省金寨县张湾小学采访拍摄希望工程,发现了课堂上的苏明娟。当时7岁的苏明娟上学需要往返12公里,十分不易。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解海龙拍下了这张照片。黑白照片里一位小姑娘手拿铅笔,睁着一对渴求知识的大眼睛望着前方,看到的人无不动容,引起当时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中国内地“有近两亿文盲”,而偏远地区“每年流失的学生人数也高达四百万人,其中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又占了四分之一。”这张名为《大眼睛的小姑娘》的摄影作品(如图7)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定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识”。

希望工程截止目前为止,共资助了364万名贫困学子,援建18000所希望小学,收到海内外累计捐款70亿元。摄影本身具有“一图胜千言”的作用,画面的传播效率是文字所不能比拟的,拍摄者的出发点要落在关爱人和社会本身,只有这样才能借影像的力量参与改造社会,达到宣传引导促进的作用。从而使人与人、人与环境、环境与环境更和谐、更美满。谢海龙说,“摄影就是‘记录今天、告诉明天’,再过几百年,我们的子孙后代仍能真实看到今天的发展原貌。现在进入‘全民摄影时代’,很多人用PS造假,让人寒心。”希望大家能拿起相机,多拍感人的事,多拍真实的事,传递真情真心,弘扬社会正气。

“坚持摄影题材的真实”、“拍摄者视角的真实”、“拍摄者人性的真实”,充分的运用这几点才能在一幅摄影作品中更好的体现纪实摄影的真实性,并且这几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现在许多的摄影工作者变的浮躁很多,在利益的追逐下,弄出PS加工的假照片,脱离了纪实摄影的本质,使人们逐渐失去了信任和真诚。因此,对于纪实摄影作品中如何客观真实的记录事实必须引起摄影人的高度重视,以爱为本,关注社会,尊重生命。归根结底要全面提高摄影者的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纪实摄影作品才能有所突破,产生鲜活的生命力,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和精神财富。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