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新媒体时期纪实摄影的创作理念

作者:符冰来源:《记者摇篮》日期:2019-06-06人气:1794

中国社会思想和社会结构产生的变化,不仅带来了人们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也带来了艺术创作的改变。因为艺术创作的主体成长于变化着的社会现实,艺术创作的客体也日新月异,所以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急剧变化也带来了纪实摄影创作的明显改变。

一、从老少边穷,走向了普通人和日常生活。

纪实摄影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麦客》《希望工程》《最后的耍猴人》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因为被拍摄对象大多来自偏远地区,或者是边缘群体(因为当时的目标是话语权的转型),于是许多跟风者就以为找到了捷径,到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寻找同样的题材进行拍摄,随着跟风者的不断模仿,同类作品数量越来越多,纪实摄影就在很多公众心目中留下了老少边穷的印象。这一点可以在当时的艺术评论中得以印证。刘树勇,著名的视觉文化评论家,2000年前后在网络上发表过一篇有名的《你老去西藏干什么》,针对的就是摄影界的盲目跟风现象。但是随着同类题材的泛滥,作品引起的关注和共鸣也逐渐减弱,同时因为对弱势群体的常态化关注,该类题材的纪实摄影已不再被跟风。因此一些注重创作质量的纪实摄影师逐渐开始开辟新的摄影创作领域和题材,他们将镜头对准了日常生活,而且更为明显的改变是,镜头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通的社会大众,关注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喜怒哀乐,在为小人物留下的影像志的同时,为这个时代留下一部小人物史。例如腾讯网图片频道《活着》栏目,关注北漂,关注街头小贩,关注跨性别者。纪实摄影将镜头对准了现实生活当中最平凡的人群,一方面延续了纪实摄影的社会责任与历史角色,另一方面也用影像完成了对主流媒介集中于明星显贵世界的记录的一种补充。

 产生变化的原因,一是老少边穷题材的纪实摄影跟风的多,突破的少,所以多为人所诟病,逐渐就消磨了纪实摄影的兴趣。对于此类题材的拍摄,二十一世纪的新生代摄影人缺乏真实的体验,造成对拍摄环境和拍摄对象以及题材内涵的隔膜,导致此类题材的作品越来越雾里看花,难以深入人心。二是现实社会的多元化越来越突出,社会话题和新现象越来越多,提供了丰富的纪实摄影题材。这一时期的媒介形式越来越多元,媒介的使用者和参与者也呈现出群体的扩大和多元化趋势——专业和非专业背景者共存。这一变化相应带来了视野和立场的多元,社会话题异常丰富,话题冲突更为频繁,观点交锋更为激烈。尤其是随着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兴起,不同场域当中都存在着因身份、立场和视野不同而产生的话题、冲突和观点交锋。纪实摄影如何参与其中,扮演何种角色,成为一个新的命题。国内的纪实摄影也在不断观察和思考中摸索前进。第三则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大批量的人口从乡村迁徙到城镇,城镇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场景。在这一新场景当中,身份的异化和冲突、城乡的矛盾、农业社会面临的困境、群体的空心等社会现象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纪实摄影人不仅面临着更丰富的素材,而且自身也成为其中的一员,观察、体验、反思、记录,纪实摄影的面貌由此发生巨大的变化。

二、社会问题成为纪实摄影关注的焦点。

污染问题,信息泛滥与信息鸿沟,留守问题,国家形象,新媒体伦理……等现实社会的突出问题成为纪实摄影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无论是关注度高的环境污染,还是相对较为隐蔽的信息鸿沟、留守问题,都在纪实摄影作品当中看到了摄影师的关切。四月风是一个民间的摄影组织,该组织在2014年平遥国际摄影展上展出了名为《中国呼吸》的专题摄影作品。该项目是由四月风组织,汇集了34个行政区首府城市、47位摄影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连续40天空气影像记录和空气质量指数截图的一次行动。这一项目得到了从中央电视台到《南方周末》,一直到平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和报道。

同样是环境污染和保护题材,卢广凭借他的纪实摄影作品《发展与污染》获得了荷赛长期项目奖,时间是2015年。在此前的2011年,他就已经凭借相同的题材获得了荷赛的认可。卢广在纪实摄影方面的成熟功力让这组作品充满了极强的视觉震撼力,场景选择典型,画面简洁,内容丰富,视觉穿透力十足。

这些关注现实问题题材的纪实摄影,与以往纪实摄影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直面问题。对问题的影像表现和揭露显示出单刀直入、一阵见血的特点,直白、直接,毫不隐晦,绝不含蓄。从而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纪实摄影在影像表现当中所呈现的内敛、含蓄的风格有了很大差异。第二,它们不仅着眼于纪实摄影本身的题材挖掘和影像表达,更善于通过媒体通过传播扩大发声范围,扩大作品的影响力,纪实摄影从个人观察和内在表达走向了公共视野,谋求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与改变。第三,这些题材因为与民生的相关性,加上中国公民社会构建进程的加快,在社会上引起反应的速度和强度都更容易超越以往。卢广的荷赛获奖作品《发展与污染》,因为画面所具有的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触目惊心的事实记录让社会上下开始对环保问题有了更为直观、清醒的认识,危机感比以往更强。

 三、人文主义共识凸显

新媒体时期的受众群体与以往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自从“80后”成为一个群体的标签以后,“90后”“00后”“10后”自然而然地被划分为一个个群体。这种划分的标准表面上是以出生年代和年龄为简单的依据,事实上区分的是每一代人因为成长的社会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意识方面的不同,外在表现则为语言表达方式、自我认知、处理自我与社会关系方面的明显差异。如果综合来看,这些新生代成长环境的一大共同点是大众媒体的发达,大众传媒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新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提出,既是响应了时代的要求,又是对新时代中国正确价值观体系的强化和重塑。成长在媒体发达环境当中的新生代,对媒介传播和倡导的人文主义关怀的信任与接受程度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高,从而实现了今天人文主义的社会共识局面。

媒介的发达与内容传播,是人文主义共识达成的环境因素。纪实摄影创作力量的代际变化,也是二十一世纪的纪实摄影创作当中人文主义凸显的重要原因之一。到了二十一世纪,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师登上舞台,在历经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思想多元与二十一世纪社会各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之后,他们对世界、社会、个人之间的关系认识和思考都日渐深刻,人文思考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和深入,同时世界多元文化的接触也让他们对艺术和表达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认识,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也让人文主义共识的基础更加牢固。

四、景观摄影的出现

景观摄影是在纪实摄影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以纪实为技术手段,以专题的形式呈现,但是注重表达的是物象背后的象征意义。与之前的纪实摄影的社会观照方式有明显的不同。景观摄影的产生,是新时期纪实摄影发展到较为成熟阶段的一种自然选择,当摄影师不再满足于拍摄为社会留此存照的目的之后,自然会对影像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更深层的要求。景观摄影让摄影师实现了更能体现自己的认知与思考的表达,也让图像打上了个人的标签,这在某种意义上让纪实摄影变得更接近“创作”的含义。

但是景观摄影到底是不是纪实摄影,一直存在争议。即使是致力于景观摄影的人,也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假如我们从纪实摄影的定义出发的话,它完全符合纪实摄影的特征和要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景观摄影属于纪实摄影的一种。但是之所以景观摄影被单独提出来作为一个概念和摄影现象,是因为它的视觉重点在景而不是人,这与以往纪实摄影的视觉重点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事实上,二者的本质却是相同的。因为虽然景观摄影呈现的内容不以“人”为主,但是无一作品不是透过景观反映人的历史或现在,反映人类的活动,反映人性。优秀的景观摄影作品留下的是时代的气息,如一个时代的审美,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一个时代的热闹与冷清等等。所以笔者认为,景观摄影就是纪实摄影的一个种类。

景观摄影是新时期纪实摄影向艺术创作倾向进一步靠拢的尝试,此时我们回望四月影会的“艺术与记录”之辩,就会发现景观摄影其实是纪实摄影创作丰富和多元化的表现。在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纪实摄影为了做到“不让历史留下空白”而自觉承担起社会记录的责任之后,二十一世纪的一些纪实摄影师仍然坚持视觉的写真,纯粹的记录,但是另一部分纪实摄影师则不再满足于社会学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图像记录,开始从具象的景观出发,去揭示景观背后的文化、政治、社会面貌。



本文来源:《记者摇篮》:http://www.zzqklm.com/w/qk/2273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