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经济论文 > 正文

省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分析

作者:魏玲玲来源:《物流科技》日期:2024-05-07人气:54

1 问题的提出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指出,物流业的高效运作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省域物流业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变化、政策环境等。物流业的高效运作对于提高区域经济的联动效应、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增强区域市场的竞争力具有显著影响。然而,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并非线性简单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系统,这一系统的有效运作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深入理解和分析省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机制,对于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强调,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其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密切相关。省域物流业作为基础性服务产业,在促进区域内资源的有效流、加强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以及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张旭、吕明睿(2023)从“运作—结构”协同发展、加强区域经济联动、制定特色发展规划方面提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省域绿色物流水平提升建议。龙科(2023)将2004-2019年我国物流业碳强度水平划分为全国30 个省域和七个地区,接着引入LMDI因素分解法对2004-2019年中国物流业碳强度水平进行各个层面上的因素分解。王晴、郝晓燕(2022)采用2009-2019年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统计数据,运用泰尔指数法和聚类分析方法,从整体均等化趋势和专业化程度分布两个角度对我国物流业的区域发展情况进行空间差异分析。桂预风、周冰蕾(2019)指出:区域经济、物流基础设施、劳动力供给和城镇化水平对物流发展水平影响显著,省域物流业的发展存在动态连续性,应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能够更好地揭示物流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戴万亮、董智玮(2018)基于DEA模型,对各省物流效率进行了评价;然后,基于Tobit模型,对物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但在具体实践中,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性如何量化评估、如何通过策略干预提高二者的协同度,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省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评价其协同发展水平,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将为地方政府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支持,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相关概念

2.1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经济活动、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模式。区域经济的研究不仅涵盖了宏观经济的分析框架,也融入了对地理、文化、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它强调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探讨了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增长动力等方面的差异。

   从理论角度看,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资源的分布、人力资本的配置、技术创新的程度、政府政策的导向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等。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进一步强调了区域间经济互动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网络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影响。而在实践层面,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通常旨在通过促进区域内部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增强区域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包括提高区域内产业的技术水平、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内外的经济合作、以及提升区域内人力资本的质量。

2.2  协同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意义

   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强调不同经济活动之间通过有效的互动与合作,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率的最大化。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它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稳健发展和长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协同发展能够促进区域内部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支持,可以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集群,提高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例如,物流业作为连接不同产业的纽带,其高效运作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缩短产品周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协同发展有助于平衡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通过促进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之间的有效流动和再分配,可以减少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此外,协同发展还能增强区域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当区域经济的不同部分能够协同工作时,它们可以更有效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市场需求的波动、国际贸易的变化等。这种内部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稳定性和灵活性。

3  省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指标体系构架

3.1  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本文的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综合数据集。这些数据集综合了官方统计年鉴、地方政府公布的经济报告、行业相关报告以及国家数据网站提供的经济和物流相关数据。数据的时间跨度覆盖近十年,以确保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这些数据提供了全面的视角,不仅包括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就业、收入水平等宏观经济指标,还囊括了物流业的运营效率、服务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等细节信息,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本文选取了代表区域经济和省域物流业的关键指标。以下表格列出了这些指标及其所属维度:

1 数据指标选取

维度

指标类型

具体指标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

投资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居民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

省域物流

基础设施

物流设施覆盖面积

运营效率

货物周转率、运输成本

服务能力

物流服务质量指数

技术水平

物流信息化水平

   本研究指标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和物流业的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捕捉省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和特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指标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基本状况,投资水平和居民收入则展示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居民福祉的提升。物流业的基础设施、运营效率、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指标则直接关联到物流业对区域经济支撑和促进的能力。

3.2  熵值法求权重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广泛应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用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信息熵的概念来衡量指标的离散程度,信息熵越小,表明该指标的变异性越大,其所携带的信息量越大,因此其权重也应越大。

4  省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评价模型构建

4.1  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

   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用于量化分析省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程度。该模型通过计算耦合度和协调度来反映两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协同发展水平。

   耦合度是指两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

   协调度反映了两个系统之间协同发展的水平。

4.2  空间自相关评价模型构建

    空间自相关评价模型是用于分析省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在空间分布上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或集聚特征。该模型能揭示区域间经济活动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对于理解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和优化区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LISA)

LISA指数用于识别空间数据中的局部集聚特征,可以揭示哪些区域或地区在省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表现上存在显著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5  耦合协调实证分析

5.1  省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指数时空特征

   通过上述计算方法,得出我国30个省份的省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指数,经过汇总计算得出我国总体的发展指数平均值,并据此计算区域经济与省域物流的耦合协调度,为更好分析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本文将我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进行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从2018年到2022年,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省域物流发展指数和区域经济发展指数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在两个指标上的增长最为显著,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增长幅度最小。

   在省域物流发展指数方面,东部地区的增速最快,这是由于东部地区基础设施更完善、产业集群效应更明显以及开放程度更高所致。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吸引更多的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中部地区虽然物流指数增长幅度较小,但仍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中部地区作为连接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的关键区域,其物流业的发展对于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地区的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指数虽然在起点较低,但增长速度稳健,反映出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积极成效。西部地区通过改善物流基础设施,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正在逐步突破地理和经济发展的限制,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整体来看,省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耦合关系。东部地区作为引领者,其协同发展水平最高;西部地区虽然起步较晚,但增长势头良好,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中部地区则需要进一步发挥其地理优势,加快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这些分析结果为各地区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提供了依据,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物流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5.2耦合协调度测算及分析

2 2018~2022年省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

地区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西部

0.345

0.346

0.363

0.378

0.389

中部

0.524

0.522

0.527

0.541

0.54

东部

0.446

0.468

0.472

0.473

0.461

   从2018年至2022年,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西部地区虽然起点最低,但增长速度最快,显示出该地区在省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方面的快速改善。中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最高,说明该地区的省域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较为成熟和稳定。而东部地区虽然协调度有所下降,但整体上仍保持较高水平,这是由于该地区已经具有较为发达的物流系统和经济基础,协调发展进入了新的调整阶段。

   这些趋势反映出不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及面临的独特挑战和机遇。西部地区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当地资源的开发,而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稳定增长则源自其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成熟的物流网络。未来的发展策略应针对各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措施,以进一步优化省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本研究通过构建和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了省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情况。分析表明,2018年至2022年期间,西部、中部、东部地区在省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水平上均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其中,中部地区的协同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东部地区虽有波动但整体水平稳定,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增长潜力。此外,各地区的协同发展状态反映了不同的区域特征和发展策略的效果,指出了未来区域发展策略制定的潜在方向。研究发现,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物流服务效率的提升以及物流信息化水平的增强是推动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

6.2  建议

   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应加大公共投资,优先发展交通物流网络,打通物流瓶颈,提升整体物流效率。

   促进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中部地区应继续利用其地理优势,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物流服务融合,提升物流服务的附加值。

   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东部地区应进一步利用其技术和资本优势,推动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构建智慧物流体系。

   差异化发展战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物流发展战略,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和物流业的均衡发展。

   政策支持与激励: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物流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支持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为物流企业的跨区域协作提供便利条件。

 

文章来源:  《物流科技》  https://www.zzqklm.com/w/jg/309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