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文学论文 > 正文

漫谈徐志摩诗歌——以《再别康桥》为例

作者:郑锦航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8-08-28人气:4161

在我国近代史上由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影响,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艺术的代表性人物,徐志摩则是其中另类的一名诗人。他的诗时而狂热,时而安静,时而忧郁,时而快乐,时而叹谓人生在世的百态,时而又豁达到追求短暂的快乐。《再别康桥》是其知名作品之一,传颂七十年,不仅是因为它优美华丽的语言,生动美好的意象,更在于它富有特色的情感表达和可望不可及的伤感与惆怅。

一、《再别康桥》的美学思想与艺术表现

(一)语言美

语言之美不在于其形的外在,而在于字的运用与搭配,通读《再别康桥》一文,其诗句是优美的,其用词是慎重的,每一句话,长短拿捏得当,用词准确无误,多一字啰嗦,少一字缺憾,换一个词则又无法表现出全诗浪漫的韵味。我对于《再别康桥》的感受较为深刻,即便是第一次阅读,都让我觉得十分熟悉,像是重温旧日的时光,对话曾经的故事,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是朴实无华的语言,却又镌刻出岁月的痕迹,透露出诗人质朴的情感,而通过重复使用,则又渲染了意境,将作者本身的情感慢慢的表达了出来。

《再别康桥》的语言美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首段中,作者主要描写了与母校告别的场景,对于母校的尊敬和不舍之情,徐志摩用“轻轻地”来表达出不忍惊动和打破眼前的一些,通过“河畔”、“金柳”、“波光”等词汇优美的展现了一幅庄重又温情的校园风光,其艺术价值在于开创了美学与叙事的全新结合,在文中作者采用了倒叙的表达手法,采用回忆的方式,带领读者进入到了往日读书学习的美好时光[1]。其二,在《再别康桥》中,作者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式,主要展现了剑桥美妙的风光,利用“新娘”、“天上虹”词汇来刻画出剑桥静态下的美感,如同“新娘”、“天上虹”这般美的景象,表达出剑桥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表达出作者对于往日时光的眷恋,同时,作者也采用“荡漾”、“招摇”等词汇,来展现出了剑桥的动态美感,使得动静结合,形象更加立体,风光描绘的也更加深刻,以便于作者情感的宣泄[2]。其三,《再别康桥》后半段,作者沉浸在回忆之中,想起了星空泛舟与夕阳晚照的美景,但是在离别的背景下,作者却采用了“悄悄”、“沉默”等词汇,表达出了作者的离别之意与不舍之情,使得文章营造出了寂静的氛围,框架首尾呼应,“轻轻地”与“悄悄地”对应,也使得难舍之情更加突出,读罢也有回味无穷的感觉。

(二)音乐美

文字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精神传递的载体,徐志摩将情感注入到诗歌中,使得诗歌不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跳动的音符,是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华美音乐篇章。《再别康桥》的韵律性和节奏性较强,使得我们在朗读《再别康桥》时,总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这也不愧为大诗人的手笔!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节奏和谐,音韵优美。在《再别康桥》中,共分为了七个小节,而每个小节又由四句组成,隔句押韵,句子错落有致,变化有规律可循,使得整体整齐而富有变化性,从而能够朗朗上口。而在韵脚部分,作者在一、二、六、七小节以明朗韵脚收尾,而在三、四、五小节的韵脚则相对较为低沉和缓慢,这使得高与低、轻与重、快与慢交相呼应,语气从轻快转向低沉,也使得情感从欣喜转为了哀伤。第二,《再别康桥》全诗的音节变化明显,全诗轻盈柔美。《再别康桥》在叠字的运用上恰到好处,宛如神之一笔,叠字使得全诗更加紧凑,节奏性也更强,使得情感的传递也更加到位。尤其在首尾两节的对比上,能够看出在句式、音律上十分相似,给人以更加完整的情绪,整体性更强[3]。第三,《再别康桥》的动感十足,多次使用“轻轻地”,该词弹跳性强,能够加快全诗的节奏,并使得音律抑扬结合、声调高低有序,配之以轻巧的词汇,更使得全文旋律明快,让人读之沉默却不压抑,离别只是伤感,也凸显出诗人的胸怀与理想。

(三)绘画美

借景抒情是《再别康桥》主要的形式,在景色的描写上,徐志摩并不是简单的将风景进行重叠,将句子进行堆砌,而是采用现实与回忆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出在作者眼中的校园风光与山水景色。我认为《再别康桥》中绘画的美感源于意境的塑造:一方面,意境体现在梦幻景色的呈现中,徐志摩将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的新娘,金柳在风中摇曳飘摇的景象如同新娘被风吹起的裙摆,又将清泉比作彩虹似的梦,梦本就是虚幻的,如同彩虹一般的梦确是五光十色的虚幻,美好的不真实,美丽的如同假象,作者将康桥清泉的美景当成了美梦一般,此景只应天上有,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回味[4]。另一方面,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描绘了过去在康桥泛舟的景象,作者撑起长篙,向着青草更青的地方划过去,回来却带着一床的星辉,作者在星空下歌唱,在青草葱葱处荡漾,在美丽的康桥景色下流连忘返,沉浸在这样的回忆中无法自拔。第五节是全文的高潮部分,由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转为对现实的留恋,不仅不生硬,同时也给人情绪上的良好引导,更加凸显出了对离别的叹息。

二、《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一)细节展现优美的旋律

现代诗歌要想能够出类拔萃,在细节处的描写十分关键,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对于细节部分的考究十分成功,首先,为了不破坏整体的韵律性,徐志摩十分注重对内在音节的掌控,在第一小节中,作者连用了三个“轻轻地”,这十分有效的奠定了全文的节奏基调,且在后续部分,也以每三个音部为一组进行调整,使得全诗既具有波动感,同时整体性也十分鲜明。尽管是一首现代诗,但是我读之却总有一种古典的韵味散落在诗句中,徐志摩本人拥有良好的古典文化功底,在诗歌的发展道路上,徐志摩也始终以中西结合,古典与现代并重的形式,在《再别康桥》中也采用了“连珠格”手法,使得全文具有了行云流水之感[5]

(二)词语组合的华丽韵味

《再别康桥》意思简单明了,用词以白话为主,但却能够引人深思,其在于《再别康桥》对词的考究和对结构的有序安排,在《再别康桥》中,尽管“清泉”、“彩虹”等词汇较为浅白,但是词本身的含义却十分丰富,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使得《再别康桥》不是苍白的,而是艳丽的,不是的淡薄的,而是立体的。朴素而又浓艳的语言形成了《再别康桥》鲜明的语言特色,也实现了词语翻新、词语重构,赋予其特殊的韵味[6]。又如“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离别本应当就是无言的,但是这样的句式结构区别于日常语句,让人感觉是因为离别,所以康桥也随之沉默,这仿佛是作者与康桥的一种对话,又好似康桥也为离别感到沉默,使得读起来有一种万物皆有灵、山水富有情的奇妙意境,同时连用了上一句的沉默,又与“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相对应,也达到了结构匀称的效果。

(三)意象与隐喻的表达

《再别康桥》意象与隐喻的表达十分高明,尽管《再别康桥》是一首离别诗,但却与一般以悲情为主的诗有明显的不同,《再别康桥》说的是作者对往日旧时光的眷恋,是对“金柳”、“夕阳”、“青荇”、“柔波”的回想,是“挥一挥衣袖”的洒脱与豪情,也是作者“轻轻地”、“悄悄的”难舍之情。在意象的营造上,作者将本就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金柳与新娘,其意象不在于颜色、不在于性质,而是依靠于价值将其联系在一起,是梦幻而又美丽动人的[7]。而在隐喻方面,如“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则将笙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这里笙箫成为了声音、音乐的隐喻,尽管是一种怪诞的比喻,但是却因天马行空的想象而受到了更加热烈的欢迎[8]。而通读全文,我认为离别尽管是全文的情感主题,但却不仅限与伤感的情绪,不仅仅对康桥的眷恋,同时也是理想美梦的破碎,以及对于未来无限的惆怅和迷茫。

结语:《再别康桥》是我学习的第一首徐志摩的诗,读之让人酣畅淋漓,读罢让人回味无穷,提之让人神之向往,而书写下关于《再别康桥》的所思所想则又让我对现代诗有了新的理解与感悟。《再别康桥》无疑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作,它代表了当时诗歌对于情感表达的另一种尝试,代表着新文学思潮对于中国的深刻影响,同时也代表着中国现代诗享誉国际的新开始。通过对《再别康桥》的学习,我对于中国近代诗歌又有了新的了解,我也将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积累,不断丰富,从而加强对诗歌的学习与实践。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