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试论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作者:王皛琳来源:原创日期:2014-03-28人气:891
学校音乐教育以它特有的的艺术魅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作为音乐教师要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内在的思想情感,让他们在情操上接受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得到共鸣。从古至今,很多有识之土把音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音乐教育特有的育人功能。课堂上潜移默化把音乐的思想情感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能。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是德育教育的根本。音乐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起到重要作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通过优美的旋律表情达意,对学生渗透道德观念。音乐教学中的很多歌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文化素质教育中,音乐是美的使者,例如:抗日爱国歌曲,以其昂扬激越的音调,充分配以历史画面,对歌曲的艺术处理,通过教师介绍在抗日战争中的中华儿女浴血奋战,通过音乐教育进行了语文、政治等方面的文化教育。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美妙的音色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能使学生爱憎分明,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净化学生的心灵。 (二)音乐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使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得到提高,通过打击器乐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陶冶学生的情操。情感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情感、兴趣、气质、意志、毅力都是非智力因素。情感素质伴随着智力活动,影响着一个人的事业成败。音乐能带给人们一种艺术享受,让人有着独特的想象力,促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兴趣,赋予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高度,能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毅力。让学生们身心更能健康地成长,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恰性让学生在愉快、兴奋、痛苦、哀伤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中,体会和感知音乐,音乐欣赏的自身并不只是相对被动的,是各式各样的,音乐作品能不断满足社会的集中需求,促进个人的社会化,音乐以它特有的方式形成社会对世界所持的态度。 二、音乐教学如何实现育人功能 (一)以乐为本培养情操。音乐能够挖掘思想情感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培养,使学生在音乐教育的同时,完成人格品质的升华。音乐教育对于当代的孩子来说,音乐可以促进学生的性格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需要音乐感知的教育手段,陶冶性格特点带有明显的社会性质。音乐教育能充分调动起学生性格积极因素,不断弥补性格缺陷。 (二)创设情境净化心灵。音乐能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美妙的音符来表情达意,学生在音乐的运动结构中体验感知美、享受美它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使学生们情感得以升华,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心灵得以净化,从而产生一种精神力量。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和《二泉映月》可使学生体会到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块沃土,将德育教育寓于音乐教学之中,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进意识,让他们的心灵深处绽开绚丽的精神文明之花。 (三)改革教法 不断创新。 首先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师首先抓好课堂上视唱练耳和各种基本功的训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合唱艺术中,如诗如画的意境或史诗般的气魄,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能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无穷魅力。音乐教学领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四)个性发展.培养能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既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又要着眼于全体学生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有利于情绪的宣泄,引导他们创造自己的作品,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情操得到陶冶,让学生将自己心中美好的事情程达出来,学生被乐曲的情绪充分感染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     总之,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具有牢固的稳定性,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能让学生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音乐教师更要重视音乐教育,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使音乐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培养道德高尚、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而尽心尽职。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