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高等教育效能评价的内涵、价值与应用

作者:赵勤来源:《当代教育科学》日期:2014-05-28人气:999
“教育效能是使教育组织全面实现教育目标的特性与有效作用,这种特性表现在组织的潜在功能和组织活动外显效果的结合上。”[1]教育效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育质量的水平,是实现教育目标、获得良好教育绩效的重要指标。而高等教育评价是对高等教育绩效的检验,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入的内在联系。因此,将教育效能评价引入高等教育评价,将开启高等评价方式的新视野。

一、高等教育评价的现实困境

“我国大学缺乏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根基,在国家高度集权的行政化管理下,高等教育评价更多的是被作为政府管理高校的工具,而忽视了其价值创造与价值生成的根本。”[2]在实践运行中,高等教育评价有着很大的现实局限性。首先,对于高等教育评价的内涵理解与价值研究存在着观念性的偏差。目前,高等教育评价只是作为一般性的评价活动,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绩效本身进行评价,人们对于其内涵与效用的理解很难有所突破,长期囿于一般性的评价活动范围内进行着改革与调试,这种评价方式很难收效全面的评价结果,不能反映真实的高等教育发展状态。其次,高等教育评价忽略了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多因素性。“高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因素很多,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和文化背景方面的;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还有财力的因素。”[3]这些因素在高等教育评价过程中鲜有涉及,即使提及或受到关注,但也只是停留于表显的认识与理解,而很少考虑它们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与价值;最后,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角度来说,对高等教育绩效结果的评价即使能够保证评价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所产生的效用也很难成为直接应用于提高教育效能的对策与措施,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显著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因此,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亟需引入新的评价方式。

二、引入教育效能评价的应然性分析

    传统观念上,对于教育评价的理解少有谈及对于教育效能的改进,而作为管理领域的概念,其沿用的范围可以扩展,教育也有必要讲求效能,并成为教育评价的着力点与试金石。“教育效能研究的核心从一开始就是围绕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展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效能研究就是以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追求目标的。”[4]教育效能主要体现在完成教育目标与实现一定绩效过程中的积极特性与有效作用,伴随着教育正向功能的发挥,形成推动教育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促使教育达到社会期望的程度。简言之,教育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育效能的提升,教育效能以实现教育目标为价值导向。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发展的逻辑与规律来看,教育目标的改变隐含着对不断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追求,并以此为制定的主要依据,这也不难看出教育效能的内在目的与价值所在。高等教育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活动,是对高等教育范围内的现实发展状态与绩效水平进行的结论性的描述与阐释,其目的是为了能够真实反映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探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缺陷与价值,根据反馈的结果,及时改进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终是要促进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与质量的提升。因此,教育效能与高等教育评价都有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目的要求,基于目的论基础上的共通性逐步促使两者形成密切的关系。

根据教育效能的基本内涵,其组织潜在功能的发挥与积极的内在效用能够促使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教育绩效水平的提升。作为以反映高等教育现实状态与绩效水平为目标的高等教育评价活动,其评价结果深受教育效能的影响,并能够导致评价指标的变化与评价方式的不同选择,教育效能越高,评价的绩效结果也就越高。对高等教育评价所形成的质量报告或结果会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指向标,能够促使高等教育进行自我完善与调试,明确现存的问题与缺陷,寻求增长高等教育绩效、提高其质量的方式与途径。根据教育效能与教育绩效的内在关系,高等教育评价的结果会间接的反映出教育效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能够对此提出解决对策,提高教育效能,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从这点意义上来说,教育效能可以影响评价的结果,评价结果所产生的反馈作用也反过来能够提高教育效能,由此关系特点可见教育效能评价对高等教育的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教育效能评价是对促使教育绩效增长的特性与有效作用所作的一种价值判断,与高等教育评价等一般性的评价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两者是不能分割的,教育效能评价依赖于对绩效本身的评价。紧密的联系为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引入教育效能评价方式奠定了基础。

三、高等教育效能的内在维度

基于教育效能与高等教育评价存在的密切联系以及教育效能的固有属性,也基于高等教育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评价结果不客观、评价指标与方式单一等问题,高等教育评价方式引入教育效能评价存在着一定的应然性,这种应然性源自于教育效能的内在维度。

教育效能是源于教育管理理论的核心问题,经过不断的理论完善与实践革新,已经成为关系教育绩效与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囊括所有这些教育的效能,并使这些教育效能形成一个逻辑体系,我们将教育效能概念的外延分为动态教育效能和静态教育效能两个部分。”[5]两种教育效能不是割裂存在的,而是共同作用促进教育的发展。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效能有着独特的内在维度。就动态教育效能方面而言,如大学内部对于权力分配,包括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横向协同管理与纵向分层负责的矩阵模式等,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促进高校的有机运转,形成了教育行政管理效能的内在维度;在教育的实施层面上,教育督导或是教授研究室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能的提高,便于高校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效能,形成良性的教育运行机制与模式。就静态教育效能方面而言,首先谈及文化层面上的教育效能,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且能够以现实存在的问题为参考依据而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能够充分的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复归大学教授精神,保持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等都成为了这一层面上的内在维度;主体层面上的教育效能要求高等教育主体,即管理者、教师、学生能够在相应的领域有效完成职责与任务,提高工作的效率,通过制度的优化与观念的革新等措施提高教育效能;社会与家庭对于高等教育的支持,高校自身的不断努力,促成三者之间的有效协作,构建科学的高等教育系统,实现范围层面教育效能内在维度的要求。依据外延而划分的不同层面上的教育效能拥有不同的内在维度,其实现的过程也是教育效能提高的表现。高等教育评价所关注的绩效结果深受教育效能内在维度实现程度的影响和制约,根据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目标角度,高等教育评价也应该关注对于教育效能的评价。

四、高等教育效能评价指标的确立

实现高等教育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需要引入教育效能评价,作为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举措,如何分解对教育效能的评价使其具有操作性与可行性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学校是教育开展的重要载体,对教育效能的评价可以通过学校效能评价来完成,落实在具体的组织机构上也具有了融入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客观条件。“根据学校效能的不同范式,大体可以分为内部效能、外界效能与未来效能。”[6]每种效能涉及的领域与范围不同,评价的标准与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别。

(一)内部效能评价

学校的内部效能主要是指完成预定学校目标的特性与效用。对学校内部效能的评价是高等教育评价引入新方式的重要部分,也是能否保障效能评价引入意义与价值的关键。对于这部分评价指标的确立要依据高校的内部组织结构与职能属性,对学校内部效能进行理性的划分。

1.实现教学目标的效能评价

教学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是实现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重要途径。对高校教学效能的评价要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绩效评价,前者凸显的是对实现目标、保障绩效的方式与特性的审视,并要基于不同的教学情境。高校内部效能的保证依赖于教学情境的设置,由此确立其如下评价指标:课堂教学中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对知识与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多大的效用;传授的知识与技能能否保证学生有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单纯的应对考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快的促使学生把知识迅速的内化的方式是否有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相互之间建立学术联系,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方式评价;课堂外教学要依赖于制度的完善与机制的建立用以保障师生的课外交流,体现大学学术自由的本质理念,对于这种制度的有效作用也是评价的重要指标。

2.实现科研目标的效能评价

高校是知识的源地,承载着推动科学研究发展的重任,需要达到一定的科研目标,这就涉及到科研效能问题,高等教育评价需要关注对科研效能的审视。科研效能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学术权力如何分配;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学术管理的组织机构是否具有良性的运行机制;科研人员的利益分配是否合理,能否促进其积极性的发挥;良好学术氛围的营造与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的规避机制是否健全等都关乎着科研效能。因此,对科研效能的评价能够从源头上反映高校科研的具体运行模式、组织形式及发展状态,从一个整体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的科研发展。

3.实现管理目标的效能评价

从高校工作发展的角度来说,管理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校发展中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控制与协同。管理效能是保障教学与科研效能的重要前提条件,是高等教育效能评价不能忽视的环节。“学校效能研究的重点应包括多层面多种类效能、各种效能间之关系、各层面间之关系,以及效能与效率间的关系。”[7]高校管理中的人事制度的运行,能否利用制度的创新来提高工作效率;行政权力的运用能否更多的维护学术权益,而不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硬性管理;高校管理的组织模式的选择与运行机制的运用能否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对于学生的管理是否依托学生自发的组织机构,如社团与学生会等都是管理效能评价的重要指标。

(二)外界效能评价

外界效能从概念的理解上可以表述为:“利益相关者对学校服务感到满意,对公众表现问责。”[8]高等教育利益的相关者可以是内部的,也有来自于外部的。增值高校的外界效能必须满足内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对于高校的满意度。

1.内部利益相关者期望效能评价

高校内部利益的相关者包括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他们对于高校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期望,并且和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高校权利主体对于高校的期望可以直接影响其工作态度与积极性,期望能够得到满足,会产生很高的工作热情与对自身高校的自豪感。对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效能评价首先要了解期望的领域与具体问题,评价实现期望目标的特性与有效作用,即为满足期望所采取的措施与方式,制度建设情况等,这也要考虑不同的组织与场域其期望目标的差别。

2.外部利益相关者期望效能评价

高校外部利益的相关者主要来自于政府和社会。政府、社会、高校是紧密相连的,前两者为高校提供支持和援助,同时也渴望高校培育出的人才能够回馈政府与社会,对高校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期望。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了解外界对于高校的期望效能,也就是能够满足这种期望的方式与效用,着力解决高校应对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对其效能进行评价能够检验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外部影响力与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未来效能评价

社会是发展的,高等教育也需要根据外部环境适时的改变发展方式。当今是知识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球化进程在日益加快,高等教育要立足于本土化的客观实际与国际化的发展潮流,着眼于科技的运用与未来的发展。从功能角度来说,高等教育也要满足个人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

1.信息技术化效能评价

信息技术化效能的评价内容不是高校拥有的信息化或科技化资源的状况,而是评价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与对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效度。具体的评价指标可以囊括:有多少教师和学生能够运行信息化资源为自身带来收益;电子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多大帮助;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对提高教学效果的程度;信息化、科技化对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程度;如何利用远程教育模式等。对信息技术化效能的评价可以促使高等教育发展思维模式的转变,了解信息化资源利用效率与程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是高等教育着眼于未来式发展亟待转变的重要领域。

2.观念与能力效能评价

基于高校发展主体的维度,提出对其观念与能力效能的评价方式,具体可以概括为学生主体和教师主体。如何能够促进学生科学学习观念的形成,从而实现终身学习;如何能够培养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如何能够在高校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是生活习惯,并内化为一种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如何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等。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与方式的有效性是观念与能力效能评价的主要指标,促进高校主体观念与能力的提升能够保障高等教育未来效能的创值,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