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探论——教育论文

作者:冯慧来源:日期:2014-11-08人气:968

    近年来,意识形态问题一直是一个现实性强而又敏感的热点问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2013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精神,决定着新形势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成败得失,进一步决定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社会的安定和谐与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要实现成长成才,不但需要掌握深厚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也需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同时更需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作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而要实现这一切,离不开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离不开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当前,全球化进程和我国社会转型加快,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广泛普及并已深入到社会公众包括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对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加强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反映了社会上某个特定阶级自身的根本利益,具有为现代政党提供民众号召力和凝聚力、巩固政权基础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功能,所以意识形态工作历来被国内外政党和政府关注和重视。尤其随着以网络为主体的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意识形态领域更成了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和交锋的主阵地。

    我国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育人的重要摇篮,同时也是传承文化、创新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园地。意识形态的巨大功能和高校的特殊性质和地位,就决定了当前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其一,有利于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使我党在高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三权”,即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分清是非,能够理性辨析并正确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言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二,有利于我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中具有知识、朝气和最关注民族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与国家的稳定发展、繁荣强盛具有正向度的关系,这正如梁启超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能否做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否把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作为高校的中心工作来抓,能否把紧紧围绕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作为贯穿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红线,不但关系着高校能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问题,从大的方面来看,甚至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三,有利于坚持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宗旨和方向,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地位,进而推动高校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在自由与规范、开放与秩序、多元与稳定之间取得更好的动态平衡,为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1.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范现象,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

    有学者指出,当下中国处于一个“双型转型期”:人类文明转型叠加中国社会转型。世界范围上看,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形态”的博弈仍在进行中,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还在重塑之中。同时国内的改革当前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由此给社会带来的变动是深刻的、剧烈的。原有的社会制度规范,行为准则、社会认同被怀疑、消蚀或否定,新的行为模式、制度规范、价值观念尚未形成,而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利益博弈及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似乎陷入了海德格尔所谓的“ 旧的神祗纷纷离去,而新的上帝尚未露面”的境况。这对于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年大学生而言,更易感到迷茫,无所适从。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政治学、社会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所言:高度传统的社会和高度现代化的社会都是十分安定的,恰恰是那些处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最容易发生动乱,后发国家普遍发生政治动乱的原因,不是由于他们的贫穷落后,而是由于它们力图实现现代化。[1]这也从一定角度说明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和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和严峻性。

2.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造成的价值多元,弱化了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价值观培育的效果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呈现出一种多元、多样、多变的态势,投射到现实生活中,使得社会现象更加纷繁复杂,传统的正误判定标准出现错位甚至遭到颠覆。社会中高富帅、白富美和所谓屌丝们的反差对比,阶层固化和新的读书无用、读书致贫的论调,以及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报道、“蚁族”、房奴蜗居的“灰色图景”,无不对青年大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进而从思想上产生困惑和迷茫。再加上一个时期以来,个人主义、非理性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通过各种途径,传入到大学校园,严重影响了青年学子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认知,进而弱化了对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价值观培育的效果。

3.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进行分化瓦解,直接冲击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不可讳言,当前西方国家凭借着他们的经济、军事和科技优势,对我国不断推行、实施“西化”和“分化”战略。正如美国学者安德鲁·查德威克说的:“互联网是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2]他们利用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的对我国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兜售、传播他们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他们一方面打着公正的学术探讨的幌子,大肆宣传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淡化论”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另一方面则明目张胆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进行不遗余力的攻击和污蔑,力图从根本上动摇我国社会公众和青年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以及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进而威胁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和国家整体安全,消解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思想文化根基。这一点,就连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其著述《文明的冲突》一书中也毫不隐晦:“对于传统社会,威胁政治稳定的不是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观念入侵,印刷品比坦克推进更快、更深入”。[3]以上这些,都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4.以网络为主体的多媒体发展的两面性和难以管控性,销蚀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和凝聚力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04亿,手机网民达到4.64亿,微博用户达到3.09亿,微信用户达到3亿,已经形成了空前的社会“网络力量”,更多的民众尤其是大学生更乐于通过微博、微信发布看法和意见,使得每个网民都成了信息“发布人”,大学校园内处处可见“低头族”和“手指一族”,各种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社会思潮通过网络不断涌来。与此同时,人们对社会政治事件、国家政治文化制度、运行等的关注度也大大增加,这样,一方面互联网变革带来了新的“时空法则”,使得人们有了更自由和更为广博的交流空间,各种消息、言论、观点、评论因互联网的便捷性得以迅速传播和扩散;但另一方面,互联网具有巨大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两面性,以及缺乏有效法律的“难以管控性”特征,也使得网络海量信息良莠不齐,网络谣言、人肉搜索、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等舆情非理性态势的不断出现,严重消蚀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对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挑战。

三、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多维度考量

    鉴于以上情况,要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除了加强高校政治课课堂教学,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渗入与引领以外,还应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主体、客体、载体以及意识形态自身发展等多方面入手,探讨多维度、多视角的建设路径。

1.高校教育工作者(主体方面)在制度制定时的考量

    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政策和制度的制定者,是高校教育教学环节的主体,在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强化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就必须使我们倡导的意识形态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学校相关的方针政策(如在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的评定,免试研究生的推荐等方面),除了肯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外,还要把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精神的内容旗帜鲜明地予以规定和明确,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规定能够实现引导学生的行为和追求与主流价值观的要求相契合,再转化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制度的支撑和保证。

2.青年大学生(客体方面)的需求考量

    青年大学生是学校教育环节的客体,而对客体的了解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工作。除了制度保障外,还必须对青年大学生这一“璞玉”做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否则,就不能有的放矢,更难使意识形态教育入耳入脑入心。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4]还特别强调: “正确理解个人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5]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贴近学生生活,深入分析大学生成长需求,利益诉求,找准学生的关注点和共鸣点,创造学生喜爱的表达方式,提高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意识形态教育的对象化、接地气、有底气。

3.运用新媒体的载体考量

    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网民数量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强大,互联网产业也随之迎来“核聚变”……,如果你不能学会主动迎接,不对这种网民自由参与分享的精神保持敬畏之心,你就会被炸得粉碎。”[6]面对互联网的汹涌大潮,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性对意识形态安全性的影响,继而上升到对整个国家安全的影响。时不我待,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要有“阵地不能丢”的忧患意识,除了利用好传统媒体外,还要克服轻网,厌网,怕网的心理和行为,积极应对,把现实中的交流与网络交流以及其他新媒体的交流结合起来,如参与到学生微博、微信的互动中,在情感的沟通和认识的交流中,循循善诱、润物细无声地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真正认同。

4.意识形态自身发展的考量

    需要指出的是,意识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在意识形态中“实践因素与理论因素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7]那些顺乎时代精神、体现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意识形态才能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和功能发挥决定了它的产生、发展并不能仅仅依靠国家暴力机器的维护,也需要外部环境、非主流意识的碰撞、交融甚至交锋,以激发其蓬勃的生命力。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史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8]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活力并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个开放而非封闭的的、动态而非静止的的、与时俱进而非固步自封的理论体系。同时意识形态建设中应注意包容 “异质思维”,强化吐故纳新的机能。高校应充分利用作为学术高地、思想智库这一有利条件,注重意识形态建设与学术发展,特别是与社会科学学术发展相结合,并形成二者持久性地良性互动,以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科学发展,社会科学发展又对主流意识形态起到丰富和发展的作用。

    总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动态的、持续的,其过程也是艰巨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反复的。从多维度、多视角探索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不但具有现实针对性,而且是极端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美]塞缪尔•亨廷顿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42-43

[2] [美]安德鲁·查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华夏出版社,2010:34

[3][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等译 E京:三联书店,1989:1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7

[6]羊城晚报,2012年8月17日,B4

[7]简明大不列颊百科全书:第9卷[K].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101—102.

[8]《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9

[9]陆 岩.论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及核心价值[J]. 学习与探索,2009,(6):40-42

[10]袁三标,吴琦. 略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思维枧角转换[J].求实,2008,(8):74

[11]刘慧婷.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发展的困惑及特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6月(3):73

[12]修宏方,冯德军。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4月(2):65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