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征人思妇的万般情怀——曹丕《燕歌行》赏论

作者:郭 丽来源:《名作欣赏》日期:2015-02-05人气:2616

魏之三祖在乐府诗史上曾被刘勰并置评价,称他们“气爽才丽”(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三祖之一的曹丕不仅气爽才丽,而且文武兼具。曹丕少年时代便才华出众,广泛阅读过古今经传、诸子百家,八岁就会写文章。他会射箭也会击剑,会骑马且精通马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魏武帝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同年十月,登基称帝,国号大魏,改元黄初,定都洛阳。曹丕是一位很有政治才华的皇帝。对外,他曾派遣军队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之地;多次击败鲜卑骚扰,巩固北疆边防,遣使复通西域;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置了西域长史府。对内,他重视文教;修复洛阳,营建五都,推广儒家文化;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提倡薄葬,除禁令,轻关税;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创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巩固中央集权,强化中书省,限制后党、宦官权力,削夺藩王权力。从曹丕所采取的这些政治举措看,与其他封建帝王相比,他称得上是政治才能中等偏上的一位。 

曹丕很有文才,喜好文学,酷爱民间俗乐。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在曹操西征马超大军中担任主簿的著名诗人繁钦,在军中发现都尉薛访车子善于歌唱俗曲,而且唱的“潜气内转,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细不幽散。”(繁钦《与魏文帝笺》)于是繁钦迫不及待地以短笺形式向曹丕汇报自己发现的这一音乐奇才。曹丕得信后高度重视,肯定说:“披书欢笑,不能自胜,奇才妙伎,何其善也。”(曹丕《答繁钦书》)可见,曹丕与他的父亲曹操一样,对乐歌之事十分热衷。

文学史上,大都把文帝曹丕和陈王曹植列入建安,把他们的作品作为建安风骨的代表。然而,曹丕等所处的时代、生活境遇和乐府诗创作,和曹操时的建安文人比起来,有着很大差别。尽管在曹操的时代,曹丕等人的乐府诗对促进建安乐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曹丕等人主要生活在三分天下政局确立之后,环境较为安定,生活较为平稳。与他们的父亲曹操相比,汉末乱离动荡的社会现实所造成的心理震荡和深沉感触于他们而言尚有距离。当曹操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时候,曹氏兄弟却与文士们在邺下过着“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 刘勰《文心雕龙ž明诗》)的诗酒生活。因此,曹丕的很多歌诗,就是当时邺下生活的写照。而真正能够代表其乐府诗特色的,是他建立魏国前后至太和时期的创作。 

在曹丕现存的四十多首歌诗中,有一半是乐府诗。这二十多首乐府诗在内容上以描写男女情思、游子思乡与慨叹军旅之苦居多。这样的内容决定了曹丕的乐府诗几乎都是抒情之作。这些乐府诗,有的是用乐府旧题,有的是他依据民间歌曲所作的新曲。前者是他对曹操以来乐府诗创作的继承,后者则是他在乐府诗创作上的贡献,代表作品就是《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乐府曲名,属平调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其收入《相和歌辞》。燕是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名,辖地约为如今的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交接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戍守。由此可见,《燕歌行》应当与乐府曲名《齐讴行》、《吴趋行》相类似,都是反映某一地区的生活,具有地域音乐特点的曲调。《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藉由曹丕的创作才进入了乐府。

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揭示《燕歌行》主旨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很显然,这首诗是拟设征夫妻子口吻,写她在时节转换之时,怀念征戍不归的丈夫,吐露满腹哀怨无处诉说的痛苦:

秋风萧瑟天气渐凉,寒霜已降草木凋残。群燕辞归大雁南飞,夫君客游他乡叫我思念断肠。你肯定也切切思归怀恋家乡,可为什么又久留在他乡?我孤身一人独守空房,翻来覆去思念你不敢相忘,不知不觉就泪湿衣裳。我抱琴拨弦弹奏凄绝的清商曲,短歌低唱不能诉说内心的凄凉。皎洁的月光洒在床帐上,银河西转只苦黑夜深长。牵牛织女隔河遥遥相望,你们有什么罪过被分隔在银河两边?

曹丕把写景、写人、抒情、叙事巧妙地融为一体,把思妇的感情、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构成了一种千回百转、凄凉哀怨的风格。诗歌开篇先展示了一幅秋风萧瑟,草木零落,白露为霜,候鸟南飞的秋色图。在这萧条的秋色图中再逐渐凸显出怀人的思妇。在秋天清冷的月色中,思妇内心的寂寞和居所深闺的寂寞都得以表现,怀人之情因月色的渲染而愈加浓烈。而朗朗月夜中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隔河相望,又进一步加深了思妇的相思之苦。诗中描述思妇内心活动时的笔法,也极尽曲折之妙。先从丈夫的角度考虑他一定“思归恋故乡”,继而猜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以致迟迟不归。这样的换位思考,这样的猜想,貌似平淡,实则是思妇相思至极的表现。猜想无果之后,再转而写思妇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度日。实在百无聊赖,苦闷至极,于是想借琴歌排遣这无尽的相思,然而遗憾的却是“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曹丕将一位痴情女子的刻骨相思几经掩抑往复的娓娓道来,生动的表现出了思妇悠远绵长的相思和不绝如缕的柔情。

在声律运用上,这首诗仿照柏梁体,句句用韵。被王夫之称赞为“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

这,是《燕歌行》的特点,也是曹丕区别于曹操等其他建安诗人的典型特征。在他的诗中,看不到其父曹操那种慷慨激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也看不到其弟曹植那种积极上进志欲报效国家的激情。在他那里,总像是有一种诉说不完的凄苦哀怨之情,且他的言事抒情又常常用女子口吻。因此,明人钟惺说他的诗“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古诗归》)而这,也使他的乐府诗具有了个性化和抒情化的特色。

曹丕《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乐府诗,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此之前,《诗经》基本是四言体,偶尔也有七言句,但为数很少。《楚辞》是楚歌体,有七言句,但多数都带有“兮”字,与七言诗句格式韵味不同。尽管汉乐府中产生过许多七言句式,如唐山夫人《房中歌》有:“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薤露行》中有:“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蒿里行》中有:“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等等。但这些七言句式都是与其他句式夹杂出现,整首诗并非纯粹的七言之作。两汉四百年间,常被人们提到的全篇由七言构成的作品,分别是汉武帝时的君臣联句《柏梁台诗》和张衡《四愁诗》。前者出于后代小说,漏洞很多,原不可信。后者尽管是完整的七言诗,但该诗第一句还都带着一个“兮”字,拖着一条楚歌的尾巴。更为重要的是,这两首诗都不是乐府诗。因此,真正摆脱了楚歌形式的羁绊,使七言形式宣告独立,且是乐府诗的作品,就不能不说是曹丕的《燕歌行》了。

曹丕《燕歌行》树立了抒写夫妻离别相思主题的范式,后人多学他以《燕歌行》曲调作闺怨诗。继曹丕之后,魏晋南北朝还有魏明帝、陆机、谢灵运、谢惠连、梁元帝、萧子显、王褒、庾信八位诗人作过同题诗,但所作都未脱开曹丕确立的这一主题。直到唐代高适《燕歌行》的出现,才出现了大的变化。高适《燕歌行》将视线从闺阁移至了塞漠,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遭受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在同情广大兵士,讽刺不体恤兵士的将军。在这样的主题中他又自然而然的融入了征夫思妇相思离别之情的抒写。用《燕歌行》曲调写时事,写边将生活,高适是第一个。他的大胆尝试获得了巨大成功,他的《燕歌行》成为边塞诗和乐府诗中共同的名篇!这是高适的创造,也是他对曹丕《燕歌行》的突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郭茂倩.乐府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 严可均.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4] 余冠英.三曹诗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5] 钟惺.古诗归[M],续修四库全书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