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论视觉文化在媒体上传播的负效应

作者:于秀来源:《传媒》日期:2015-02-24人气:1808

视觉文化无处不在地使人们处于视觉形象的包围之中。电视以宏大的视觉画面冲击着人们的视听,电影越来越注重为观众营造视觉效果,报纸杂志这些以文字传播为主体的大众媒介也大量使用新闻图片去迎合读者的视觉习惯。学者孟建在《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一文中指出,视觉文化不仅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着一种新的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

以语言为中心的语言文化受到以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的威胁,文化的转向不但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而且改变了人类观察世界的视角,并因此在许多领域引发了负面效应。

一、视觉文化传播负效应的表现

   (一)暴力、色情等视觉内容造成青少年价值观念的扭曲

为追求经济利益,有些媒体大量运用高强度视觉刺激的血腥、凶杀等暴力内容。善模仿、易冲动的青少年深受影响,容易产生过激行为进而走上犯罪道路。青少年犯罪年龄日益低龄化,但犯罪手段却呈现成年化和智能化倾向,与媒体暴力内容的示范不无关系。一些不适宜未成年人观看的色情内容也充斥着各种媒体。电视节目中,男女过分亲昵的镜头随处可见。许多杂志、图书也不乏含有色情内容的文章和图片,网络中更是充斥着各种偷拍、偷窥和淫秽图像。

这些充满暴力和色情的视觉文化,给世界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时期的青少年传达了一种不正常的、带有社会观察偏向的信息,严重扭曲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危害了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

(二)促使大众审美情趣庸俗化和审美感觉的钝化

视觉文化传播使审美走向大众化,客观上降低了大众接触艺术的门槛。在喧闹的街头公园,许多人第一次接触到思考者的雕塑;在一幅涂料广告牌上,对《向日葵》之类名画的欣赏得以实现;对时尚艺术的理解则可以在一场服装展示中完成。

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视觉信息,大众只有应接不暇地去观看,没有“留白”需要大众去填充,也没有深刻的意蕴需要大众去思索和品位。大众在形象面前,失去了独立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头脑中只剩下没有任何意义却有着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形象自身。这导致理性价值的衰减和理解的浅薄化,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受众的审美素养。视觉文化无法像语言文化一样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相反,在更多时候是降低和弱化了大众的审美能力。

(三)助推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盛行

商业性的广告视觉形象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视觉景观,再现或表现了各种各样使用、享有产品的快乐图景。这种视觉文化竭力提倡一种追求享受的生活方式,破坏了强调节俭、自我约束和抑制冲动的传统价值体系。人们心中一直被压抑的消费欲望被广告唤起,崇尚节俭、艰苦朴素的传统生活观念开始动摇,转而被“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的新观念所代替。广告视觉文化不仅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而且影响了社会整个价值观念体系。

电视、电影和网络等媒体中也表现出这一倾向。曾风靡全国的电视剧《流星花园》中,富豪子弟F4挥金如土的生活方式,令许多青少年羡慕不已,在校园中引领了一阵虚荣和攀比的歪风。对此,学者熊江卫指出,在社会变革加剧时期,消费示范会加剧个人享乐主义和浮躁社会风气的盛行,从而对支撑社会稳定的灵魂——社会道德造成巨大的破坏;通过消费品和消费方式的示范对民族文化甚至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冲击也是明显的。

(四)网络视觉文化导致青少年道德意识的缺失和行为的失控

部分青少年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心灵扭曲,产生价值冲突、责任感弱化、甚至网络犯罪等严重问题。

首先,道德识别意识缺失。西方国家倚仗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将其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推行到全世界。青少年在各种网络信息的冲击下丧失了识别力和判断力,在个人社会道德生活中形成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

其次,网络视觉文化的“匿名性”特征导致青少年缺乏道德责任感。网络匿名性的特征使青少年不顾应该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承担的责任,放纵地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做出违背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事情。

最后,网络视觉文化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导致青少年情感冷漠,人际关系出现障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择以虚拟交往代替现实的人际交往,这种选择打破了正常的人际交往模式。青少年一旦习惯了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就会对现实人际交往产生厌恶、恐惧甚至逃避的心理,陷入恶性循环的社交恐惧症。

(五)视觉文化的全球化传播造成我国民族文化的边缘化

在当代全球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下,以美国为主的西方跨国传媒凭借雄厚的财力、先进的技术和规模化的经营方式,在视觉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视觉文化传播在全球化进程中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强加于我国,从而对我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民族文化产生影响。我国大众的传统价值观念,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民族文化在视觉文化全球化传播的浪潮中也面临边缘化的危机。一方面是由于受到我国大众共同强烈的改革开放愿望的驱使,绝大多数人对西方视觉文化发生了兴趣上的转移。另一方面是跨国传媒的强大使我国长期处于僵化体制下的文化传播机构无从应对跨国传媒的挑战。

二、视觉文化传播负效应产生的原因

(一)视觉文化对感性追求的膨胀导致理性的递减

图像具有视觉化、形象化的特点,图像引发的思维是表象的和肤浅的。图像符号在将文字信息简化为通俗易懂的图片时,必然会丧失文字符号背后的精神意义,从而失去了文化的深度。人类思维长期处于表象和肤浅的状态,逐渐放弃对文化信息深度意义及价值的思索。久而久之,思维的惰性便会滋生。人类由文字阅读所带来的理性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正逐减被弱化和解构。视觉文化已经形成对传统的人类生活的全面压迫,它逐渐降低大众的文化思考能力和批判意识。

(二)视觉文化沦为资本增值的载体

商业资本逻辑运作使视觉文化沦为资本增值的载体,视觉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消费文化,降低了文化本身固有的品格。导致视觉文化品格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大众传媒、商业运作和技术的共谋。经济资本为追求利润而采取文化工业的策略迫使文化成为一种商品,一旦文化成为商品,文化的生产就不能避免商品生产的一大特点——复制性。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视觉文化产品的复制提供了平台。视觉文化在文化商品化的过程也采取自我复制方式,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实现资本增值的目的。视觉文化就成了商业资本实现增值的一个有效载体。视觉形象已经像一般的商品一样被购买、享用和消费。随着视觉文化传播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视觉形象推动文化由精英走向大众和浅俗。

(三)大众传播媒介缺乏自律意识和他律约束

大众传播媒介工作者缺乏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一些媒体在视觉生产与传播中,不顾媒介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市场需求为政策导向,对受众获取图像的欲望不加节制地满足,甚至故意用一些黄色、凶杀等低级趣味的图像吸引受众的眼球。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法律、政策等宏观层面的他律约束也不够完善。新闻媒体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些新闻单位为在市场竞争中获利甚至不惜违反新闻职业道德。我国现行的新闻体制也存在弊端。我国存在新闻媒体的“机关报”和“人民台”体制。党台和党报很难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经济利益上的优势,为了谋求发展,只有靠行政力量和新闻媒体的特殊地位向社会要钱。我国法律监督约束机制也不健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受众的视觉素养普遍不高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受众的视觉素养普遍不高,尚处于自发状态,呈现盲目、不系统、不健全的特征。受众对媒介道德规范认知还比较模糊,对国家有关网络管理、知识产权、新闻出版方面的政策法规不甚了解。在利用媒介资源能力方面,我国受众的主动性也比较差。在媒介认知和媒介批判方面,受众对媒介的商业属性缺乏较清醒的认识,对自身在传播中的能动地位认识不足。虽然部分受众能意识到媒介对自己知识结构、思维等方面的影响,却相对忽视媒介对人生观、价值观等其他深层次方面的影响,对媒介的表征和建构能力也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

三、对视觉文化传播健康发展的思考

(一)加强大众传播媒介自身的视觉自律

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应加强把关意识,提高责任意识。大众传播媒介应严格把好关,坚决制止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视觉文化作品充斥大众视线。视觉传媒工作者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坚持为受众营造健康的视觉文化传播环境。

另一方面,通过他律和监督来保证大众传播媒介的自律。媒体首先必须接受群众监督,在接受监督时要有道德意识与道德自觉。其次,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群众监督能得到落实。完善新闻职业道德监督机制的手段和方法还有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等,这些监督要尽量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除了来自群众的监督之外,行业内的监督对规范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立新闻评议会组织就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二)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来调整和平衡各种文化传播方式

在文化政策方面,国家应该对传统文化中的印刷文化和精英文化形态予以保护和倾斜,调整文化传播结构,以助于形成当代文化传播的合理架构,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对多元文化形态的需求。当然,国家应该避免使用强制性手段,注意使用市场经济的环境与相关规则,不能盲目地保护印刷文化。对媒介暴力、媒介色情等内容,应该实行影视作品分级制,限定儿童和未成年人不宜接触的内容。

在广播和影视领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动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高雅、丰富多彩的广播影视节目。在加强我国网络视觉文化建设和管理方面,国家也是加大了整治力度。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对网络视觉文化的管理工作还是滞后的。只有加强对网络视觉文化的管理和监督,才能保证网络视觉文化的先进性,给受众提供一个健康的视觉世界。

(三)加强对视觉文化传播的研究和反思

加强对视觉文化传播的研究和反思,在当前形势下十分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视觉文化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主导性力量。另一方面,从视觉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现状来看,形势也不容乐观。目前对视觉文化传播这个新兴领域的关注和研究相对比较匮乏,导致一系列视觉文化传播负效应的产生。

视觉文化传播需要理性的力量来规范和引导。当代知识分子和人文学者应该肩负起对视觉文化传播进行理性批判和研究的责任。一方面,当代知识分子应该保持对视觉文化传播持久的、深刻的警惕和反思。另一方面,知识分子跟上文化形态的转变,应对新的课题和新的研究对象给学术研究带来的挑战。只有加强对视觉文化传播的批判分析和深入研究,才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引导受众共同自觉地抵制视觉文化传播的负效应。 

(四)提高受众的视觉素养

具备视觉素养是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对人类提出的必然要求。视觉素养就是人们正确识别、理解、运用、创造、享受视觉材料的能力。人类理解视觉信息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视觉素养的培育横跨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语言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只有集中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才能有效确定其培育的方法和内容,同时还需要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由于受众群体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大众视觉素养的培育必须注重大众化,即以全体社会成员作为培育的主体。同时,还必须注重基础化,即视觉素养的培养应从小学抓起,以后随着教育阶段的提高不断升级。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课程,也可以把视觉素养培养融入其他教学活动之中。在高中阶段尤其是进入大学,学校应该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帮助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对于脱离学校的成人,社会应该提供更多开放的课程,特别是要注重通过大众传媒这个窗口来进行视觉素养的培养和教育。

视觉信息本身并没有错,它是媒介发展带给人类的精神财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关键是哪一面占据了主导。在视觉文化传播时代,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对待视觉文化传播,充分利用视觉文化传播,发挥其正面效应,抵制其负面效应,使视觉文化向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前进,从而使人类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健康和谐。 

参考文献:

1、孟建:《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现代传播》2002年第3期。

2、周宪:《反抗人为的视觉暴力——关于一个视觉文化悖论的思考》,《文艺研究》,2000年第5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