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论媒介公共领域中的集体认同建构

作者:张晓静来源:《传播与版权》日期:2015-03-31人气:968

一. 生活政治:媒介公共领域中集体认同形成的社会基础

“生活政治”是媒介公共领域中集体认同形成的社会基础。媒体利用生活政治引起社会的关注;争取更多的社会参与,获得大众认可和赞同,形成强有力的集体社会舆论。

(一)大众传播媒介议题的日常生活化

当前,大众传播媒介的议题与公众日常生活互相渗透,绝大多数媒介热衷的议题都与公众日常生活结合很紧密,例如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房价物价、食品安全、拆迁建设、医疗改革等等;媒介通过反复再现公众日常生活中的民族风俗文化、节日仪式、体育赛事的集体荣誉感、家庭生活等等,不断挖掘其深层意义,进而唤醒公众形成集体认同。新媒介与“生活政治”结合更加紧密,那些触及社会敏感问题的议题,大都是从网络论坛或者微博等新媒体开始的。

公众往往通过日常生活行动来建构对集体认同,而大众传播媒介是集体认同形成的重要平台。各种媒体都有与受众互动的版块,或者通过电话、手机平台、网络留言、微博、微信互动评论的环节,把受众与媒体话题联系在一起,在个人观点表述中形成集体认同。

(二)大众传播媒介叙事角度的日常化

当前,在很多严肃话题报道中,媒体往往采用“我”或“我们”的角度来叙述,让公众感受到亲切感,同时配上“采访手记”、“侧记”、“散记”“花絮”等,讲述角度更加平民化和日常化。新闻报道在表达观点时,经常引用民间人士对新闻事件的感受、看法以及评价,这些语言更加能够唤起公众的认同感,而较少地直接作出评论。

例如2014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印度,媒体报道角度非常多样,没有简单地仅仅从政治角度来报道,而是从民族的、民间的和文化的角度来展示访问事件的多面性:与夫人亲密荡秋千、印度总理莫迪生日晚宴用150道菜招待习主席印度总理莫迪生日晚宴用150道菜肴招待习近平、印度官员被要求擦亮皮鞋、彭丽媛用毛笔书写温故知新等等。媒体通过灵活、恰当地转换话语类型,完成了国家话语与民间话语、官方话语与文化话语的互相融合;展示了新时期中国领导人的风范,既潜移默化地嵌入媒体的价值取向,又增强了新闻的劝服力量,优化了传播效果。

二.风险社会:媒介公共领域建构集体认同的现实语境

风险社会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提出来的。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则透过人类社会不断呈现的风险语境,对其进入更深入的研究。风险社会为媒介公共领域中集体认同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当代意义。

(一)风险信息主要由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公众

风险社会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大众传播媒介是公众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传播风险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许许多多的风险中,大众传媒“连接了科学、政治和大众消费文化。”大众传媒不仅成功地“将隐蔽的风险的威胁变得显著,而且给予这些形形色色的风险以解释,并且逐步把这种阐释变成公共的定义”。 

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将风险情况转化成文字或影像,唤醒公众防范风险的意识,让公众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来应对风险,同时号召公众参与到政府机构和社会对风险的决策和解决过程中。当风险刚产生时,公众往往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大众传播媒介如果及时发布风险信息,正确引导,就会赢得主动,形成有序的舆论环境,维护社会的稳定。媒体越是透明、及时、准确地报道风险事实,越能够战胜谣言,树立舆论的权威,能避免更大规模风险发生的可能。媒体隐而不报或者拖延报道,容易将风险治理置于尴尬的位置,引发公众对媒体、政府机构的信任危机。

(二)通过媒介建立集体认同是公众在风险社会中寻找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媒介建立集体认同是公众在风险社会中寻找安全感的重要路径。“风险话语起始于对我们的安全的信任和对进步的信仰终结之处。”没有集体认同,也就没有个人心理的安宁和风险社会的相对稳定。

媒介公共领域承担着对风险监督、风险沟通的责任,是公众对风险的批评场域。尤其是面对较大规模的风险时,媒体的解释、沟通、鼓舞能给公众以巨大的精神支持;媒体建构较为开放、自由的公共领域,让处在风险中的公众能够参与进来,表达、协商和讨论风险,以帮助公众感知和理解周边环境,消除焦虑情绪,促使风险的尽快消退。例如在近年来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中,瘦肉精、毒豆芽、死猪肉、地沟油、皮革胶囊、工业盐冒充食用盐等相继被媒体曝光,媒体成为了公众健康安全的监督领域,成为了推动食品安全构建的重要领域。

三.集体认同的建构:媒介公共领域存在的重要意义

“个体或群体之间的认同性特征的界定都是从相互再认的角度进行的,人的认同性有赖于他人的再认以及对这种再认的自我确定”。集体认同的建构必须借助一些载体才能完成,而媒体往往是让公众形成集体认同感的合适载体。媒介公共领域存在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提供给公众一个展示个人价值、建构集体认同的理想平台。

(一)大众传播媒介是促成集体认同形成的特殊力量

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反复强化公众的生活共同点。媒体力量推动公众的集体认同感不断凝聚,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国家生活与公众日常生活有规则的进行。

例如,电台、电视台在整点或者半点一般都有报时或对时的环节;很多节目都是长期固定时间播出,《新闻与报纸摘要》、《新闻联播》、春晚等等都是长达几十年的固定时间播出的;“电视也是一种周期性的现象,它的节目安排遵循一定的消费规则,肥皂剧、天气预报、新闻,可能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就把一年以小时、天数和星期结构起来了”。在媒体的影响下,公众强化了共同的节庆、仪式,“日历的既定架构中,透过对国家与全球性事件规则式地报道,媒体提供了次序与结构”;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地加强受众的时间观念,形成对特定时间、特定气氛的共同认识。

大众传播媒介往往促使公众将私人情感融入公共领域,并产生集体认同。以微博为例,在这样的虚拟的媒介公共领域中,个人将自己的生活、行为、观点呈现出来,从他人的回应中来寻找认同感、建构自我形象。个人的微博行为不自觉地反映出其对自己、他人的定位和想象,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建构集体认同的过程。

(二)大众传播媒介是集体认同形成的中心环节

大众传播媒介是集体认同的建构的中心环节,在满足受众获得信息的最基本的需求的同时,逐渐成为集合信息、意见、观点的舆论平台。“媒介不仅影响了人们思考的模式,而且还影响了人们对于现实的感受。人们借助于大众媒介来获得情感体验,体验媒介正在讲述的故事,并通过对这种体验来获得对于世界的认识。”经过大众传播媒介的集中报道,新闻事件或者社会现象能够被公众关注,成为公众热点话题。媒介有选择地报道某些事件、过滤掉另一些事件,媒体营造的社会舆论能够影响公众的集体认同和某种程度上形成一定的刻板印象。例如各种媒体在一段时间集中对大学乱收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大学部分教师师德败坏等问题进行集中报道,那么公众就会对这些负面现象不断关注,形成对高校整体的不良印象。

与此同时,某些集体行动也需要大众传播媒体传播有利的观点和理念,以赢得公众支持认可;那些以失败告终的集体行动往往在最初就失去了媒体的支持,进而失去了公众的关注和认同。从国家大事到民生问题,从政治体制改革到文化大发展,从医患矛盾到就业问题,公众可以就任意感兴趣的事件或话题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这些信息往往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不断扩散,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他人的响应和反馈意见。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动员和公众集体认同形成的中心环节。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