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玩偶之家》与《伤逝》比较研究

作者:张洪,种道静来源:《芒种》日期:2015-07-03人气:6836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被翻译到中国后便迅速获得一片赞赏,剧中的娜拉在看清丈夫的真面目后,毅然离家出走,这样的绝决的举动正好暗合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于是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中国的文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胡适的《终身大事》、鲁迅的《伤逝》等作品都是在易卜生《玩偶之家》的直接影响下完成的。但是胡适的《终身大事》对于《玩偶之家》借鉴、模仿的痕迹过重,是一种浅层次的移植,在思想深度上并没有什么挖掘。但是作为20世纪文化巨人的鲁迅却敏感的感受到了《玩偶之家》中提出的“娜拉出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于是鲁迅在借鉴《玩偶之家》写作思路的基础上,融进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思考,写下《伤逝》,最后收入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目前学术界对于《玩偶之家》与《伤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作品的艺术特色、主题分析等方面。也有学者看到了这两部作品的联系,将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部作品的区别与联系。事实上,在易卜生《玩偶之家》直接影响下的《伤逝》在人物形象、叙事模式等方面都与《玩偶之家》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因此,本文拟从《玩偶之家》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伤逝》对《玩偶之家》的借鉴与超越、觉醒的娜拉与子君三个方面,对《玩偶之家》与《伤逝》进行比较研究。

1、《玩偶之家》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易卜生发表于1879年的《玩偶之家》主要通过娜拉的婚姻理想的破灭愤然离家出走的故事,表现了作为个体的人的觉醒。首先,《玩偶之家》在中国的接受背景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作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易卜生十分关注社会现象,如《社会支柱》、《人民公敌》、《群鬼》等戏剧都是反映当时的热点社会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易卜生的这种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这里引起了共鸣。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玩偶之家》中的反抗意识深得中国当时青年的内心世界。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旧文化、旧思想的束缚,要求个性解放。而《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反抗意识,娜拉对独立人格的争取精神正是五四时期中国青年的理想追求。

    其次,《玩偶之家》在中国的影响表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积极回应。胡适对于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极力推崇,在此剧的框架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作了话剧《终身大事》,讲述田亚梅不顾父母反对与陈先生恋爱的故事。显然,胡适对于《玩偶之家》的效仿痕迹十分地明显,艺术上不够成熟、思想上不够深刻等弊端突出。但是胡适敏感地看到了娜拉的反抗精神对于当时中国社会会有巨大的影响的实际,他的大胆尝试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代的鲁迅也看到了娜拉的独特精神,于是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评价易卜生的作品。1923年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指出娜拉最后只有回来路:要么回来,要么死去。1925年鲁迅的《伤逝》完成,可以说他的《伤逝》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十分成熟的作品。《伤逝》在易卜生留下疑问的基础上进行了思考与回应,在主题的挖掘上显然鲁迅更胜一筹。

2、《伤逝》对《玩偶之家》的借鉴与超越

    在易卜生《玩偶之家》的直接影响下鲁迅的伤逝不可避免的会和《玩偶之家》有相似之处,这在作品的主人公形象、叙事结构、思想主题方面都有表现。但是,如果鲁迅的《伤逝》只是对于《玩偶之家》原装照搬的话,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显然,易卜生戏剧中的“娜拉”启发了鲁迅,所以鲁迅在借鉴《玩偶之家》的基础上融进了自己对于社会的思考,可以说《伤逝》在《玩偶之家》的影响下既有借鉴也有超越,使得这两部作品在文学史上不可互相替代,而是互为补充的共同存在。

    《伤逝》对《玩偶之家》的借鉴与超越首先表现在故事题材、主题思想上的同中有异。《玩偶之家》与《伤逝》都是以妇女的觉醒为题材。《玩偶之家》通过写娜拉为了救丈夫假冒父亲的签名借债,后被丈夫发现后遭到斥责,后来在债务危机消除消除后,海尔茂又立刻向妻子表达自己的歉意,此时的娜拉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只是丈夫的玩偶,于是毅然出走。《伤逝》也是通过子君为了爱情,毅然离家与涓生一起生活的故事。可以说在题材上都是以女性故事为主要视角表现社会现实。但是,《伤逝》并不是一味的盲目模仿《玩偶之家》,在主题思想上两部作品同中有异,各有特色。《玩偶之家》在砰地一声巨响中拉下了帷幕,留给观众无限的想象,但是却没有指出娜拉走后的出路会是怎样。易卜生声称自己只是提出问题,而不愿意解答问题,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个未解之谜。但是鲁迅却根据实际指出了娜拉的出路,并在《伤逝》中以子君的死来帮助读者找到问题的答案,可以说鲁迅指出了中国妇女应具有反抗精神,但是盲目的斗争只会使自己遍体鳞伤,经济大权是生存的基础。

    其次,《伤逝》对《玩偶之家》的借鉴与超越表现为体裁的不同、叙事手法的同中有异。《玩偶之家》以戏剧的样式为体裁,《伤逝》以短篇小说的文学形式为体裁,虽然体裁不同,但是两位作家在讲述故事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选择的“回溯法”。《玩偶之家》采用追忆的手法,把娜拉为了丈夫而冒名借债的事情一点点的交代出来,并没有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而是将矛盾冲突集中于一点,以便戏剧高潮迭起,吸引观众。《伤逝》一开篇就写涓生的自白,显然此时的子君已不在涓生的身边了。然后小说才交代子君与涓生的故事,这也是回溯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伤逝》以手记的形式通过自己的叙述来回忆子君,因此,《伤逝》的内心描写十分细腻,表现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悲剧,抒情色彩浓郁。

3、觉醒的娜拉与子君

    两个反抗的女性娜拉与子君都选择了出走,两位觉醒的女性形象在易卜生和鲁迅的笔下洋溢着觉醒的生命意识,代表了突破传统道德观念下的反叛者的觉醒。可以说中国的子君就是在西方娜拉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一个女性形象,但是两位女性的出走原因、性格特点、人生结局都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觉醒的娜拉与子君的出走原因不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一直在丈夫的宠爱下活得快活、自由。试想,如果不发生借债危机这件事情的话,娜拉还会出走吗?所以说,娜拉的觉醒是幡然醒悟,一下子从天堂落入现实,通过丈夫的转变看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于是选择离家出走。而《伤逝》中的子君的出走却显得更为复杂。在《伤逝》中我们可以看出子君其实出走了两次:第一次是为了和涓生一起生活而从自己的家出走;第二次是从会馆出走,回到自己的家庭。虽然是两次离家出走,但是出走的原因却不尽相同。子君的第一次出走更多的是带有自觉的主动出走,子君说:“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由此可见子君具有独立意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是,子君的第二次出走却是被逼无奈的。在涓生说出自己已经不爱子君的情况下,子君选择了离开。试想,如果不是涓生的原因,子君绝对不会选择第二次出走。综上所述,可见即使是同样的离开,在易卜生和鲁迅的笔下却各有千秋。

    其次,娜拉和子君的人生结局不同。《玩偶之家》中并没有交代娜拉离家出走之后会怎么样,留下一个巨大的悬疑,所以娜拉的人生结局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但是,鲁迅却深刻的意识到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样重要,于是提出了关于“娜拉走后会怎样”的哥德巴赫式的猜想,并在《伤逝》这篇小说中落实子君的命运,其实也是对“娜拉走后会怎样”的间接回应。子君毅然决然的离家出走,选择和涓生在会馆里生活,这是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写照。但是这最初的美好始终也抵不过现实,最终只会化作泡影。应该说子君的死和涓生的放弃有直接的关系。即使后来涓生发觉子君再也不能回来时表现出的无限悔恨又于子君有什么意义呢?可以说子君的死既是时代大环境所迫,又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是社会和个人双重压力下才造成子君的离家出走与死亡。手记结尾与开头前后照应,写出了涓生的悔恨与悲哀,为子君,也为自己。

    在通过《玩偶之家》与《伤逝》的比较阅读中,探寻两部作品在人物塑造、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主题思想方面的异同,体会文学的独特魅力,易卜生的娜拉在鲁迅的笔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尽管《伤逝》中有模仿《玩偶之家》的痕迹,但是鲁迅却是在借鉴之中有超越,将《玩偶之家》的主题挖掘的更深,人物的悲剧命运更加凸显,娜拉走后会怎样的疑问在鲁迅的《伤逝》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可以说娜拉的“我对自己的责任”的认识,子君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勇敢,震醒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文学史上意义重大。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