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蝇王》中的批判性

作者:马茁萌来源:《芒种》日期:2015-08-01人气:2491

    通观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家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动荡并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几乎所有作家的作品中都具有现实批判性,戈尔丁也是其中的一员,但与大多数作家笔端批判性不同的是,戈尔丁的小说所体现的批判性并非针对某个社会现象,也不是针对某类群体,而是集中地批判了人性。戈尔丁曾言,社会的种种弊病都可以归责于人性之恶,人生来就具有“恶”的属性,“恶”并非仅仅存在于眼见的社会生活之中,而且深深地埋藏在人的内心,正是人性之恶,把美好变成了罪恶。戈尔丁著名代表作品《蝇王》正是基于作者对于人性之恶的认知与批判进行的创作。③

    在长篇小说《蝇王》中,戈尔丁在虚构的战争背景下讲述了一群意外流落荒岛的孩子们的故事,他们为了躲避战争中原子弹的威胁而乘飞机逃离英国本土,在逃离过程中因飞机故障被迫沦落至一个杳无人烟的荒岛之上,为了共同抵抗恐惧,尽快适应陌生的环境,孩子们以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了一位领导人并开始按照领导人的指示与共同制定的规则生活,建立了一个孩子们的“荒岛文明”。在“荒岛文明”建立之初,孩子们在领导人拉尔夫的带领下井然有序的生活,拉尔夫带领部分孩子们搭建房屋,并安排了一位稍大的孩子杰克带领另外一部分孩子去搜寻食物,孩子们在拉尔夫的带领下和“荒岛文明”的秩序中各安其职,共同生活,俨然呈现出“世外桃源”的气派。但《蝇王》的故事并没有这样平顺无奇的发展下去,正如小说的题名一样,“荒岛文明”最终成为了“蝇王”的天下,“蝇王”顾名思义,即苍蝇之王,代表着混乱、丑恶、卑劣,拉尔夫之所以以“蝇王”为题,正是为了着力展现人性之恶的主题,那么小说的重点也就不会是拉尔夫建立的“荒岛文明”,而是杰克等人对“荒岛文明”的毁灭。

    虽然在拉尔夫的带领下,孩子们在荒岛上暂时安定的生活下来,但求救的失败和关于野兽的传言都逐渐使孩子们心声恐惧,在这种不安的情绪中,以杰克为首的唱诗班的孩子们不再遵从拉尔夫的领导,公然反抗“荒岛文明”,这就使荒岛上的孩子们逐渐出现分化。杰克为了建立自己的权威,通过杀死母猪并割下猪头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消除对于野兽的恐惧,然而这种举措不仅没有真正的消除恐惧,反而成为了荒岛毁灭的开始。从杀死母猪开始,以杰克为代表的部分孩子们开始在荒岛上肆意杀戮动物,在血腥的气息中“荒岛文明”被彻底打破,人性之恶被彻底激发出来,支持“荒岛文明”的孩子们越来越少,而“荒岛文明”的创建者拉尔夫及其维护者皮吉和西蒙也受到了杰克等人的打击,甚至最后演变成为了孩子们之间的互相残杀,在暴力面前,文明与秩序不堪一击。当文明和秩序被彻底粉碎后,荒岛上的孩子们的破坏欲和杀戮欲彻底爆发,面对着血腥的杀戮,孩子们毫无愧疚之心和畏惧之情,反而兴奋地尖叫,杰克甚至为了彻底打垮拉尔夫及其建立的“荒岛文明”,不惜纵火焚烧整个小岛,在熊熊烈火中,荒岛的一切即将化为乌有,在毫无规约的情境下,人性之恶及其爆发后的结果被戈尔丁展现地淋漓尽致。当荒岛上的孩子们再也不畏惧血腥,他们就已经跨越了人性中的善恶界限,成为了比野兽更为可怕的存在。在荒岛生活中,文明虽然被暴力打败、善被恶打败,但在《蝇王的》结局中,戈尔丁让代表着文明与善良的戈尔丁存活了下来,在善恶的对比中,戈尔丁选择了让善胜利,代表了自己对于人性的一种美好期望。

    事实上,以荒岛这种与世隔绝的地域为故事发生背景的创作并非戈尔丁首创,早在1857年,英国作家巴兰坦就以荒岛为背景创作了小说《珊瑚岛》,讲述了一群遇险的孩子们在珊瑚岛上建设家园、幸福生活的故事。在英国文学中,与《珊瑚岛》相类似的还有《鲁滨逊漂流记》、《金银岛》等作品,相比于《珊瑚岛》、《鲁滨逊漂流记》、《金银岛》中的乌托邦荒岛叙事,戈尔丁在《蝇王》中所书写的荒岛故事是极具颠覆性的,拉尔夫的乌托邦社会在暴力面前不堪一击,人性之恶占领了荒岛的至高点,以杰克为首的孩子们彻底破坏了拉尔夫所建立的“荒岛文明”,将杀戮的目标逐渐从动物转移到人的身上,荒岛所能承载的不再是世外桃源的生活,而是暴露了在缺乏强力支撑的秩序中人性之恶的大爆发。

    从小说的结局而言,《蝇王》与《珊瑚岛》、《鲁滨逊漂流记》、《金银岛》等传统英国荒岛文学也十分迥异,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安然自若的荒岛生活后回归到了英国“光荣革命”后的太平时代;在《珊瑚岛》中,孩子们在文明有序的荒岛生活后回归的是英国的“日不落”鼎盛时期。而在《蝇王》中,最为荒岛生活的唯一幸存者,拉尔夫并没有因离开荒岛而彻底逃离了恶的世界,而是回到了另外一个充满战争和原子弹威胁的社会之中。这种与传统荒岛文学完全相悖的结局一方面是基于作者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时代背景的不同,生活在二十世纪的戈尔丁经历着社会的剧变,尤其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实个人经历使戈尔丁对于死亡、人性的残暴的认知尤为深刻,虽然在创作《蝇王》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但战争对包括戈尔丁在内的亲历者而言,却造成了久久难以散去的伤痛。在《蝇王》的故事背景中,我们看到戈尔丁设置了一个虚拟的背景即第三次世界大战,小说主人公们正是为了逃避战争中的原子弹威胁才乘坐飞机逃离英国,这种原子弹危机也存在于二十世纪中叶的英国社会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重新划分了世界的格局,战争的结束并不代表对抗的结束,在东西方冷战过程中,世界大部分地区都笼罩在原子弹的威胁之下,在这种集体惴惴不安的情绪中,戈尔丁不仅拥有着普通民众的忧虑,而且更为深入地发觉了社会危机乃至战争发生发展的根源,即人性之恶。从这一层面观之,《蝇王》不仅对于人性之恶进行了独具匠心的描述与批判,也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其中所展现出的批判性因其普适而深刻的特点而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与魅力。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