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画家之眼——从影片《下水道的美人鱼》看艺术家的心理结构特征

作者:陈秋旻来源:《视听》日期:2015-08-31人气:3819

一 、幻觉与现实

   《下水道的美人鱼》是由日本导演日野日出志根据自己创作的同类型惊奇漫画改编而成实验电影《豚鼠系列》的第四部。日野日出志是日本恐怖漫画家,著有《毒虫小僧》 、《地狱少女》 、《怪奇档案》等大量作品,其作品多以黑暗血腥、荒唐怪诞与富有内涵著称。该片属《豚鼠系列》中较具思想性的一部,但由于场景过于血腥以及对“美人鱼”形象的过度丑化,致使其被美国电影协会列为14部世界级禁片之一。

    影片以“画家视角”展开。画家小时候居住的地方有一条美丽的河流,但因环境的污染逐渐便成一条散发着腐臭的下水道,这使画家的精神状态十分颓废。更糟的是,一个月前他美丽的妻子竟悄无声息地离家出走,郁郁寡欢的画家经常躲进下水道里作画。一天,他在下水道创作时突闻身后传来一阵响动,回过头去时惊奇地发现一条美人鱼奄奄一息地躺在那里,用手捂住腹部的一小片伤口。这时画家记起小的时候在这条河里曾见过一条美人鱼,久别重逢般的喜悦使着他将受伤的人鱼带回家中安置在浴缸里。人鱼得知男人是画家后请求他为自己作画,画家将她美丽的样子栩栩如生地记录在画布上,盼着她早日康复。不幸的是,美人鱼的伤口日益扩大,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脓疱如癌细胞般迅猛地从腹部扩散至整个躯干,画家十分心痛,人鱼却不顾伤势,执意要求他继续作画,记录下自己每一天的模样。人鱼身上有七种颜色的肿瘤并且已经开始溃烂,画家就用七个颜料瓶放置在浴缸边上,收集七色的浓水,再用其作为绘画的颜料。当肿瘤蔓延至面颊时,美人鱼已经痛苦难耐,身上的溃烂长满蛆虫,画家惶恐地用手不停地揪虫子,却仿佛总也揪不完。许是太痛苦了,人鱼央求画家将自己杀死。画家流着眼泪挥动刀子,将人鱼刺死。

    然而大家眼中的事件是什么样的呢?影片的剧情设定中画家是一名具高超绘画才能的精神病患者。画家的妻子久病在身已于一个月前去世,尸体就被放置在浴缸里。画家臆想出一条相貌肖似其妻的美丽人鱼并把她带回家中,让她住在浴缸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妻子的尸首开始腐烂,最终“人鱼病发”,画家挥刀将其大卸八块。在被分尸的妻子尸腹中竟然有一个婴儿,画家呆楞当场。这时八卦的邻居妇女寻着动静摸索进来看到血泊中举动疯狂的画家后报了警。警方在确定了画家患有精神疾病后将其关押了起来,随后法医鉴定其妻生前患有胃部肿瘤。但奇怪的是,警方后来在画家的房间里发现了一片无法鉴定的鱼鳞片。

    片中画家妻子所患肿瘤是一种隐喻:扭曲的生产方式下,被污染的不仅仅是自然,同时也是人类的身体甚至精神状态,警示着人们一种异化的产生。豚鼠是作为一种供人们玩赏驯化和进行实验的动物存在的。《豚鼠》系列影片虽以“实验”为母题,片中却不见一只真正意义上的豚鼠,我们看到的“豚鼠”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人体。

 

二 、画家之眼

    实验电影一般指拍摄风格和制作方式与主流的商业片和记录片相异甚至对立的“先锋派”影片,其或以一种新的视听语法出现,或是开创新的类型。

    实验电影主要表现超现实的、抽象的东西。在影片《下水道的美人鱼》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疯狂”的画家,他的各种举动都异于常人,行为的逻辑也有着诸多令人费解之处,同时导演的拍摄风格让许多观众感到不适。影片想要刻画的是一种非正常状态下的人,抑或说是“少数群体”的生存状态。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索其中奥妙。

(一) 心理结构

   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但并非杂乱无章。各种心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构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其中前意识和无意识合并称为“潜意识”。“意识,是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是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组织形式,是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①人类在清醒状态下对世界的认识大多来自于“意识”,然而意识却只是人精神活动的一小部分,所谓“冰山一角”。

    潜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人类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虽是三个不同层次,但却是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意识和潜意识互相影响互相转化,潜意识对人的生活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精神分裂者的心理特征

   大多数人的心理结构可按照弗洛伊德学派的划分标准进行概括,然而一些精神状态异常的人的心理结构三层次之间可能出现断层、交错、扭曲等变化。影片《下水道的美人鱼》中的主人公画家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他的种种行为均表明了其心理结构的错乱。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以基本的特征性思维和知觉歪曲,情感不适当或迟钝为总体特点。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②片中画家幻听、幻视且出现妄想以及思维逻辑混乱的征状,唯独作画行为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论“人鱼”的身体变异成了什么模样,他都全情投入地记录下她的每一种面貌,且画作质量极高。由此可见这名画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是具有较高建树的。

    在这起案例中,病人在心理结构上出现了混乱。常人的心理结构各层次间是有明显界限的,无意识通常不会闯入意识的领域。而画家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发生了扭曲交叠,可以肯定的是他在与“美人鱼”相处期间支配他行为的并非“意识”,许是某种变了形的深层意识。妻子患有胃部肿瘤,而胃部肿瘤是法被肉眼观察到的,但“美人鱼”所患肿瘤与皮肤癌类似,形容极其可怖。我们惊奇地发现,妻子的胃部肿瘤对于画家竟有如此强烈的感官冲击!他对“疾病”的感知在非理性的范围内自某一时期内出现并经过创造性思维加工成了“美人鱼”的形象,这一过程即是一种创作,可以说是他的潜意识主导了这一系列的行为。“天才与疯子比邻”在男主人公的角色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 画家之眼——敏感

    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活动。艺术家若想在其行业中成为佼佼者必须情绪易冲动、情感丰富,对于美的形式感格外敏感。

   “敏感:心理上或生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各门类的艺术从业者都必须具备“敏感”的特质,正如我们无法想像一个“迟钝”的人从事艺术的景象。不同门类所需敏感的方式各有不同,音乐家需要“善听的耳朵”的同时还要有“擅于呐喊的心”;语言类艺术家需要具有对“语言”这种工具特有形式的敏感,同时需要具备针砭时弊的洞察力;美术作为造型艺术,注重的是事物的视觉特征——线条、色泽、肌理等,因此画家在练“笔”的同时更需要练看世界的“眼睛”。

   《下水道的美人鱼》的导演日野日出志作为漫画家本身,对于画家这类人群的心理特征把握得十分精准。绘画,依靠眼睛将物体反射的光线呈递给神经中枢后大脑才能对其进行分析、改造。画家之眼与常人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视觉”和“视角”两方面。不同的生物受眼部成相方式的限制,看到的世界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狗视网膜中的视锥细胞的数量要比人眼中的少,它们没有感受红色的视锥细胞,因此它们就如色盲一样分不出黄绿色和橙红色,但在黑暗中,狗的视力要比人好上3~4倍。因此,不同的主体视觉的水平是有差别的,每个人对光线的反应也有所不同,红绿色盲或患有眼部疾病的人想要成为视觉类行业的工作者注定是很困难的。一般地,画家的眼睛比其他多数人敏感。此外更重要的是画家的“视线”和“视角”与众不同。对于同一件事物,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却能看到许多奇妙之处,画家的“视角”比多数人丰富。

三 、艺术家的生存状态——颠狂与醉态

    艺术家是创作的主宰者和艺术品的创造者。真正的艺术家无法对事物的变化、时代的发展无动于衷,任何一种新的情感对于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来说,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体验。因此,艺术家对周围蛛丝马迹的变化、风起云涌的事物更替有着远远高于常人的敏感度,同时具有强烈的创造欲。  

(一) “天才”与“疯子” 

   “反传统”曾是艺术史上一个鼓舞人心的口号。想要超越前人、超越同代人,艺术家必须具备其有独树一帜的风格。想要使自己的风格得到完善,艺术家需要不断地体验、感悟、探索,在“颠狂”的状态中寻找至臻的高度。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讲,一个艺术家的艺术造诣越高,通常伴随着的是其个体精神状态的愈加异常。“颠狂”一词一般是指人的言谈举止违背常情、放荡不羁。而艺术家的职业性质恰恰要求了他们“必须”放浪形骸。一个人一旦全情投入艺术活动,必然要抛除压抑着自己的社会属性释放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将自己置身于一种“高峰体验”中去感受,从而引发灵感的迸发,进而才具有创作的可能。“高峰体验”虽极其有利于艺术家进行创造性艺术活动,但“颠狂”的体验随着量的积累,人们也就容易跨过边界,进入精神病的领域。

    通常来讲,精神病患者与常人只有“量”的差别。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问题,而界定“正常人”与“精神病人”的标准一般在于其是否具有自主性以及意识的自觉性。艺术家与精神病人的差别在于,艺术家在进行了“颠狂”的体验及创作过程后有能力把情感收回并让理智重新工作,而精神病人的理性与“任性”是不具有自主性的,其精神紊乱甚至身体机能失调,失去了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影片中的画家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然而奇妙的是他的作品也确是货真价实的艺术品。有时跨过边缘的艺术家仍能保留艺术创作的那一部分能力。因此,艺术家、艺术品、精神病这几组概念之间并无一一对应关系,它们时有交集,也时常分立。

(二) 酒神精神——醉态

   “酒神精神”是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提出的概念。“酒神精神”体现为“醉态”,其特点是酒醉狂欢般的忘我和情绪的肆意宣泄,打破禁忌、放纵欲望、回归自然。酒神精神通过痛苦与非理性状态所交织的陶醉,把人生的痛苦转化为欢乐。尼采认为“酒神精神”是人类最根本的冲动,在醉态中人与“存在”达到了沟通。

    众所周知,醉酒的人有一些共通的特性:自控力降低、表现欲增强、对外界积怨的迸发以及过度自我认同或自我认同感的迷失,易感到心情舒畅、妙语趣谈、诗兴发作。可见,人在精神兴奋程度高于平均水平时易表现为为所欲为、创作欲强、无拘无束。

    艺术家身上时常有“疯子”的影子,然而艺术家绝对不是疯子,无论艺术行业的哪一分支,都要求从业者具有高于常人的创造力、精湛的技巧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表演类艺术家更是“醉态”的死忠一族,许多音乐家甚至不惜借助酒精、毒品等极端手段使自己在舞台上能够达到致high的状态。曾有对迈克尔•杰克逊的报道称其在每场演唱会前都要来一支“兴奋剂”。

    不论从事哪种门类,艺术家都必然醉心于自己的领域,颠狂与醉态是他们的人生。艺术家的确是“雷人”又可爱的一类群体,他们凶猛地燃烧着自己的生命,给人类历史带来着难以磨灭的光彩。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