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以功能对等论对比《警察与赞美诗》两汉译本

作者:刘春玲来源:《芒种》日期:2015-10-15人气:2195

前言: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在世界小说史上堪称一朵靓丽的奇葩,这短小精悍的内容载体中,蕴藏着深厚的悲剧色彩和社会意蕴,并被各国语言争先翻译鉴赏。中国文化以其兼容并包的博大特征著称于世,在对世界文学精华的汲取与借鉴中,自然少不了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与翻译。自从1978年以来,翻译界和文坛中的各路学者精英无不钟情于针对小说的翻译活动,其中以1978年的李文俊翻译本(后文均称“李本”)和1996年的潘明元翻译本(后文均称“潘本”)成就最为显著[1]。通过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加以分析,实现两个版本之间的比较,对于进一步深化比较文学的理论载体,具有着非同寻常的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论”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人尤金·A·奈达提出,是通过其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理论。依据自己的经验得知:奈达提出了翻译领域中的功能对等理论,其内涵主要体现在:翻译过程中针对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并不需要实现完全的重合与对接,只需要在表达意义上实现对等即可。这种要求反映在文本的语言技术和审美领域中,体现出语言转化之间的民族性、能动性、灵活性等优势。因此奈达的翻译理论大体认为:文化差异的妥善处理,正是翻译过程中需要把持与恪守的基本要素与关键联结点[2]。

二、两个版本之间的对等比较

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中,对译文的忠诚与恪守,并非意味着非要实现与原版本在一字一句上的完全一致与重合,而是要在还原原创者真实意图的前提下,可以对细节元素做出符合本民族审美认同趋势的改动与调整[3]。改动的多少只要不违背原意,一旦文笔精妙,反而能够实现对原著的超越与升华。参照李本和潘本的《警察与赞美诗》,便可得知汉语翻译体制的发达与成熟。根据奈达对等功能理论中语义技术与审美功能两方面的对等要素,将在下文中从两方面出发,比较两个汉译本中的翻译特色。

(一)技术层面的对等

技术方面的对等比较,主要包括字词句段等方面的对比。由于在英语中,最小的语素是词汇而非单字,因此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参照词汇和句子两方面。在两个汉译本的比较中差异就显而易见。

1.词汇方面的对等

原版本在开头写到主人公苏比在异国他乡走投无路之际,原文中写到:“So Soapy made his humble arrangements for his annual hegira to the Island.”在两个汉译本中,李本译道:“苏比也不免要为一年一度的冬狩做些最必要的安排。”而潘本译道:“苏比也要为一年一度逃奔岛上做一些必要的安排。”对于本句中最具争议的词汇,“hegira”便产生了不小的歧义。李本的翻译是“冬狩”,而潘本的翻译却是“逃奔”,这便体现出中西文化之间的不同追溯方向。“狩”在古汉语中,常常作为逃跑的官方词汇,例如《明史》上记载元顺帝退守蒙古草原,便记作“北狩”。而英文原词“hegira”,原本取自阿拉伯典故中穆罕默德从麦加圣城中逃走的事实,因此这个词汇本义就是逃亡的意思。通过功能对等的方式对比,共同反衬出主人公彷徨的心态,并渴望得到支持和帮助的心情。由此便可得出:词汇作为句子中一个最小组成部分,能够在句子、段落和整篇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针对“hegira”的两种文化层面的翻译,便体现出文化多元化在翻译活动中的能动性调节,也反映出翻译活动中固有的灵活性[4]。

2.句子方面的对等

在能够表达完整信息的语法单位中,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不可小觑。翻译活动中实现句法的对等,大体上指的是能够在符合原句信息的情况下,实现表达过程中的自然,使读者在阅读活动中能够通过母语习惯,实现对文本艺术价值的接受与共鸣。在两个汉译本的《警察与赞美诗》中,其中的一句:“A sudden fear seized Soapy that some dreadful enchantment had rendered him immune to arrest.”其中李本译道:“苏比突然感到一阵恐惧,会不会有什么可怕的魔法镇住了他,使他永远也不会被捕呢?”而潘本译道:“苏比突然感到一阵恐惧,也许是某种可怕的魔法止住了他,使他免除了被捕。”

本句中不同的翻译思路,体现出汉语和英语之间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最根本区别,即汉语情治,英语法治。汉语在组列句子的时候,重要将其本身的传神性和生动性展现出来,正如胡适对钱玄同所说的那样:“表情表得好,达意达得妙,便是文学。”而英语则不同,主要重视得是语法本身的逻辑结构,并不十分重视其感情自然方面的发挥程度[5]。因此两个汉语版本的翻译,对于原句都做出了大幅度的句子各个元素的重构,这样变有助于摆脱汉译本阅读的无聊平淡,使得文本具有了鲜活的生命气息。其中李本通过疑问句的改造,突出了苏比内心的困惑,而潘本通过猜测的分析手法,将故事的环境渲染了一层神秘的气氛。

(二)审美层面的对等

技术在文本中主要以形式之美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而作为文学作品的内涵,审美层面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灵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将原著的审美意蕴得以保留或者发挥超越,是翻译作品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汉语在表意能力上要远远大于英语,以至于汉语经典翻译成英语后,迫于成语等特殊文化符号的压力而不得已做出很多省略,以至于英译本的汉语作品在艺术表达效果上都要褪色很多。而汉文翻译成的外文译本,则仍旧能保留原著的新鲜灵动和诗情画意,还能实现对原著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的升华[6]。因此当今研究领域中,外国文学研究者们甚至可以不直接翻阅外本版本,而是直接欣赏阅读权威版的中文文本。在两个汉译本的《警察与赞美诗》中,表达的清晰与语言的流畅,成为功能对等理论鉴赏下的最突出亮点。

1.表达的清晰

一篇朗朗上口的翻译作品,不但要符合原著的基本主题倾向,还要通过母语的点缀实现其民族化的改造和加工,最关键的是表达上要力求清晰。所以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更换,实际上则是对原著的二度创作。两个汉译本的《警察与赞美诗》中,其中的一句:“you may know that winter is near at hand.”李本译道:“你知道冬天就迫在眉睫了。”潘本译道:“人们就明白,冬天已经近在咫尺了。”虽然在主语人称和宾语购置上,两个版本截然不同,但是均体现出“冬天即将来临”的信息,并在传达中突出一种紧迫的感觉,将主人公的艰辛融为一体,便大有身临其境之感,突出了单纯的流水描述[7]。

2.语言的流畅

语言的流畅,实质上属于表达清晰这一要求的升级,在两部汉译本中仍然十分显著。对于原文的改造,不但要意思明显,更要通畅自然,不拘泥于语法逻辑的束缚,才能在功能对等理论中,体现出理性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例如一句“and yet the meat would leave him filled and happy for the iourney to his winter refuge.”李本译道:“这顿牙祭又能让他去冬宫的旅途上无牵无挂,心满意足。”潘本译道:“然而,吃下这一餐会使他走向冬季避难所的形成中无所忧虑了。”从主人公苏比身在他乡、两手空空的境况进行考虑,通过自嘲与幻想对幸福的渴求,各种精妙词汇的运用便使得本句中的艺术含金量大增,“牙祭”、“冬宫”、“无牵无挂”等词汇的填充,无不折射出一个流浪汉人在囧途中的困境。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传达原版本的内容,更要对形式和内容予以妙笔生花的渲染与勾勒,注重风格方面体现出主观层面的精髓,反映出译者的创作个性。

结论:比较文学会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深化,继续向前发展,并为世界文学体系的生成起到奠基的积极作用。翻译事业作为交流过程中的重要媒介工具,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引下,需要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更为精妙的解剖与重构,才能显示出汉语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并通过与世界文学的接轨,实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有效填充和积极引导,并为世界语言文化的繁荣,奉献自身的能量与价值,为翻译事业和比较文学的前进提供坚实的平台,并实现知识资源的自发性共享。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