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主体性特征

作者:王蕊来源:《视听》日期:2016-03-31人气:3372

    关于人的主体性研究,其根本问题在于分析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本质上是人和世界的关系,它是人所特有的意识性的表现,而人所特有的意识性在其现实性上必然发展和表现为主体性,表现为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揭示出,人和世界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特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主体性突出表现为人的主动性,人与人在网络中各种社会关系的建立,并通过网络活动中游戏性的表达,实现人心灵的自由放逐。

1.主动性

    任何人观察和思索世界都不能不首先从人本身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透过人本身去理解世界。人总是将自己这个主体抽象化、对象化,把它当作整个世界的缩影,借助这个思维模型去想象整个世界,因而也就在自己所理解的世界主体中映上了人的主体影像。可见人的主体性体现在主动选择和主体认知的过程,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主动性主要表现为主动选择媒体形式,主动选择媒体内容两个方面。

    “新媒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数字化传播方式。” 数字化的传播方式促成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打破了各媒体之间的壁垒,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线性传播的方向确定性与无间断性。在非线性传播的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可以更自由、自主地选择接受媒体内容的时间、地点、方式,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形式接收媒体信息。例如,现在电视台直播的节目,往往在网络、手机APP上同步播出,不再受到时间、空间、载体的限制,而且,节目播出以后,受众可以自主地在网络、手机上进行点播,有了较强媒体选择的主动性。

    事实上,选择媒体形式并不是受众的真正目的,通过合适的媒介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是受众主动性的进一步体现。随着媒体融合的进一步加速,通过移动互联网、互联网观看电视剧、电视台制作的真人秀等综艺节目已非常普遍,并呈现出各种媒体互为信息营销平台、交互发展的局面。例如,2013年10月11日由湖南卫视推出的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在优质、创新的节目内容基础上,借助了网络社会化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功能,制造话题,将其影响力无限放大。该节目在网络视频平台放映之后,各种软文宣传和讨论出现在了视频、网络、微博、微信、社交网等多种新媒体平台上,相关的话题讨论出现了巨幅增长,节目的收视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可见,新媒体环境带给了受众更广泛、多渠道的信息来源,受众通过对媒介内容进行主观判断和多方面考量,表现出更积极的主动性,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和选择空间。

2.游戏性

    康德和席勒把游戏与劳动相对立。劳动是为了实用的功利目的而进行的活动,它的动力来源于人的匮乏。而游戏则正好相反,它的动力来源于人的精力过剩,它只是为了自身的目的而存在,即为了游戏而游戏。康德把自由看作是艺术的精髓,正是在这一点上,游戏与艺术是相通的。而席勒更把游戏所表现出来的自由看作是人的本质特征。作为媒体传播受众而言,其媒体接触行为,也具备了游戏性特征。如斯蒂芬森所说,“大众传播之最妙者,当是允许阅者沉浸于主观性游戏之中者。” 斯蒂芬森的游戏理论强调一种站在受众立场上的自我参与式的主观体验,这种类似“游戏”的心理状态包含着自愿性、非功利性、时空独立性、规则制约性、身心愉悦性与不确定性等游戏特征。

    斯蒂芬森所阐述的媒体接触行为中的游戏性特征在新媒体时代更为凸显。受众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的活动,除了必要的借助媒体完成的工作行为外,其他的上网行为基本属于无功利目的的自愿游戏性行为,按照媒体平台的既有规则,在彼此独立的媒体平台上进行各种操作,以获得不确定性的信息内容,满足受众的多方面需求。例如,微信已成为很多受众如厕、睡前、闲暇时光中进行游戏性媒体接触行为的工具,人们在上面获得各种因自己感兴趣而关注的公众号和好友发布的各种不确定的信息,同时自己发布信息、评价信息、与微信好友互动,通过游戏性的交流、娱乐,获得游戏性的乐趣与自我存在感。

3.互动关系性

    人的主体性表现为人创造真正的社会联系,凭借这种社会的主体性,人才能以自己的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实现主体应有的生活、享受和财富。新媒体技术的互动性特征,为受众建立、拓展、维护社会关系,提供了可能性。例如,通过“人人网”社会媒体平台,毕业多年、长久不联系的中学、大学同学,再次在网络上相遇、互动,通过互赠虚拟礼品、发帖子、点赞、评论、抢车位、贴罚单等不断更新的各种网络互动活动,彼此发生了新的联系,在真实的社会关系基础上,产生了新媒体环境下真实与虚拟交错的社会关系。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