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道德教育

作者:韩振华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12-03人气:775

传统道德是中国几千年社会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准则。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新兴的观念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人们在疯狂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传统道德却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特别是现代的中学生,他们往往为追求自由、开放、张扬、享受而不惜一切代价,对长辈、对老师、对朋友甚至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标准。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所以,加强中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是这个时代的要求,也是建立现代社会文明的必备条件,势在必行。语文课本是传授文化知识和现代文明的主要载体,所以,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条件,抓住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中蕴涵的传统道德内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

一、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

祖国的概念在中学生的思想中渐趋模糊。因为现代的中学生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没有经历过建国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知道什么是贫穷,什么是落后,更不知什么是亡国奴。他们认为生来有父母养,有老师教,学习不是为父母就是为老师,能吃喝,能玩耍,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很少有学生能理解自己是为社会、为祖国而学。因此,热爱祖国就成了学生们表决心时的华丽词语,他们国旗下唱国歌,教室中打架、骂人;人前说爱祖国,爱人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人后却损坏公物,不讲卫生,上网聊天,消极颓废。因此,利用现行的语文教材,唤醒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勤学的意识是当务之急。

在现行的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可以借助对人物的了解渗透爱国思想的教育。《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中贝聿铭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能够在建筑界获得如此殊荣,在于他“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的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根在中国”。由此可以看出他在建筑界的丰功伟绩是源自他的一颗爱国之心及弘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意识;《始终眷恋着祖国》中的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在美国曾有相当高的地位,正如美国海军次长所说:“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国”。但当钱学森听到祖国建国的消息后却毅然决定回国,“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枣核》中风烛残年的老年人用种枣树的方法寄托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用热爱本国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更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诗篇,无不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语文教学应该抓住这些生动、典型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的教育,使学生树立为国勤学的崇高理想,心中常怀爱国之心,“不用扬鞭自奋蹄”。 

二、教育学生要热爱家乡

“贫穷时不忘家乡,富有时故土难舍。”、“宁要家乡一培土,莫恋他乡万两金”的古训教育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家乡有滋养我们成长的山水,有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的绵绵思念。家乡是让我们魂牵梦绕、充满着神奇与梦想的乐园,并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家乡的贫穷落后需要我们用辛勤的双手去建设和改变。但有的中学生却痛恨自己的家乡太贫穷、太落后,甚至想尽快脱离自己的家乡。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教育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重任。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们都要永远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山水,热爱家乡的人民,热爱家乡的风俗,热爱家乡的文化,努力学习,积极投身家乡的建设事业,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

鲁迅在《社戏》中把自己住过的鲁镇称为是自己的“乐土”。“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写出了家乡特有的乡土气息。小伙伴们“月夜航船”,“偷吃罗汉豆”的有趣经历比城市中游戏厅中的生活更真切、更纯洁、更有趣味;《端午日》中“龙舟竞赛”、“追赶鸭子”的情景着实让人向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无不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些典型的事例都是我们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的最好的素材。

三、教育学生要坚守至爱亲情

“尊敬老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社会怎样发展,这样的美德都应该继承和发扬。但现在的中学生只知道一味地从父母身上索取,而把“尊敬老人,孝顺父母”的美德抛至脑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把父母当成了自己的奴隶,日常生活中对父母呼来唤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古训早已无人遵从。所以,社会上也就上演了老人无人赡养,兄弟姐妹间因争家产而反目成仇的悲剧。

我们应该利用语文教材中表现至爱亲情的题材教育我们的学生,把“尊敬老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截取了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父母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人琴俱亡》中深厚的兄弟之情最纯洁,最值得珍惜;《我的母亲》中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的才具是作者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父母的心》中贫穷的父母拒绝优越的条件,也要和自己的儿女生活在一起,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表达了与知已的惜别之情,体现了高远的情趣;《冰心诗四首》借助一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纸船,表达自己对母亲的至爱深情。语文课堂上应抓住这些典型的例子对学生进行坚守至爱亲情的传统道德教育。

四、教育学生要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抛弃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样。”叔本华也曾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宾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这充分说明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有首歌唱得好“团结是铁,团结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团结起来的力量是钢铁长城。学生的学习也要继承和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不会的、不懂的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通过生教生,生带生的方式,达到小组成员全会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之间必须团结合作。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也需要团结协作。如:运动会、合唱、集体朗诵、拔河、蓝球比赛等,这些活动单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

因此,我们要充公利用语文教材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端午日》中最精彩的片段是“龙舟竞赛”,划龙舟体现的就是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同样教育我们要团结,要互帮互助。“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人心齐,泰山移。”

五、教育学生要充满自信,热爱生活

自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信任。是人们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它可以使人产生积极的自我暗示,激发人的自尊自爱、自强之心,从而获得成功。反之,缺乏自信心,则会产生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自卑、自贱、自弃等一系列的挫败行为。而且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必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因此,我们应该利用语文教材教育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这篇小说通过淘金者身陷绝境,以顽强的毅力战胜饥饿、寒冷与病痛,艰难求生的传奇经历,表现人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强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享受生活》的作者海伦凯勒虽患多种残疾,仍然以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享受生活,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生命,热爱生活,充满自信,才能有生活的源动力,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生命与和平相爱》中的主人公犹太人戴维重视犹太传统文化的熏陶,愿为民族生存而努力奋斗,这种精神就源于他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们应借助语文教材中的这些典型的素材教育学生要摆正心态,学会享受学习和生活,学会同生活中的困难做斗争,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对学习和生活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做学习的楷模,做生活的强者。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创造了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这些文化是人类社会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语文教师应利用现行语文教材的优势,在教授新课的同时抓住教材中的传统道德素材,加强学生传统道德的教育,使学生不仅知识学得扎实,道德上也能成为标兵,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新人做出我们的贡献。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